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樂天 肖云 寧尚偉 楊立明
【摘要】目前,我國研究生招生規模仍在不斷擴大,而研究生素質教育問題、教學質量問題已成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中心任務?!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建立以提高教育質量為導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機制;建立健全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因此,積極推進其培養機制的創新改革,提升導師隊伍整體素質,實行研究生分類培養是提高培養研究生質量的關鍵。
【關鍵詞】生物信息學 研究生 培養模式研究生培養教育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取得長足的進步。國家每年研究生招生規模和數量都在不斷增加,為國家培養大量專業人才,為科學與經濟建設的迅猛發展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盡管在研究生培養數量上增長明顯,教學質量逐步提高,卻仍有不盡人意之處,在某些領域仍存在著質量下降的問題,值得人們重視與思考。
一、西方國家培養研究生的模式呈多樣化趨勢
近年來,隨著歐美等發達國家醫學科學技術的發展,專業技能與綜合素質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因此對高素質專業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要求。所有大學都在考慮采用跨學科學習計劃,如英、法等國在研究生課程中也開設了交叉學科的研究課程。對他們而言,交叉學科研究是現代醫學科學發展的必然趨勢,學科間知識的整合與交叉是當代醫學科學的進步體現。雖然各國家研究生培養目標與模式各異,但研究生作為創新型人才的主要資源,其創新能力培養越來越受到各國家高校的重視,教育界的學者也紛紛對其研究現狀進行了分析與探討。
二、嚴把生源質量關,提高研究生教學質量
為盡快提升研究生教學質量,我們結合自身特點采取了一些針對性的有力措施。首先,嚴格把好生源入口,提高生源質量。培養研究生獨立思考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重視有教學科研工作經驗的人才并加以重點培養。其次,為拓寬專業知識面,及時增設跨學科新興交叉課程,使研究生不僅掌握本專業知識,也加深了對相關專業知識的學習和理解,從而提高研究生的綜合素質。
三、優化知識結構,構建創新實踐型教學模式
在系統專業培養目標和培養要求梳理基礎上,生物信息學專業研究生的培養目標是適應現代生物醫藥高新技術發展,推動生物醫學與計算科學和信息科學的融合交叉,培養適應社會需求并具有較高科技開發能力。生物信息學專業研究生的培養是一個高素質復合型與創新型人才培養過程,各方面素質能力要求既相互統一,又各有所長。(1)生物信息學方向:了解生物醫學大數據發展方向,掌握高通量分子生物技術原理和數據分析方法,具備一定的重大疾病機制分析、疾病風險標志物識別等生物信息學應用能力并勝任生物醫學研究和產業開發工作。(2)生物醫學軟件工程方向:了解生物醫學軟件工程社會需求和產業進展,具備獨立或在導師指導下進行生物醫學軟件和應用平臺開發的基本技能和專業能力,勝任新型生物醫藥軟件和平臺研究、開發工作。(3)藥物基因組信息學方向:了解大數據時代的新型藥物開發和藥物應用規律,重點增強網絡藥理學分析、藥物靶標識別和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技能,勝任計算機輔助新藥開發、藥物作用機制的工程分析等工作。(四)生物醫學儀器開發方向:了解現代生物醫學儀器產業發展,掌握電子學、生物醫學和工程科學的交叉融合知識,勝任面向生物醫藥儀器設備開發、維護,及新型健康工程產業工作。
四、提升導師綜合能力,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
加強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是培養生物信息學專業研究生的有力保障,“有好的導師人才,才有好的教育”,我們認真貫徹落實上級關于研究生課程建設改革的相關文件精神和要求,以現代教育理念為指導,制定培養研究生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的計劃,不斷優化研究生實踐創新型教學模式。通過完善導師遴選制度改善導師隊伍的結構,建立和完善導師培訓制度;進一步提升導師自身道德品質、文化修養,努力形成一支素質優良、知識完備、結構合理的導師隊伍。
導師是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的關鍵因素之一,我們始終堅持以培養創新型人才和建設一流大學的目標為抓手,通過高峰論壇、學術交流和國外學者來校訪談講座等形式,進一步為導師創造良好的學術交流氛圍,使導師能夠吸取各種學術營養,博采眾長,不斷更新知識,拓寬專業領域,提高研究生教學質量。制定適合本專業特點的研究生培養目標與培訓計劃,調整和完善創新性研究生培養方案勢在必行。
五、加大教學改革力度,全面優化研究生培養模式
在當前形勢下,開展生物信息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應多管齊下,在持續推進研究生基礎知識能力提升的情況下,著重解決與高新技術銜接能力培養方面的關鍵問題。
1.強化研究生培養過程的知識技能與社會需求銜接性調研,推進研究生教育各環節中的創新技能和產業技術的引入。選擇一批實力較強的科研單位作為生物信息學專業研究生培養合作單位和產業實踐基地,以此將企業資源引入到校園環境之中,推動產學研一體化發展。
2.積極深入企業、科技研發一線,了解用人單位對研究生知識、技能的需求,將符合社會需要的知識技能納入到研究生課程教學體系,推進研究生導師與社會單位聯合開展技術攻關或課題申報,提升轉化潛力,推進生物醫藥高新技術產業與專業教育的全面融合。
3.根據生物醫藥高新技術領域發展現狀和人才需求情況制定培養方案。以專業能力培養為核心、創新能力培養為重點、基本知識模塊組成,重視基礎、專業知識和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基礎上,全面提高研究生的創新能力和與高新技術產業緊密銜接的綜合素質能力。
4.拓展不同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對綜合性、交叉性以及新興學科知識的選擇范圍,前沿性內容為研究生的個性發展和思維拓展提供了較為廣闊的空間。以完善知識結構,提高思維能力,強化實踐能力為目標,突出實踐性、應用性,使其具有先進的醫學理念、嚴謹的科研思維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當前研究生教育的主要目標與模式,應根據“創新經驗的傳授→創新技能的訓練→創新實踐的開展”的理念與思路,培養研究生的科研創新能力、獨立思考和知難而進能力、堅實理論基礎和實踐動手能力;養成良好的科研作風,堅忍不拔的學術精神,適應新形式發展與需求的高級復合型人才。我們對生物信息學專業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改革思路探討與我國當前研究生教育的主旋律相吻合,具有一定的實用性、效用性和廣泛的應用前景。未來我們將繼續探索,進一步優化研究生培養模式與方案,為生物信息學專業培養更多的創新型人才,為學校推進雙一流大學建設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吳俊端.醫學院校教師教學能力培養現狀調查與分析.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5.
[2]甄良康,君英爽.建構我國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改革思路.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3.
[3]秦發蘭.關于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特色化培養的思考.中國高教研究,2012.
[4]曲藝,趙曉東.德、英、美醫學精英教育的特點及啟式.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