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東
摘 要:文章對我國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現狀進行分析,指出存在的問題,結合柔性管理理念,提出利用高校校友微課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策略如下:科學制定課程體系,構建完善教學模式;合理進行課程定位,正確引導學生創業;加強校友資源培育,創新平臺擴大合作。
關鍵詞:柔性管理;高校;校友;創業微課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7)12-0238-02
自2002年4月教育部啟動創業教育試點工作以來,我國高校創業教育受眾數量和普及程度逐步提高,創業教育也從早期的創業競賽、師資培訓、課堂教學、知識傳授逐步轉變為注重創業能力培養、創業素質提高以及多元化教育模式。然而我國高校的創業教育仍然存在創業教育課程設計不合理、創業教育師資力量匱乏等問題,特別是教育資源的匱乏,使得已開展的課程教育理念上依舊處于落后狀態,課程形態枯燥乏味,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如何科學引導大學生樹立創業思想,增強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和能力,已成為近年來高校不斷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課題。
一、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是課程設置不夠合理。我國高校已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十余年,但作為教學環節重點的課程設計卻不盡合理,影響了創業教育的成效。一方面,已開設的創業教育課程形式單一,高校目前開展的大學生創業教育基本都是以課堂教學為主,缺乏創業實訓、實踐體驗等創業實踐類環節,難以真正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另一方面,目前高校開設的創業課程細分不夠,一般都是《創業基礎》之類的課程,很難滿足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實際需要。
二是教學師資力量匱乏。創業教育作為一門新興學科,人才培養理念還不完善,但創業教育對教師的要求較高,要有較高的講授技能和職業素質,創業實踐指導能力更是必不可少,因此高校普遍面臨師資力量短缺的現實問題。目前多數從事創業教育的教師是從事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很多教師都是接受了簡單培訓后就開始為學生授課,課程講授偏重理論,難以起到真正培養學生創業能力的目的。
三是教學模式有待完善。創業教育開展的時間偏短,很多高校目前還停留于借鑒、學習和摸索階段,課程教學也多是依托其他學科的師資力量和教學條件來完成,專職教學研究人員很少。由于缺乏系統規劃,創業教育除了開設一些創業知識的基礎課程外,很多高校將教學內容放入“職業規劃”和“就業指導”等課程中去,還未形成獨立的課程體系。而針對不同層次、不同專業的學生如何制訂教學計劃和設置課程內容,更是缺乏專業系統的研究,創業教育尚未形成一個穩定成熟的教育模式。
四是配套保障亟須加強。高校由于辦學性質的限制,難以專門設立基金來資助大學生創業,而社會資金為了回避風險,使得剛開始創業的大學生很難拿到貸款,影響了大學生創業的積極性。而隨著高校連年擴招,教學場所已經十分緊張,高校也很難拿出充足的場所來進行大學生創業的孵化工作,客觀上降低了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現實中多數高校進行的創業教育還是以比賽拿獎為目的,對個別人員和個別團隊扶持力度較大,但對多數創業學生則缺乏相關配套措施的支持。
二、高校實施柔性管理的必然性
第一,順應了我國高等教育形勢的變化。我國高等教育已經由精英教育階段進入大眾化教育階段,高等教育的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一方面,高校學生人數迅速增加,使得高校的師資力量和校園建設相對滯后,難以滿足大學生日常學習和生活需求。另一方面,大學生素質參差不齊,大學生網絡成癮、網絡交友不當而被騙入傳銷組織等安全事件時有發生,傳統教育管理模式已難以適應新形勢的需求。高校可以利用柔性管理方式來充分調動大學生自我教育的主動性,力爭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第二,符合當前大學生的成長特點。目前在校大學生是90后群體,他們朝氣蓬勃,富有創造力,且個性鮮明,有很強的自我價值實現需求。他們對傳統的命令式和說教式教育管理方法比較反感,渴望能與教育管理工作者以一種平等的、互動的狀態交流,更強調教育者和大學生之間的互相尊重。他們對新生事物興趣強,但也會先進行自己的判斷和觀察,這就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須改進工作方法,用引導、激勵等柔性管理方法來實現大學生的自我管理。
第三,合乎當代高等教育的理念。當代高等教育遵循“以大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要充分尊重和發揮大學生的主體作用。柔性管理是以尊重大學生的心理和行為規律為前提,用非強制的方式來調動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最終實現其自我發展的目標,其更關注大學生自身的成長發展。
三、校友創業微課的“柔性”分析
校友創業微課是指按照創業教育的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要求,以多媒體資源為主要載體,記錄校友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全過程。校友創業微課作為高校一種特殊教育資源,合乎高校對大學生進行柔性管理的新理念,具有以下幾個獨特優勢。
一是成長經歷高度相似。對大學生而言,校友就是學長學姐,自然會讓大學生倍感親切。校友的優秀事跡,他們創業之路的奮斗精神和成長歷程,自然也是最容易接受、令人信服的教育內容,對大學生有很強的借鑒意義。對優秀校友創業事跡的學習會增強大學生的自信心和榮譽感,他們會以這些優秀校友作為自己的學習榜樣,各方面自覺向他們看齊,覺得只要經過自己的努力,校友的今天就是他們的明天,自己完全有可能達到和超越這些優秀校友的水平。這種相似的成長經歷,可以更好地激發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二是教育形式潛移默化。高校采取創業微課的形式來開發校友資源的教育功能,有利于對大學生進行正面引導教育。這種教育形式教學時間短,教學內容少,主題突出,內容具體,符合大學生認識和接受事物的規律,更能夠吸引大學生主動去關注和思考問題,而不是被動接受,教育效果自然也更能達到預期目的。
三是校友身份更易接受。大學生由于成長年齡段的特點,有時比較叛逆,特別是對于高校的管理者和思想教育工作者的說教,很多大學生一開始就有一種不信任感和抵觸情緒,使得學校的思想教育工作效果大打折扣。校友不是學校的正式員工,不拿學校的固定薪水報酬,自然就少了一個學校教育者的烙印。對于大學生而言,他們更認為其是學長、朋友、成功人士,而很少會認為其扮演著教育工作者的角色。由校友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和工作體會來和大學生面對面交流,自然會取得很好的效果。
四、校友創業微課的開發策略
(一)科學制定課程體系,構建完善教學模式
要開發好校友創業微課,就必須制定出科學完善的課程體系。我國高校創業教育的授課對象一般都是在校大學生,授課目的是為了培養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重點對大學生創業的觀念、能力等方面進行培訓和指導。高校應根據不同的授課群體對課程進行分層設置。比如可根據大學生創業的不同階段分為創業啟蒙教育、創業理論學習、創業技能培養、創業仿真實訓和創業實踐交流等幾個部分。在制定課程教學大綱和編寫教材過程中,可以讓廣大校友參與進來,發揮他們對社會發展動態和人才需求狀況比較熟悉的優勢,進一步優化教學內容,建立完善的教學評價體系,使高校能夠更準確地把握社會形勢,為社會發展培養更多創業人才。
(二)合理進行課程定位,正確引導學生創業
校友創業微課開發時必須注意對課程進行合理定位,避免與高校現有的創業教育類課程發生內容上的沖突。由于高校現有創業教育都是由教育管理工作人員來講授的,這些教師一般偏重于理論研究,實踐經驗較為欠缺,而高校校友廣泛分布于企業生產一線,很多都有真實的創業經歷,可以有效彌補學校師資隊伍的不足。由校友為大學生講授創業方面的知識,既能發揮校友本身作為人才資源的優勢,又能極大地激發大學生的創業欲望,鼓勵大學生勇于創新創業。
(三)加強校友資源培育,創新平臺擴大合作
要開發好校友創業微課,必須充分調動廣大校友的積極性,取得他們的理解和支持。首先,高校應進一步轉變觀念,樹立主動為校友服務的意識,應從促進校友事業發展的角度考慮,力所能及地為校友做好服務工作,將單純向校友索取變為高校和校友相互合作。其次,應擴展校友聯系渠道,拓寬高校與校友的溝通空間。高校應加強校友工作機構的人員配置,建立校友信息資源庫,確保信息準確完整。建立校院二級校友工作機制,充分調動學院教職員工的力量,發揮他們的人才資源優勢,安排專家教授與校友所在企業合作,促進校企合作蓬勃發展。通過組織校友按畢業年份回校聚會,開展有專業特色的交流活動等形式,團結和凝聚廣大校友。最后,高校應盡快樹立終身教育服務理念,增進校友對母校的歸屬感。高校可以通過開辦在職研究生學歷教育培訓班、提供免費網絡圖書資源、安排專家教授到企業授課等形式,滿足廣大校友對專業知識學習的渴求,為其提升專業素質提供便利條件,促進高校和校友的合作共贏。
參考文獻:
[1]李偉銘,等.我國高校創業教育十年:演進、問題與體系建設[J].教育研究,2013(6):42-51.
[2]馮潤民,張潔.柔性管理理念下的研究生德育方式[J].當代青年研究,2006(12):55-57.
[3]葉曉勤.高校學生工作柔性管理淺議[J].中國高等教育,2011(7):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