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林松
【摘要】如今,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對于普通話的普及程度也越來越高,普通話對于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來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基于此,首先,對普通話在少數民族地區農村小學語文課堂中的重要意義進行具體的介紹。其次,對普通話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研究。最后,根據問題結合實際教學情況提出相關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少數民族地區 農村 小學語文 普通話教學 現狀 對策近幾年,我國對普通話進行了大力的推廣,尤其是在我國的教育方面,全面貫徹學好普通話從娃娃抓起的思想方針,由此可以看出普通話對于教育的重要性。要想從根本上解決普通話普及程度不高這一問題,首先就要對我國少數民族地區農村小學的普通話教學現狀進行具體的分析并加以解決。
一、普通話對少數民族地區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性及意義
1.普通話對于少數民族農村老師的重要性及意義
由于少數民族農村地區地理環境的影響,導致了普通話在少數民族地區的普及度并不高,教師在進行普通話教學的過程中出現了許多的問題。另外,普通話作為教師的職業語言,在少數民族地區的應用不夠廣泛,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利用普通話的表達事物的能力稍有欠缺,導致了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有所偏差,影響力學生的學習效率。
2.普通話對于少數民族學生的重要性及意義
普通話的教學,對于少數民族的學生來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少數民族小學語文教育階段,是學生語言習慣養成以及基礎知識學習的重要階段,所以,學好普通話對于少數民族農村地區的小學生來說,是他們未來走出山區、與外界進行溝通的重要手段。由此可見,普通話對于少數民族農村地區的學生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普通話在少數民族農村地區小學語文教育中的現狀
1.對普通話的重視程度不夠
目前,許多少數民族農村地區對于普通話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導致普通話教育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普及度以及應用程度有很大的欠缺。大多數教師沒有認識到普通話教育的重要性,在進行授課的過程中依舊使用本民族的語言,或者是方言進行授課。導致學生在進行學習的過程中對普通話的接觸程度不到位,學生一旦長時間處于這種語言環境中,會大大降低對普通話的學習能力。
2.受地方語言的影響
由于多數少數民族都有本民族獨特的語言系統,所以在對普通話的學習過程中難免會遇到許多問題。普通話對于少數民族來說相當于另一門語言,他們在學習普通話的過程中要進行非常系統的學習,加上少數民族農村地區的學習條件并沒有那么好,導致了學生以及老師在進行普通話學習的過程中無法提高學習效率。
三、提高少數民族地區農村小學語文課堂中普通話教學效率的對策
由于我國的國土面積較為廣泛,導致了各個地區之間的語言出現了一定的差異,影響了各個地區人民之間的有效溝通。普通話的大力普及,有效的解決了這一問題,由此可以看出,普通話對于整個社會的進一步融合起著重要的作用。同樣,普通話對于少數民族地區農村小學語文教育來說也具有一定的決定性作用。學校是孩子打下語言習慣以及學習基礎的主要環境,所以,普通話在學校教育中的有效應用對于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發展來說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為了對我國少數民族地區農村小學語文課堂中普通話教學進行進一步的提高,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1.創建良好的普通話教學氛圍
由于少數民族農村地區特殊的語言環境,導致了學生無法在學校以外的地方接觸普通話,沒有一個合適的語言環境對普通話進行學習。普通話是一門語言,要想從根本上對其進正確的學習,教師首先就應在課堂上創造出一個良好的普通話學習環境,使學生在融洽的語言環境中進行普通話的學習。另外,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要求學生運用普通話進行分角色朗讀,這種方法可以更加直觀的發現學生在普通話發音方面的問題并及時的糾正。
例如,教師在進行授課之前,有條件的話可以利用錄音機為學生播放普通話,讓學生跟著錄音機中的聲音進行朗讀。在朗讀的過程中,教師一旦發現學生發音不標準的情況要及時的進行校正,使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發音習慣。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可以利用普通話與學生進行游戲互動。例如,將學生平均分成幾個小組,小組內的每個學生利用普通話輪流朗誦老師提前準備的繞口令,對讀的好的同學進行適當的物質獎勵,如小紅花。對于朗誦結果不是很理想的同學進行適當的鼓勵,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另外,教師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運用普通話與學生進行簡單的交流,如詢問學生吃飯了么,吃的什么,從這些簡單的內容開始,讓學生對普通話的運用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逐漸的提高學生普通話的水平。
2.對普通話的教學方法進行創新
目前,在大多數的少數民族農村地區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中,對于普通話教學的方法過于單一,時間久了,很容易使學生對普通話的學習失去興趣。所以,教師要想進一步提高小學生的普通話學習質量,就要對課堂中的語言教學方法進行創新。教師在進行普通話教學的過程中,要摒棄傳統教學方法,結合小學生的學習情況對普通話進行教學。
例如,教師在進行語文課文講解的過程中,可以與學生進行互動,把課文中的情境創設出來,將自己和學生都放到創設出的情境中去,利用普通話進行課文的朗讀、課文的分析以及角色扮演等。使學生保持對普通話學習的新鮮感。并且在普通話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不斷的對教學方法機進行探索和研究,只有用對了教學方法,才能夠有效地提高少數民族農村地區小學生學習普通話的效率。
3.培養學生對于普通話學習的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對于學生的學習來說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學生只有在感興趣的基礎上對普通話進行學習,才能夠達到一定的學習效果。所以,針對少數民族農村地區特殊的普通話學習環境,教師在對小學生進行普通話教學的過程中,首先要對小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培養。其次,運用正確的教學方法。最后,將普通話教學全面的落實到實際的教學課堂中去。使學生在興趣的引導下對普通話進行學習。
例如,通過在課前播放普通話的動畫音頻,引起學生對課堂的興趣。同時,在上課的過程中,適當的插入動畫錄音,使學生始終保持對普通話課堂的新鮮感,進而提高了學生普通話的水平。
四、結論
首先,對普通話教學對于少數民族農村地區小學語文教育的重要性進行闡述。其次,分析了少數民族地區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普通話教學的現狀。最后,根據現狀提出了相關的建議,為今后少數民族地區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普通話教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1]姚麗娜.民族農村小學漢語拼音游戲教學探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6.
[2]韋芳,石柳蘋.民族地區農村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現狀與對策——基于廣西大化縣、羅城縣4所農村小學的調查分析[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4,(04):19-24.
[3]張婷.藏族小學生第二語言學習動機的影響因素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4.
[4]劉曉婧.蒙漢雙語教師的雙語教學能力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