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汝懿
【摘要】隨著漢語國際教育的發展,跨文化交際的能力顯得尤為重要。針對哈爾濱以及游學的城市俄羅斯約什卡爾奧拉的不同生活狀態進行分析整合,找到他們的跨文化交際異同點,從而明確對外漢語教學的真正意義之所在。
【關鍵詞】漢語國際教育 哈爾濱 約什卡爾奧拉 跨文化交際對外漢語興盛于上個世紀80年代,有很多學者經過分析研究為對外漢語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比如,胡文仲先生、趙金銘先生、劉珣先生,等等,正是因為這些名人名家的努力,才使得對外漢語教育事業迅速發展,我國的對外交流活動也日益頻繁,也才有了現如今的漢語國際教育,不得不說“漢語國際教育”作為一個紐帶在我國對外交流當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本文將從以下四個方面以中俄交流大環境為背景對哈爾濱與俄羅斯約什卡爾奧拉在跨文化交際上的異同點做出分析。
一、城市建筑構造風格
約什卡爾奧拉是俄羅斯21個共和國之一的馬里共和國旗下的城市,暫且將它的城市地位與中國黑龍江的哈爾濱劃一下等號。
在接受當地記者采訪時曾說過,來到約什卡爾奧拉,第一眼吸引我的就是這里的歐式建筑。在這里一些教堂裝有時鐘的設計,在整點報時會想起音樂,以及一系列的人物形象出現,大多數反映出了一些宗教文化。而這座城市有好多建筑都是由當地的伏爾加國立理工大學的學生設計出來的。某些裝置一旦發生變化或損壞,那么就會顯示在研究人員的系統里,他們會派相關的負責人進行維修。
哈爾濱曾被譽為“東方莫斯科”,在哈爾濱能夠看到以圣索菲亞教堂為主的俄羅斯風格建筑,它們主要以拜占庭風格的“洋蔥頭”和“帳篷頂”為設計來源,將俄羅斯的穹頂與羅馬的拱券高窗有機的結合在一起。而早在1903~1907年間俄羅斯在哈爾濱鋪就的中東鐵路帶來了大量的俄羅斯移民。這些俄羅斯移民在建設過程的當中融入了很多家鄉元素以表思念之感,久而久之哈爾濱的城市建筑在經過多元化的融合翻新后形成了在中國城市中獨立的風格體系。
二、飲食習慣的差異
1.購物理念的對比
城市的中心有一個整座城市最大的超市叫做Usual Spa,在觀光超市的過程中我們發現約什卡爾奧拉的居民購物主要以“勤買少買”為主,所以看生產日期會發現超市里的東西大多數很久才更新一次。
哈爾濱人購物的方式則與其不同,我們喜歡集中購物,一次性可以購買一個星期的食物及用品。相反超市產品的更新速度要超過約什卡爾奧拉。然而每次從超市出來最難忘記的還是約什卡爾奧拉人民看我們滿載而歸時驚訝的表情。
大部分歐洲人認為亞洲人的購物方式是不合理的,歐洲人更喜歡享受購物的過程,而亞洲人往往帶有目的性的購物。
出現這種分歧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雙方所處在的不同背景和不同文化之下,都試圖想用自己的想法和生活理念揣度他人的想法,約什卡爾奧拉人對待哈爾濱人集中購物的異樣眼光則表明他們設想的約什卡爾奧拉與哈爾濱的情況應該是差不多的。而把自己的文化規范誤認為是他人也接受的文化規范是跨文化交際的主要障礙。
2.地方食品特色
一提到俄羅斯人,我們總是喜歡把他們的身體強壯跟面包,牛奶,格瓦斯緊密的聯系在一起。這是跨文化交際中典型的“刻板印象”。盡管我們沒有和某一種文化提前接觸但可能已經對他有一種先入為主的印象。
約什卡爾奧拉在菜品上還是比較單一的,他們喜歡加了酸奶油的紅菜湯。而在他們那里是沒有香菜的,他們通常拿一種類似于中國的茴香當成香菜的功能來用,味道多少有些怪異。菜的口感多以清淡為主,分量也較少。
相反在哈爾濱各種東北燉菜、炒菜再常見不過了。“菜碼大”是東北菜的特色,而哈爾濱人也多喜“高油高鹽”。
通過此案例我們發現跨文化交際當中經常會走進誤區,如認識上的誤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在交際過程中最易犯的一個毛病就是誤以為對方與自己沒有什么兩樣。一旦發現對方的行為與自己預期相差的很遠,就會困惑、失望造成跨文化交際的失敗。
3.進餐順序與文明禮儀
在哈爾濱我們大都以集中多食為主,吃飯速度快為輔。約什卡爾奧拉的人講究細嚼慢咽。一般地說,一碗湯,一份沙拉,一份主食,一道甜點就可以招待客人了,他們把吃飯看成是一個聚會和交流的機會,吃的東西固然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每個人都是主人,可以相互的面談。同時客人到達和離去的時間也比較靈活。
約什卡爾奧拉的人們在用餐時喜歡安靜,盡量會減少用餐時餐具之間的碰撞和進食的聲音。哈爾濱人在吃飯時喜歡大聲地談論因為很多事情都要拿到飯桌上來說,這也跟東北人豪放的性格有關。其實在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當中早已倡導文明用餐,孔子就曾告訴我們“食不語,寢不言。”對此表明,人在異國代表的不僅僅是個人的形象,而是一個國家的形象,在外國人眼中他們不會因為一個小小的個體而去判定這個人,而是判定一個民族的文化。所以學好跨文化交際完善自身素養是走出國門的重要前提和基礎。
三、人文色彩的心動
1.男尊女卑的現象
課堂上老師介紹了一些俄羅斯的歷史與文化,在二戰期間戰死了很多俄羅斯男子,所以男女比例嚴重失調。約什卡爾奧拉大都是女性當家,承擔工作、帶孩子及做家務等,同時他們也很尊重自己的丈夫,但其丈夫承擔的來自社會生活及經濟的壓力相對女性而言較少,所以總能看見少數男人整日酗酒在街頭,沉浸在自我迷失的囧途。偶有一些無家可歸的流浪漢,手里拿著早已風干的面包屑,碾碎了撒在地上給身前的一群和平鴿提供早餐。
這與哈爾濱是大相徑庭的。哈爾濱自改革開放以來逐漸打破男尊女卑的傳統觀念。雖然有很多女人在工作生活當中被稱為“女漢子”“女強人”也像約什卡爾奧拉的女人一樣自立門戶,但是近年來像“奶爸”等詞匯也驗證了哈爾濱男人所承受的各方面壓力要遠遠的超過哈爾濱女人。所以當提及哈爾濱大多數男人養家時,約什卡爾奧拉的女人們在不理解的同時也都很羨慕。而在哈爾濱如果是女人當家,那么男人就會被看成是“吃軟飯”。
2.民間風俗與詞義文化
這的風俗文化與哈爾濱有著不同之處,從來到約什卡爾奧拉開始,這里除了有和平鴿的存在,更多的也是烏鴉的聚居地,起初認為這里的氣候適合烏鴉的成長,但當地老師給出的答案卻讓所有的學生都驚訝。烏鴉在約什卡爾奧拉被視作中國的喜鵲,是吉祥之意。
然而在哈爾濱烏鴉和喜鵲是兩種不同種類的鳥,中國自古以來烏鴉都有著不祥之意,有烏鴉出沒的地方往往會有一些不好的事情發生。而喜鵲則預示著將會有好的事情發生。
詢問老師后得知在約什卡爾奧拉看見黑貓過馬路預示著要有不好的事情發生。而另一方面主人搬新家看房子時又會先讓一只貓進到屋子里,貓最先停留在的地方就會被主人放置成臥室的床位,因為那個地方一定是最舒服的。這就是文化詞匯在特定范疇內直接或間接的反映。
3.初次見面的狀況
我們準備請當地的老師來我們宿舍廚房學習包餃子,順便請他們吃一些哈爾濱的特色燉菜。在約什卡爾奧拉第一次拜訪別人家時通常都要帶一份小禮物以示尊敬主人。老師Marina帶了一份巧克力蛋糕,他們選擇的禮物不會很大很多,避免給對方帶來壓力。
然而“禮尚往來”是我國文化習俗中重要的方面,在我們看來送禮時十分重視禮物的價值,一般來說禮物越貴重,就說明對于對方的尊重,對方的社會地位越高,禮品就要越貴重,否則拿不出手。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我們的群體觀念、等級觀念比約什卡爾奧拉的人們要強。
起初我們注意到Marina老師的兩個兒子比較拘謹,只顧著自己玩,并沒有融入到我們的群體。于是我打開了之前買的略帶醬油味的格瓦斯,對于這種味道,哈爾濱的學生是享受不了的。而老師的孩子們卻超級喜歡,相比之前的自娛自樂,他們瞬間跟我們成為了好朋友,因為格瓦斯是他們喜歡的東西,他們會認為在文化上得到了一種認同,所以更愿意加入我們。這也正是跨文化交際的魅力所在。
四、跨文化交際下的中俄交流必要性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們就親切地稱呼“俄羅斯”為“蘇聯老大哥”,早在2001年7月15日,中俄兩國元首在莫斯科就簽署了具有歷史意義的《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高校以交換生政策為契機接收俄羅斯留學生到中國來學習同時安排他們的日常生活起居。我國也制定了相應的政策鼓勵本民族學生到俄羅斯交流學習,目的是為了讓中華傳統文化集百家之長后能更好的傳播海外。
另外,從經濟上來說哈爾濱開展對俄貿易也占據著相關的地理優勢,黑龍江東部絲綢沿海之路也為對俄貿易打開了經濟的通道。
五、結語
通過此次中俄文化大背景下思維的碰撞和文化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更加清晰地意識到了跨文化交際作為一種不同國家間文化交流的紐帶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人以哈爾濱和約什卡爾奧拉為例,分別對比分析了兩個城市的建筑特色、餐桌文化、經濟差距和人文素養等五個方面的內容。主要表現了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歷史背景卻淵源頗深的兩個國家下的兩個城市怎樣才能更好地利用跨文化交際加強對外交流。
跨文化交際可以體現在不同方面無論是中國人在異國的交流還是外國人到中國來學習,一個肢體語言,一個生活方式的認同都會增進不同國家間乃至個人交流當中的情感和友誼。因此學習對外漢語的同學應當完善自己的知識儲備,多參與對外實踐交流的項目,在提升個人素養的同時掌握跨文化交際的能力,注重跨文化交流的細節,更深層次地投入到漢語國際教育的事業中去。
參考文獻:
[1]胡文仲.跨文化交際學概論.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2]劉珣.對外漢語教學引論.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2007.
[3]趙金銘.對外漢語教學概論.商務印書館,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