仝群旺
摘 要:“互聯網+”與金融教學的融合使金融學教學模式、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產生了重大變化。“互聯網+”對金融學專業更新教學內容、提高教師素質、精煉教學內容、統一考核和評分標準、完善教師考評機制都具有重要作用。實施“翻轉課堂”教學和模塊化教學,實現金融實驗課程和考核方式的網絡化,拓展師資來源,是“互聯網+”應對金融學教學改革存在問題的策略。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學專業;教學改革;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7)12-0216-02
“互聯網+”即“互聯網+傳統行業”,是互聯網與傳統行業深度融合創造出的新業態,是對傳統行業的顛覆和重塑。“互聯網+”通過融合創新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生產力,改變經濟運行方式和居民生活方式。“互聯網+”與金融行業的融合可以使得金融作為實體經濟發動機和杠桿的作用得到加強?!盎ヂ摼W+”金融的發展及其對經濟的全面滲透使得國家和社會需要更多懂“互聯網+”金融的現代金融知識,掌握金融從業技能的應用型金融人才,而高校正是金融人才的主要培養者。
然而,目前我國高校特別是地方應用型高校在金融專業教學方面存在著一些突出問題,嚴重制約了現代金融學人才的培養。因此,本文根據自身教學實踐對目前金融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基于“互聯網+”背景下的應對策略。
一、目前應用型高校金融學專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師資力量不足,教師專業技能不高
由于經濟發展對高層次金融學人才需求較多,金融學博士碩士畢業生難以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而高校與金融行業在薪酬待遇方面的差距使得高校在人才吸引方面處于弱勢,特別是地方性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吸引力更弱。因此,這些高校雖然基于金融學專業招生就業方面的優勢而紛紛設立金融專業,但往往缺乏真正金融專業出身的擁有博士學位的教師,更多的教師是從其他專業調劑而來。雖然任何專業的設立師資方面都會存在這種問題,但專業師資的后續建設應加以重視和及時補充。從其他專業調劑的師資往往缺乏金融學專業的基本訓練,在專業技能方面更是欠缺,造成很多教師授課照本宣科,實驗和實踐課程疲于應付的局面。
2.教學內容陳舊
金融行業是創新性極強的行業,與“互聯網+”融合后,各種創新更是層出不窮?;ヂ摼W供應鏈金融、第三方支付、P2P網絡信貸、眾籌、互聯網銀行、不良資產等新型互聯網金融產品部分或完全替代了傳統金融產品,使得金融行業產生根本性變革。理論總是滯后于實際,金融專業教科書不能完全反映金融創新的最新成果。金融專業教學內容和金融業發展實際脫節使得學生難以提起學習興趣,教學效果難以保證。
3.教學內容重復較多
由于金融專業各門課程教材出版社、編者不同,出于知識周延性的考慮,內容一般覆蓋該門課程所有知識點。金融學理論和實踐的系統性和關聯性使得相關課程有很多內容存在重復的問題,如金融學、國際金融學、金融市場學、商業銀行學、證券投資學、投資銀行學等課程內容重復較多。如果每門課的授課教師都照本宣科,重復授課,就會造成學生聽課倦怠,課堂效果欠佳,最終造成師生時間和精力的浪費。
4.實驗課程考核和評分標準難以統一
金融實驗課教師一般先要學生熟悉軟件操作,再具體講解相關的理論和技術。以證券投資模擬實驗為例,學生熟悉證券模擬軟件和證券分析系統后,進行證券財務分析、宏觀分析、技術分析、趨勢線劃法、量價分析、投資組合分析等內容。由于證券實戰模擬是實時模擬,以股票模擬為主,在開盤前和收盤后可以對學生進行理論和實務操作的培訓。金融實驗課程可以使學生將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為學生就業創造良好的條件。但實驗課程的考核始終困擾著授課教師,由于學生實驗基礎存在差異,有的學生在上課之前就長期從事炒股等實踐操作,有的學生卻是零基礎,加上運氣等原因,單純依靠實驗結果如炒股或期貨的終值為評判標準有欠公正,依靠實驗過程也很難掌握學生對理論和實務的掌握程度。
5.教師考核機制存在問題
教學在高校普遍存在“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的現象,科研成為很多高校的唯一目標。相對于論文、課題、獲獎而言,教學實際無足輕重,缺乏有效激勵和獎懲。金融學作為創新性極強的學科,新的金融知識、金融產品層出不窮,而繁重的科研任務和煩瑣的教學事務使教師難以把精力放在新知識和技能的掌握上,教學疲于應付。
二、“互聯網+”背景下金融學教學改革存在問題的應對策略
1.實施“翻轉課堂”教學
“翻轉課堂”是互聯網教學的較好方式。學生在課前了解課程章節需要掌握的主要內容,完成學習任務,掌握重點難點并進行作業測試;教師在課堂上組織共性問題討論,進行答疑和評論,學生在課堂上對課程內容進行講解和展示,針對每個學生的特點進行個性化教學;學生在課外通過網絡學習教師授課視頻,查閱相關資料,和同學及其他專業人士探討,掌握理論和技術的實際應用。通過“翻轉課堂”,學生能掌握學習的主動權,學習的時間、地點、方式由自己選擇。教師能更深入地傳授專業知識和技能,并通過和學生的探討來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如證券投資學這門課程,由于證券行業的發展已經比較成熟,證券分析的工具也已相對固定,教師在某些授課視頻補充一些新的金融產品和分析方法以及國內外相關法規變動即可??傮w而言,“翻轉課堂”可以深入傳授教學內容,提高教師授課質量,把教師從重復勞動中解放出來。
2.避免金融學相關課程內容的重復,實施模塊化教學
金融學相關課程內容重復性較強。如證券投資學和投資銀行學在證券投資的主體、客體和程序方面基本一致,非金融專業課的財務管理和證券投資學在資產定價以及投資工具收益計算方面也基本相同。其他金融學專業課和非專業課重復內容也很多。因此,金融學專業及其他相關專業教師可以就授課內容進行統籌安排,根據各個老師的特長確定重復內容的授課人選。由于學生可以同時看到不同老師的授課視頻,就可以在學到重復章節時,跳到擅長這一部分的教師的視頻在相應章節進行學習。通過優化組合,不僅可以減少教師的重復勞動,還可以提高授課質量,使教師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在課堂個性化教學方面。
3.金融學專業實驗課程的網絡化
隨著電腦普及和網絡的覆蓋,金融學的實驗課程如證券投資模擬實驗、商業銀行管理實驗等完全可以讓學生在宿舍學習,甚至隨時隨地學習和操作。由于證券投資模擬是仿真模擬,由授課教師通過模擬系統預先分配每個學生相同數量的虛擬資金,由學生在股市開盤期間進行操作,學生完全可以在自己的電腦上和手機上安裝相應軟件進行持續操作,有問題可以通過系統平臺或其他網絡通信工具進行咨詢和溝通。這種授課模式一方面可以大大減少對高校日益緊張的實驗室的占用,減少高校實驗設備和網絡設備的投入,另一方面可以保持課程的持續性,避免學生只有上實驗課時才能進行學習和操作,下課后由于沒有操作環境而對授課內容生疏的現象。而且證券市場千變萬化,需要學生持續操盤,如果每周只在實驗室上一兩次實驗課,其他時間無法了解證券市場的變化,會使操盤效果難以保證。商業銀行管理實驗主要是對相應軟件操作的練習,對商業銀行業務流程的熟悉和掌握。學生在實驗室有限的時間里對復雜的流程可能沒有全部掌握,通過在自己電腦和手機上安裝相應軟件,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和操作,擴大了學習的空間和范圍。
4.考核方式的網絡化
對金融學的大部分課程而言,可以通過實行機考即網絡化考試的方式進行考核。學校通過組織課程組教師自己編寫試題數據庫或到校外購買相關試題數據庫完成題庫建設,并保持每年根據金融學的發展更新20%題庫內容的比例。網絡化考試具有系統自動組卷、自動閱卷、無紙化等特征,保證了學生考核的公平有效。同時,網絡化考試還可以避免教師授課內容的隨意性,使授課內容全面覆蓋教學大綱。對學生而言,可以避免學生猜題押題和試題的泄漏,要求學生全面系統地掌握相關課程的知識和技能,改變學生學風和考風。網絡化考試可以真正實現教考分離,將老師從繁重的出卷、閱卷、成績評定、試卷分析等環節解放出來。
5.提高教師素質,拓展師資來源
高校教師科研教學任務繁重,很難有時間去學習進修,網絡課堂為教師更新拓展專業知識,掌握先進技能和相關軟件的應用提供了可能性。就金融學專業而言,各類課程在網上均有一些國內外專家的相關視頻,包括國外著名高校開設的公開課,教師可以通過這種方式進修。此外,通過QQ、微信等網絡交流工具參加各類金融學學術討論群,也可以了解和掌握最新的金融學理論和金融行業發展的最新動態。
學校外聘教師成為目前提高授課水平,增強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金融學專業可以聘請銀行、證券公司、基金公司甚至小貸公司、P2P網絡信貸、第三方支付等金融機構的管理人員進行授課。由于這些金融機構的從業人員事務繁忙,很多人不愿意到學校授課,對這些人員可以采取網絡授課的方式。網絡授課還可以擴大外聘人員的地域范圍,聘請全國乃至全世界的相關專家進行視頻授課。
三、結語
“互聯網+”不僅促進了傳統行業的轉型升級,對教學模式、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也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盎ヂ摼W+”與金融學教學的融合對于更新教學內容、提高教師素質、精煉教學內容、統一考核和評分標準、完善教師考評機制都具有重要作用。當然,“互聯網+”與金融學教學的融合不可能一蹴而就,要避免一刀切、形式主義、教學秩序混亂等問題的出現。要堅持有層次、分步驟與系統性的對立統一,腳踏實地,使“互聯網+”滲透下的金融學教學改革在提高教學質量、提高教師和學生教與學的自主性、掌握金融發展理論和實踐前沿方面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張會平.應用型本科金融專業教學改革探討[J].職業技術教育,2015(14).
[2]胡燁丹,潘錫泉.互聯網金融語境下的金融職業教育模式創新[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5(34).
[3]李熙娟,何人可.基于認知的金融在線教學交互設計探究[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5(11).
[4]田雨鑫.“互聯網+”環境下金融教學改革對學生素質提升的研究——以銅仁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經營管理者,2016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