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寶君
【摘要】農村畜牧業的發展離不開先進的養殖、畜產品加工和營銷技術,這些技術的獲得主要依靠當地職業學校畜牧獸醫專業培養的人才。目前職業學校畜牧獸醫專業辦學規模不斷萎縮,學生素質不斷下降,學校在師資、硬件建設等方面也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只有大力宣傳國家的惠農政策,加強師資隊伍、教材、實驗實訓基地建設,改革教學模式,推行校企合作,才能培養出合乎社會和行業發展需要的實用性人才,更好地為當地經濟建設服務。
【關鍵詞】畜牧獸醫 師資隊伍 教材建設 實習基地 教學模式北票市地處遼寧省西部,南鄰渤海,北接內蒙,全市總面積4469平方公里,總人口60萬,是環渤海經濟圈的重要組成部分。不但是東北地區最大的番茄、辣椒生產基地,而且“三禽”、生豬養殖也具有一定規模。其中北票市宏發食品有限公司是集肉禽加工、飼料生產、雛雞孵化、種雞飼養、技術服務于一體的農業產業化和國家扶貧重點龍頭企業。近年來,全市畜牧業在新常態下實現了穩中有進、穩中提質、穩中增效,畜牧業現代化水平穩步提高,畜牧業發展亮點紛呈。畜牧業持續穩定發展,生產能力顯著增強。畜牧業已經成為北票市農村和農業經濟的第一主導產業。
我校創辦于上個世紀70年代,1983年轉為農業技術職業學校,開設畜牧獸醫專業也有30年的歷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急需一大批從事畜牧業的高素質的管理技術實用人才和勞動者。由于多種原因,畜牧獸醫專業的辦學日趨萎縮,現狀令人十分堪憂,甚至陷入了面臨取消的境地。
一、專業現狀
1.招生規模持續萎縮。2014年我校畜牧獸醫專業招生73人,2015年招生58人,2016年招生31人。即近三年全校共招收畜牧獸醫專業學生162人,和我們這個農業大市根本不相稱。
2.硬件建設投入不斷減少。學校僅有一個畜牧獸醫的專業實驗室,很少的一些落后實驗實訓設備也只是存放在實驗室中。目前沒有一個像樣的養雞場和養豬場,只是和校外幾家飼料廠及個人養豬場等有著較為密切的協作關系,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提供一些實習。
3.師資隊伍建設跟不上。我們學校原有畜牧獸醫專業教師15人,其中2人接近60歲,即將退休,只有1人在40歲以下,其余都在40歲以上,這中間2人當了領導,3人由于課少被迫轉了行。專業教師老化,專業理論陳舊,專業技能落后已經成為不爭事實。
4.教材建設滯后。21世紀,我國農業將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的轉變,畜牧獸醫方面的知識和技能的發展也非常迅速,而作為職業學校畜牧獸醫專業的教材卻還是原地踏步,使用的高職高專教材仍沿襲傳統畜牧業的管理技術,現代畜牧業的知識內容所占比例很少,讓學生感受不到新技術發展的日新月異。
5.教學模式、方法陳舊,畢業生就業不對口。畜牧獸醫專業教學中,“重理論,輕實驗;重教學,輕實踐”的現象比較普遍,教師仍習慣于“填鴨式滿堂灌”的授課方法,培養出來的學生基礎知識不扎實,實踐技能較差。由于畢業時有些學生不愿意在農村,所以只有少數學生從事畜牧獸醫方面的生產經營。這嚴重背離了職業教育的根本要求。
二、萎縮原因
1.農村觀念落后。社會上存有職業學校就是成績差的學生混的地方,家長不愿也不會把子女送到職業學校上學,他們選擇職業學校是因為學生成績實在太差而無法上普通高中,還有一部分家長是看重職業學校學生的免費和資助政策。即使選擇了職業學校,也極少有家長愿意讓子女學習畜牧獸醫,認為養雞養豬既沒出息,也不需要多少知識,所以難以培養出高素質的實用人才。
2.學校原因。由于生源減少,很難辦出特色、辦出效益,所以學校在專業建設、師資隊伍建設、教材建設、實習基地建設、招生就業宣傳等方面不能和其他專業一樣對待,投入不斷減少。這樣培養出來的畢業生很難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更談不上起到示范輻射作用,當地老百姓已難相信我們學校的畜牧獸醫專業了,導致招生辦學更加艱難。
3.師資隊伍老化,知和技能落后。教師在教學中處于主導地位,教師的實踐實訓能力水平,決定著實訓實習的成效和學生的質量。由于學生人數少,畜牧獸醫專業的教師很少能出去參加國家和省級培訓,對知識和技能不能及時得到更新,已經跟不上農村養殖業快速發展的需要。
三、發展對策
1.加大宣傳力度。大力宣傳國家“三農”政策,讓廣大老百姓知道國家對于發展畜牧業和減免涉農專業的特殊政策,了解我市畜牧業發展的概況,介紹我校培養出的畜牧獸醫專業優秀畢業生的典型事跡,提高廣大群眾從事畜牧業的興趣,增加從事養殖業的信心。
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學校除大力加強教師的專業思想教育,提高教師的服務意識外,一是可有計劃地派遣教師參加各高職院校和科研單位舉辦的或到對口高興深造;二是打破用人界限,聘請對口高校優秀畢業生到校任教,聘請社會上畜牧獸醫局經驗豐富的專家名人到校執教。這樣不僅對本校教師和新教師進行“傳、幫、帶”,而且解決了當前專業師資不足的問題,同時也為職業學校畜牧獸醫專業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3.實驗室和實訓實習基地建設。讓學生在動腦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進行動手實際操作,使所學知識和技能更加牢固。建立示范性的實訓實習基地是辦好畜牧獸醫專業的前提和必要條件。職業學校只有建立了經濟效益比較好的實訓實習基地,并在當地起到了一定的示范性作用,才能引導當地農民大力從事畜牧業生產,將子女送到職業學校的畜牧獸醫專業來學習。另外還要加強與畜牧生產服務企業單位聯系,在校外建設一批相對穩定的生產實習基地。
4.教材建設和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安排要按職業生產崗位的綜合能力要求進行,崗位需要什么知識和技能就及時安排什么教學內容。專業教師要根據行業的發展動向,及時淘汰教材中陳舊的、脫離實際生產崗位需求的內容。同時聯系當地實際生產特點,邀請行業專家、用人單位和專業教師一起參與編寫校內自編教材,大力推進校本教材的建設。課程設置應與行業分類一致,課程結構可將畜牧和獸醫兩方面的內容結合起來。如將《畜禽營養與飼料》《畜禽生產》《畜禽繁殖與改良》《畜禽疫病防治》《家畜傳染病》等幾門課程調整為《養雞與雞病防治》《養豬與豬病防治》《養牛與牛病防治》。
5.改革教學模式和方法,科學評價學習成績。專業課的教學實行模塊化教學,每位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教學計劃,既進行課堂教學,又帶領學生實訓實習,使所學知識及時地應用到實際中去,便于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同時采取“工學交替”,鼓勵家里有養殖項目的學生定期在家進行“打工”,有條件的學生也可根據自己的愛好和特長在家中進行小型養殖實習,這樣既可相應增加學生的經濟收入,也可解決部分學習生活費用。學生考核實行彈性學分制,學生可以根據個人的基礎和素質按所需自由選擇課程,在規定年限內修完學業,適當增加實踐課考核所占比例,同一年級學生可不在同一時間畢業。
總之,職業學校只有大力宣傳國家的“三農”政策,改變人們的傳統觀念,緊緊抓住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戰略機遇期,通過學校自身建設,創辦自己的特色,樹立自己的品牌,引導當地養殖戶大力發展畜牧業,提高經濟收入,農民才會將自己的子女送來學習畜牧獸醫專業的理論和技能,我校的畜牧獸醫專業才能越辦越興旺,才能更好地為當地經濟建設服務。
參考文獻:
[1]霍順校.中等職業學校畜牧獸醫專業面臨的困境及對策[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2010,(09):370-373
[2]黃健.中等學校畜牧獸醫專業的現狀與發展[J].考試周刊,2011,(27):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