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維杰
【摘要】在初中階段,有不少教師有意無意地放松了對學生字詞方面的教學,弱化了語文素養的基礎建設,這顯然不利于學生的發展。對初中語文字詞教學中的一些問題進行簡要分析,并從教學實踐的角度對初中語文字詞教學進行可操作性探討。
【關鍵詞】初中語文 字詞教學 研究
一、初中語文字詞教學的一些問題
從教學理念上分析。不少初中語文教師認為,學生們在小學階段已經打下了較好的字詞基礎,在初中階段應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能力的培養上,如理解文章內涵、分析文章段落,教學行文章法、技巧,培養學生寫作技能,等等。從而忽視甚至放棄了對學生字詞方面的教學,對學生遇到的生字、生詞,教師一般安排學生通過查字典、詞典的方式自學。殊不知,在初中階段對學生進行的字詞教學與小學階段是不同的,應該對學生進行更深入的字詞教學,而不僅僅停留在識、記的層面。尤其是,初中伊始,學生接觸較多的文言,這些文言字詞,無論是從字音、字義上,還是從使用方法上,都與今天有著較大的差異。教師不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字詞教學,顯然是教育的缺失。
從教學實踐上分析。教師缺乏對字詞教學的有效性研究,學生對在課堂上學習字詞的興趣度不高,學習效率也相應較低。教師在字詞教學上,習慣以“灌輸”為主,以完成任務為目標,對教學效率沒有追求,對教學方法沒有設計。因而也影響了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
二、加強初中語文字詞教學研究
1.調動學生學習字詞興趣的策略。字詞的教學,如果方法單調,學生們就沒有學習的興趣,而且學習的效果也不好。為了能調動學生的興趣,教師可采用幽默化、游戲化的方法。這樣的教學,不僅學生興趣高,而且對字詞的理解和記憶程度也比較好。
如我給學生們講“意思”:一個中國人送一個外國人禮物,說:“沒別的意思,就是一點小意思,意思、意思”。外國人懵了,問,“這是什么意思?”中國人回答:“真沒別的意思,你要不收,就沒意思了”……學生們哄堂大笑。
趁著學生興趣正濃,教師立即讓學生做文字游戲,讓他們嘗試著去用類似的形式來組織詞句。如,學生造句:我馬上功夫好,現在正騎在馬上,馬上就到……通過文字游戲的方式訓練學生字詞能力。
2.見多識廣——結合閱讀強化字詞。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會遇到許多沒見過、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教師可以將字詞教學與閱讀活動結合起來。不僅能強化學生的字詞積累,而且能使學生掌握課本之外更多的字詞。
在這方面,教師可以采用“猜”“摳”“練”相結合的方法輔導學生。“猜”,是指一些詞,雖然沒見過,但意思相對清晰,教師可引導學生在閱讀中通過文章前后語境“猜”出詞意即可。“摳”,是對一些生字、生詞,通過教師講解或學生查工具書等方式仔細研習。“練”,是對剛剛學會的字詞,立時進行組詞、造句、寫短文等形式的練習,以鞏固所學。
3.多義尋根——結合工具書教學字詞。字典、詞典等工具書是學生準確、快速學習字詞的重要途徑。對一些字詞的教學,教師可以結合工具書來開展。學生一邊查閱工具書,教師一邊引導,學生學習效果好,而且把握準確。
如“格物致知”這個詞,難點就是“格”字。教師首先讓學生查字典,學生會發現“格”字有十余種釋意。如欄和框、法式標準、品質、阻礙、擊打、推究……到底哪一個適用于“格物致知”呢。教師這時可帶領學生一個一個試解,最終找到正確答案——“推究”。如“是不是‘擊打的意思呢?”——“擊打某物能實現對其認知的目的嗎?”
4.望文生義——從上下文推敲字詞。通過上下文來推敲字詞,可以幫助學生學會分析字詞的技巧,而且在文章的語境中推敲字詞更能準確領悟字詞在特定情態下的內涵。
如《大道之行也》中“……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這一句中的“長”是什么意思呢?是“特長”“擅長”還是“成長”?教師引導學生通過上下文來推敲:從情感上來說,不太可能強迫小孩子掌握突出的技能,應該是希望他們健康成長;從“所+動詞”構成名詞結構的構詞理論上看,“所長”是一個名詞,所以應該是指“成長或長大的地方”。
5.解構文字——巧講文言文字詞。文言文語言形式上有實有虛、有通假有活用,還有一詞多義、古今異義,等等,這些都是教與學的難點。對這類字詞,教師應花費點時間,將文字整體解構,巧妙地引導學生掌握文言文字詞。
如“盜竊亂賊而不作”中的“賊”字。教師應向學生細致講解:“貝”,曾經是一種貨幣,所以指“財產”;“戎”,象形一只手拿著“戈”,因而指“戰爭”。從字源上看,“賊”字里的“戎”指的是“西戎”這個少數民族。所以,“賊”本意是“西戎搶掠人民財產”。回到原句中,“賊”就是傷害的意思,而不是“偷竊”。
總之,初中語文教師不僅要重視字詞教學,而且要設計和采用適合的教法。對初中學生,不能停留在對字詞音、義的簡單認知上,應強化教學,向更深層展開,使之對字詞的掌握更深入、細致、全面。
參考文獻:
[1]吳志誠.字詞教學方法芻議[J].新課程,2016,(10).
[2]周改花.初中文言文字詞教學芻議[J].閱讀與鑒賞,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