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力
【摘要】隨著社會和時代的發展和轉變,各大城市之間外來務工人員越來越多,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教育問題已成為當地各個部門重視的工作之一。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入學之后,在學校適應方面存在很多困難,與同學難以相處、難以融入新的環境、生活方式和地域文化的差別,對孩子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嚴重的會影響孩子的學習生活。
【關鍵詞】區間分析理論 外來務工人員子女 學校適應根據調查結果顯示,不同地區地域之間的經濟和文化差異會影響教育的發展,一個地區的學生到了另一個地區進行學習,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難以適應環境和角色的轉變,容易在學習行為和心理上造成困惑。如何引導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快速適應新的學校環境,進入好的學習狀態,成為當前政府教育部門和教育者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
一、區間分析理論的概念
當前我國各個地區的經濟和工業發展并不均衡,一線城市與與普通基層城市的差距過大。在早年間,法國經濟學家弗朗索瓦·佩魯指出當代社會的經濟發展實在不均衡的條件下發生和進行的,經濟的增長并非同時出現在所有的地方,它以不同強度首先出現于一些增長點或者增長極上,然后通過不同的渠道不斷向外擴散,最終對整個社會經濟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在我國當前的經濟發展中,一些大型的工業城市和沿海城市發展最為迅猛,當地的教育水平和工資薪酬也比較理想,吸引了大量的外來務工人員,隨之而來的子女教育問題也成為外來務工人員關注的方向,也就是本文為我們研究的論點。
二、研究過程中的典型個例
針對研究課題,我們對某沿海城市的某一小學進行了溝通和調查,選出幾個具有代表性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
1.男孩,河南人,2009年出生,是二年級開學后新轉來的學生,父母都是小學文化并在本地城市的服務行業打工,以前主要是有奶奶看管,平時經常和堂弟堂妹一起玩,有一個三歲的弟弟。
2.女孩,四川人,2009年出生,是二年級開學后新轉來的學生,在父親是中專學歷畢業,母親初中文化,目前在城市里做一些小生意。由于父母較忙,平時與孩子接觸交流的時間比較少,都是由爺爺奶奶進行照顧。
3.男孩,鹽城人,2008年出生,是三年級開學后新轉來的學生,在轉學之前,在老家的某學校就讀。跟男孩的父母都是工廠工人,對孩子的要求比較嚴格,平時缺乏親子活動。
3名同學同一時間轉入同一所小學,并且都是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家庭背景相比較相似,可以代表學校中的大多數外來務工人員子女。
二、學校適應過程中出現的現象
1.在日常上課的過程中,第一名小男孩會經常找同桌或者鄰座的小朋友說話,發現沒有人理睬之后就自己在桌子上沒動,做一些奇怪的動作并自言自語,時不時還會站起來走動。在平時的學校生活中,經常不聽教師的命令,不按時進班、不按規定擺放自己的椅子,喜歡打鬧和推擠。
2.缺乏自主意識和獨立性,我們發現大多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在性格上都比較溫和乖巧,而且比較脆弱和膽小,很多生活小細節和小事情都要小心翼翼,要征得老師的同意才敢去做。很多同學在遇到困難和問題時,不敢勇敢去詢問老師和同學,反而自己偷偷掉眼淚。
3.缺乏自信,無法進入游戲角色,初等教育階段的教學內容,就是幫學生初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讓學生愛上學習并學習一定的自理能力。但是很多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在學校節目表演期間根本不敢表達自己,只有教師積極進行溝通,才愿意多說一些話。
4.當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在學習過程中滿足感獲得程度較低,由于受地域、文化的差異,新入學兒童難以快速適應學校狀況。在性別差別上,女孩的環境協調性優于男生,更容易在人際交往中有較多的認同感、信任感,能夠更加獨立和合群。
5.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突然轉變新的環境,其中有一部分對于未來生活雖然有美好的憧憬,但是明顯表現出信心不足。更有一小部分學生會患有輕度的抑郁,不少人會產生自輕自賤、自我鄙視的性格和行為,如果性格過于急躁、易沖動、易怒的學生,則更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甚至存在暴力傾向。
三、原因分析
(一)兒童本身的性格影響
很多外來務工人員由于長期不在家,因此并沒有和學生進行及時良好的溝通,學生突然被接到一個陌生的環境進行學習,如果學生本身是性格比較外向的孩子,可以積極的融入集體,那么會很快的適應學校生活。但是一般長期在家中和老人生活的孩子在轉學之后對周圍環境比較敏感,不愿參與到課堂和與同伴的游戲中,不敢大膽表達自己,缺乏一定的自信心,整個人呈現出一種較為封閉的狀態,不希望自己的一言一行受到任何的關注和目光。
(二)環境改變對兒童造成的影響
學生在初等教育階段轉學有一定的風險,而且完全處于被動的情況。通常來說,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轉學和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家長強制性給予兒童的人生追求和生活環境。就算是成人在一個新的環境中,也需要一個長期的適應過程。學生處于生理心理正常發育的關鍵階段,如果周圍環境發生的太大,那么容易造成很大的心理落差。許多以前的習慣在新的環境中得到了否認,被認為是不好不對,不合適就會被同伴取笑,因此總認為自己和別的學生不一樣。
(三)以前的入學經歷和家庭教育方式
在本次的研究中,我們發現有三名同學在轉學之前曾經讀過別的小學,但都是當地民辦小學,但當前我國很多經濟不發達的地區小學辦學并不規范,辦學規模較小,并且缺乏科學合理的辦學理念和模式,與先進城市的學校經營理念不同,開學之后新轉學的學生在學習交友方面都需要一定的時間。
四、如何引導學生適應學校生活
(一)創造和諧友愛的學習氛圍
學校的環境和學習氛圍是影響學生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經濟發達地區的學校的教育管理者要注意營造一個積極向上、團結友愛的文化氛圍,要教導學生彼此進行尊重、相互關愛。在有些時候,城市孩子容易對農村孩子產生歧視或者輕視的態度,認為自己高高在上,初等教育者要轉變孩子的這種思維方式,在環境上抵制消極因素,創造一個寬容光滑平整的生活氛圍,教導孩子人人平等、和諧相處。
(二)轉變教師觀念
想要讓孩子快速適應新的學校環境,需要教師的不斷努力。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強烈的向師性,這一時期的教師一定要公平公正地進行教學活動,對教學具有強烈的責任心,不能認為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是給班級拖后腿的,同時要善于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和優點。根據班級學生的不同程度,制定靈活科學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計劃。
(三)家長與學校密切配合
從長遠發展的眼光來看,將學生從落后的地區帶到經濟發達地區接受教育,是一件非常好的有意義的事情,但是家長在給學生辦理轉學之后一定要持續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和生活狀況,經常與學校老師進行溝通,了解子女的班級表現情況,得到家長的支持,教師開展工作也會比較容易,可以避免有些家長給教師拆臺的事情。
五、結束語
教育是拉動不同區域經濟發展差異的有效途徑,應該得到各地方政府有關部門和教育者的重視,關心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學習狀況,做好教育工作。
參考文獻:
[1]張凌.外來務工子女在校同伴關系融入困難小組實踐研究[D].長春工業大學,2016.
[2]于海濤.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自尊、自我接納和心理健康及教育對策的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5.
[3]林曉暉.青島市外來務工子女義務教育資助問題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3.
本文系江門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項目名稱:優勢視角下外來務工子女學校適應干預模式研究;立項編號:JM2016C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