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龍
【摘要】聯系實際,強化操作,努力優化數學教學。要把教學的著眼點轉移到以提高民族素質為根本宗旨的素質教育上來,就必須轉變教育思想,破除陳舊的教育觀念,充分認識“應試教育”的弊端和實施素質教育的重大意義,從而自覺地從“應試教育”轉軌到素質教育,并根據小學數學學科特點,堅持教書育人,把思想品德教育滲透到教學之中。
【關鍵詞】數學教學 教學方法 優化在數學教學中,我以學生為主體,提高數學教學效果。首先,在教學中創造一種生動、活潑、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氣氛,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在課堂上,多給學生時間,多提出問題,讓學生探索討論,同時有意識地進行“我是這樣想的,又是這樣做的”訓練,這樣,使學生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體,教師只起點撥和引導作用。其次,注意數學教學方法的滲透,重視培養學生聽、說、看、辨的能力。
一、轉變教育思想,堅持教書育人
長期以來,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學率及“唯分數”的影響,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往往只重視基本知識的教學,忽視思想品德教育的滲透;只重視解題結果的教學,忽視思維過程的訓練;只采用“滿堂灌”的教法,忽視學習能力的培養。要把教學的著眼點轉移到以提高民族素質為根本宗旨的素質教育上來,就必須轉變教育思想,破除陳舊的教育觀念,充分認識“應試教育”的弊端和實施素質教育的重大意義,從而自覺地從“應試教育”轉軌到素質教育,并根據小學數學學科特點,堅持教書育人,把思想品德教育滲透到教學之中。
二、優化教學方法,貫徹啟發式教學
記得有位現代教育家曾經這樣說過:“數學教學,主要不是把現有的知識交給學生,而是把學習方法交給學生,學生就可以授用一輩子。”要把學習方法教給學生,就是要重視教學過程中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只有經過學生自己探索和概括知識,才能真正納入自己的認知結構,獲得深刻的理解。優化教學方法,對于提高課堂效率,實施素質教育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優化教學方法,就是要變“注入式”為“啟發式”。樹立新課標理念,實現課堂教學三個轉變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一切教育活動都離不開學生自主性的發揮。在學習中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選擇”的機會,尊重、相信學生,使學習活動富有成效。從時間上為學生的主動學習提供條件,改變單調乏味的“獨白式”教學。倡導多元的學習見解,教師不以主觀意愿強行牽引學生。引導學生對“書本”和“生活”兩個世界進行溝通,使學生體會到運用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樂趣。如在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教學中,可以首先提出: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是什么?是怎樣推導出的?讓學生回憶出三角形面積的公式是由已學過的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推導出的。此時再提問:如何把圓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來計算面積?然后引導學生動手操作,采用實驗的方法,把圓分割成若干等份(8等份、16等份、32等份……)再拼成一個近似于長方形的圖形,并觀察拼成的長方形的長與寬和圓形的周長和半徑的關系,最后由長方形面積公式推導出圓面積計算公式。通過自己的操作、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概括、推理等手段獲得真正的知識,這是創造性活動的成果。學生既嘗到“成功”的喜悅,又增強了創造性活動的信心。
三、樹立學生運用數學的意識,培養數學運用的能力
注意引導學生運用數學的理論和方法去觀察、分析、討論問題,養成從數學的角度思考日常事物的興趣和能力。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使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改變學習的被動局面,同時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極大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活動是認識的基礎,智慧從動作開始。”兒童的動作思維占優勢,他們的智慧出在手指尖上。操作活動是展開想象的基礎,想象是操作的進一步延伸,通過操作活動,有助于學生深刻地理解概念,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建立起數和形之間的關系。因此在教學中,應盡可能地安排學生動手畫畫、剪剪、拼拼、量量、摸摸、數數等操作活動。如在教學“用一副三角尺可以拼出哪些度數的角”時,我通過展示、討論等方式,最終引導學生進行這樣有序的操作:一塊三角尺不動,另一塊的三個角依次與這塊不動的三角尺的一個角拼,可以拼出180°、150°、135°、120°、105°、75°六個不同的角。兒童心理學研究表明,操作不是單純的身體動作,它應該是與大腦的思維活動緊密聯系著的。學生接到操作任務,往往先關注操作方法和結果,如果有多種方法和結果,更多的學生通常會采用無序嘗試的策略。這時,教師就要引導學生發揮思維的作用,反思、整理,使操作變得有序。有效的操作活動,加強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感悟,使學生在掌握解決問題策略的同時,提高了動手能力,啟發了學生的思維。
四、突出情感意識,建立和諧平等、寬松的氛圍
1.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和諧、寬松的課堂氣氛才能便于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望盛,敢想、敢說、敢問,樂于發表意見。因此教師要善于用親切的眼神、和藹的態度、熱情的贊語來溝通師生的心靈。教師還必須尊重學生的任何發現,認真對待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即使的可笑、幼稚甚至是錯誤的問題,也不能責備,更不能挖苦,否則回抑制、抹殺他們的發現。教師必須小心呵護學生創新的萌芽,幫助他們樹立創造的自信心。
2.針對差異,因材施教,給每個學生以成功的機會。對于學有困難的學生,只要有微小的進步,應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有位哲人曾經說過: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肯定。給學生設置成功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滿足他們情感需要和自我實現的要求,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強化他們的虛偽系動機,滿懷熱情地投入學習中。
五、體驗實踐應用,促進反思
“數學是現實的,學生從現實生活中學習數學,再把學到的數學應用到現實中去。”“學以致用”是學習的一條重要原則,注重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是實施新課改的重點,很多專家學者都提出過讓學生“做”數學而不是學數學,因為讓學生“做”數學比知道數學事實更為重要,因此教者要特別注意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和方法運用到實踐中去。
例如,在教學“簡單的統計”時,先出示“一個汽車銷售經理準備去批發一批汽車銷售,又不知購買哪些種類的車容易銷售,他打算在馬路邊作一次調查。請你看看馬路邊過往車輛的情況,為他出謀劃策。”然后通過課件播放一條街道上車輛來來往往的場面,引導學生想辦法統計,在不經意間激發了學生的認知沖突,進而讓學生將實際問題用數學關系表示出來,這對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的培養和數學思維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實踐應用中,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自由地去探究、去發現,去主動地建構知識。在積極主動地運用知識的同時,實實在在地感受到數學學習的價值,鍛煉了實踐能力,培養了自覺應用的意識。
總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很多的教法,關鍵是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識規律,認真研究,認真總結,積極探索,要因材施教,因班因學生而異,找到最適合自己學生的教法,小學數學課堂一定要緊緊圍繞培養學生素質、能力,突出小學生的特點,既要激發起學生對數學課的濃厚興趣,又要科學正確地傳授給學生以知識和能力,要注意寓教于樂,真正把小學數學教好,真正發揮好小學數學課堂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曹玉山.淺談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現代農村科技,2016,(15).
[2]李福全.克服不良心態,形成理想數學教學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6,(24).
[3]劉艷娟.數學教學中的智慧[J].中國培訓,2016,(18).
[4]李立秋.淺談在中職數學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J].學周刊,20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