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明娜
【摘要】新課程改革下的小學美術課堂應該是活潑生動、充滿魅力的課堂。著重從信息技術的應用上,提升美術課的魅力。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優勢,創設美術魅力課堂,優化教學,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美術素養。
【關鍵詞】信息技術 魅力課堂 高效 優化教學教學是一種藝術,而不是技術。在筆者眼里,上一節課猶如做一盤菜,讓食者想吃、愛吃,甚至戀吃。達到這種境界,這盤菜真正是成功而且具有藝術性。我們教育者認真挖掘教材內容,抓住學生心理特點,結合自己的內涵與專業修養,把教學技術變成一種教學藝術,那么這種教學就是有魅力的教學。美術與信息技術學科之間存在諸多聯系,將美術與信息技術整合,合理、巧妙地運用信息技術,勢必大大提升美術課堂的魅力,提高教學效果。
一、繪畫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創設情境,寓教于樂
美術是一種視覺藝術,它往往以大量的圖片資料呈現。以往范畫是由教師親自動手畫的,有時繪制時間大,或者繪制難度也大。為了豐富學生的表象,要畫上很多的圖片,占用了教師平時太多的時間和精力。有了現代多媒體信息技術后,大量圖片資料都能資源共享,而且資源豐富,攜帶方便,給美術教師釋放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利用互聯網,上網可以下載很多的圖片資源和視頻,這些圖片和視頻資源,顏色豐富、鮮艷、立體,造型豐富、直觀,相比之下,傳統的“一支筆,一張嘴”的教學,已經滿足不了學生的需求。在美術課中,運用信息技術有利于創設有聲有色的教學情境,如湘教版三年級上冊《留住秋天》教學中,把秋天的美景拍攝制作成幻燈片,金黃的麥浪、漫眼的菊花、隨風飄零的落葉..伴著《秋日私語》鋼琴曲,配上一段秋天散文的獨白,讓全體學生仿佛漫步秋日的田野邊,感受著濃濃地秋意。胸中有秋景,心中有秋情,下筆留住秋天就不難了。
二、手工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化難為易,優化教學
傳統的課堂教學,美術教師大量時間花在制作教具、做范畫等方面上。這些教具,有時受材料的限制,用了這節課,另一個班就使用不了,就要重復制作同一個教具。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教師就不用制作無創意的重復了。它改善了教師教學的環境和條件,不受時間、空間限制,能隨教學需要,隨時修改,自由控制,而且多媒體的直觀演示,聲色并貌,極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樂于接受,便于理解。如在《大嘴巴》(湘教版2001課標版二年級上冊)教學中,折“東南西北”是重點,其中如何粘合是關鍵。在課件中分解制作步驟,設計了一個小精靈進行粘合,讓學生對制作方法一目了然,又解決了難題。通過課件中作品展示大擂臺的激情煽動,學生制作積極性大大提高,制作出的作品也別具一格。
三、欣賞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豐富內容,陶冶情操
印象中的美術欣賞課,就是教師的“滿堂灌”。課本往往只提供某一時期某一畫家的一幅作品,為了豐富學生的表象,拓展學生的思維,教師往往要收集多個畫家的不同時期的代表作??梢韵胂鬅o互聯網、無現代多媒體的時代,美術課堂是多么地閉塞,靠老師手繪、嘴說傳統式地說教,效果是“事倍功半”,激發不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老師也畏于上欣賞課,所以欣賞課在平時上課時很難實施?,F在采用信息化教學,美術欣賞課不再是難題。只要學生課前輕輕點擊鼠標,畫家的生平經歷、代表作及思想意義,所有的信息都可以呈現在學生的面前。小小的鼠標成了他們認識事物的工具,提供了他們豐富的資源,在“玩”中“學”。
四、作業展評中,運用信息技術,及時反饋,提高素養
在平時的美術課堂中,針對學生的作業,教師一般采取兩種方式展評,一種是課中學生邊畫,教師邊將個別學生的作業及時取出給其他同學觀賞或指出針對的建議,另一種是課堂即將結束時,將學生的作業貼到黑板上點評。利用信息技術,特別是白板的大小屏互動功能,把學生的作品投送于大屏幕,讓全體學生都能很清晰地看到作品的內容,方便學生間的互評,與老師間的互動,同時也給該學生極大的成就感,激發其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果課堂展示后,教師將學生作品收集整理,然后在校園網絡或班級網頁上展示,并給予書面的點評。長期積累,就會形成一個巨大的作品數據庫,學生和教師都可以任意查看和打印學生各個時期,及至每一節課的作品。這樣既有利于長期激勵學生,又有利于教師的教學和科研,美術教學不再是單純的經驗積累,更是有數據支持的科學總結。當然,如果教師的信息素養較高,也可在網絡上設置各個階段的拓展練習題目,學生在網絡進行自我測評,可以即時得到反饋。
現代信息技術已經廣泛滲透在我們課堂中,但我們應客觀、理性地看待和應用信息技術,在對它們充分了解的基礎上,綜合使用,揚長避短。讓我們合理、巧妙地使用現代信息技術,構建一個充滿魅力的美術課堂!
參考文獻:
[1]田慧明.淺談多媒體技術在美術教學中的運用[J].甘肅教育,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