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霞
【摘要】創新是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也是當今社會要求人才所必須具備的素養之一。從高中數學教育出發,探討了在數學教學中養成學生創新意識、培養創新能力的必要性,并針對影響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發展的要素提出了針對性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高中數學 創新意識 創新能力知識經濟的時代已然到來,只有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人才,才能夠滿足社會不斷進步和發展的需要,并且實現人的社會價值。而數學是許多應用科學的基礎,可見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是十分必要且迫切的。
一、高中數學中加強學生創新意識養成和創新能力培養的必要性
數學是一門以研究數量、結構、空間等概念的綜合性學科。它是現代多項應用科學的基礎和必要工具。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指出,當前的高中數學教學以學生為中心,拓展學生的思維和學習方法,使學生善于獨立思考并進行探索和研究。而這些的基礎條件就是要使學生具備創新意識和能力。相較于小學、初中階段,學生應該能夠更加自覺和主動進行數學思維的拓展和創新,并能夠將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進行和諧統一,發揮自身的優勢去進行實踐和探索。數學層面的創新意識就是指學生遇到新的信息問題時,可以結合已經學習的數學知識、方法進行深層次的思考,并找尋有效的解決方法和手段,創造性的解決問題。而創新能力就是實踐創新意識的途徑。根據中國的國情來看,我國正處于重要的轉型時期,需要大量的人才投入到建設之中,那么如果學生能夠創新意識和能力,并加以發散和運用,不僅能夠提升數學學科自身的學習效果,還將為其他學科以及未來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二、影響學生創新意識養成和創新能力培養的因素
第一,文化理念的影響。中國歷來崇尚儒家文化,并數千年以來受“中庸”的影響,無論在學習還是生活中,都尋求“安全感”,不敢于進行冒險和嘗試。并形成了一套“約定俗成”的規范和約束。片面的將讀書認為是求取仕途和發展的唯一手段,而忽略了在讀書過程中的思維拓展和創新能力培養。
第二,現代教育體制的影響。自新課改推行以來,各個學科都已經進行了一系列的創新舉措。但是在高考的重壓下,學生往往需要在兩個學年內完成三個學年的知識,并進入高強度的復習和訓練之中,且均以高考為出發點。教師也更加注重使學生掌握記憶和模仿的能力,,少有啟發,這使得學生形成了固化的思維,認為數學知識的學習只是為了考試,而忽略了其對自身成長的作用,久而久之,喪失了學習的興趣。另外,現代教育中傾向于使用試卷作為評價學生能力的辦法,不能夠展現學生的創造性,從而抹殺學生的創造能動性。
第三,個人主觀因素的影響。教學中,學生占有主要地位,其主觀意識決定了其是否愿意參與到課堂中,并進行創造性的學習。長久以來,學生已經形成了比較固定的思維模式,并受到來自家長和學校的壓力,不愿意進行嘗試。當缺乏主觀能動性時,創造意識和能力的培養也就成為空談。
三、高中數學教育中學生創新意識的養成策略
1.對學生進行鼓勵,引導其進行發現和探索
創新的基礎來自于問題的發現,只有發現問題,才能夠分析并解決問題。以高中階段的學生而言,其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知識涵養和基礎,并擁有判別能力。但長久以來,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帶上“尊師重道”的“枷鎖”,認為老師所講就是權威的。而不敢去提問,那么教師就應該為學生創造質疑和提問的條件,鼓勵學生去發現。當學生提出質疑時,首先要對學生進行表揚,并尊重其想法,若所提出的質疑和問題是不正確的,那么就要采取方法引導其進行正確的探究。
2.形成互動和諧的課堂教學環境,提供平等創新平臺
除了對學生進行鼓勵外,為學創造互動和諧的課堂環境,更有利于學生堅定創造意志,引發情感上的共鳴。那么在高中數學的課堂教學中,需要教師扭轉教學觀念,以學生為課堂主體,減少硬性灌輸,而將自己置于啟發引導者的地位上,不固化學生的思維觀念。同時,要求教師采取多種形式與學生進行互動,讓學生感受到自身的意志被尊重。也可以通過課堂小組協作的形式,在團體和個人的思維碰撞中,建立個人的創新意識。
四、高中數學教育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策略
1.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做好數學課堂導入
對于高中數學課堂而言,教師往往是將數學知識直面的灌輸給學生,而沒有留給學生足夠的思維空間,且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很難激起學習數學的興趣,那么就更不用說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課堂導入是最好的興趣激發辦法,能夠使學生全程的學習帶著問題參與到其中,也更易引發學生自行進行猜想和探究。以多媒體課件導入來說,人教版高一數學必修二《空間幾何體》的教學十分適用。可以在課件中插入動態的空間幾何體,尤其是一些不適用課堂直接展示的物體,如金字塔、世博會場館等,并進行正面、側面、俯視等視角的展示。這些幾何體或者常見或者被同學所熟知,那么就會使學生形成空間幾何體的概念,立體動畫會刺激學生的感官,從而使學生充滿探知的欲望和興趣。
2.轉換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傳統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會受教學大綱和課本的影響,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受到限制。那么在進行教學時,首先要從教師開始打破傳統的固化思維,采用多種方法相結合的辦法進行教學,培養學生一題多變、一題多解的能力。以高中數學的一次函數問題為例。
例:y=(3-k)x-2k+8是一次函數,求k值的取值范圍。這是一道十分常見的一次函數問題,學生根據學習已經能夠掌握解題的方法。那么此時可以利用高中生所具備的好勝心理,開展小組競爭的方式,讓各小組對這一數學問題進行變形,組間相互出題。A組:k為何值時,一次函數y=(3-k)x-2k+8的圖像經過一、二、三象限。B組則提出:k為何值,y=(3-k)x-2k+8經過圖像原點……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要對過往的知識進行總結,還需要進行思維發散和拓展,并要對自己所提出的問題進行驗證。
而一題多解,則是對學生解題思路的開拓,不要求學生采取一致的解題方法,對于學生提出的解題思路進行鼓勵,讓學生學會逆向思維的思維方式。從而尋找更加優化的解題方法。
3.做好課堂延伸,創新評價方法
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離不開有效的引導,那么在當前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應建立課堂的拓展,將課上指導延伸至課下。在互聯網普及的時代,數學教師可以針對課堂中的重點、難點制作微課視頻。微課不限制學生的思維方式和路徑,而以一種導向性的方式,讓學生重新思考問題,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十分有益。除此之外,我們要改變傳統的試卷評價格局。在設計考試題型中,增加開放性的題型,并跳脫高考的固化模式,以更加生活化的問題設計問題。并且注重學生平時的課堂表現的評價,形成過程考核和終期考核相結合的辦法。
五、結束語
高中數學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對學生的自身發展和社會發展有重要意義。教師應該轉變教學觀念和方法,創造和諧互動的課堂,積極鼓勵學生進行質疑和提問,并利用課堂導入、小組合作式學習等方法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和意識,培養其能力。另外,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做好課堂延伸,并完善評價策略,能夠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陳萍.淺談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數理化解題研究,2017,(12).
[2]陳萍.淺談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數理化解題研究,2017,(12).
[3]白建賓.對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認識[J].學周刊,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