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
【摘要】隨著流動人口以家庭的形式流向城市的數量迅速增加,對流動兒童的家庭教育也需要相應發展,才能使孩子更好更快融入城市生活。從流動兒童家庭教育的現狀表明,對流動兒童的家長進行家庭教育的指導是必要的。
【關鍵詞】流動兒童 家庭教育 教育觀念 教育方式 指導策略自改革開放以來,在社會轉型的大背景下,社會流動的規模愈來愈大。而社會流動的主要形式是從農村到城市,雖然不乏高薪人才進入城市各個領域,但畢竟是少數,其大部分是進城務工,收入相對較低。這些農民工為城市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有部分人改善了自身的經濟,他們開始重視自己孩子的教育問題,于是把自己的孩子帶在身邊,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享受到城里的教育資源。
由于城里的教育資源有限,這些流動兒童無法享受與城市同齡兒童同等的教育機會,也在鄉村正式的教育體系之外。因此,他們成了被“邊緣化”的龐大群體。由于種種原因,這些流動兒童的家庭教育相對缺失,流動兒童的心理健康、道德等問題日益凸顯,所以這些流動兒童的家庭教育更加不容忽視。
一、流動兒童家庭教育的現狀及問題
1.流動兒童的監護人文化水平較低,家庭教育觀念薄弱
由于大部分流動兒童的父母或祖父母文化水平相對較低,他們認為教育是學校的事,是老師的責任,選個比家鄉好的學校就行,并未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他們更重視孩子的衣食飽暖,重養輕教。
2.較低的家庭經濟水平制約著對家庭教育的投入
流動兒童的父母大都在廠里當工人,或是小商販等,基本上從事的是技術含量低城里人又不愿干的工作,還有少數家長沒有固定職業。以致他們的家庭經濟收入有限或不穩定,且在資本積累初期,他們大部分都把錢拿回老家蓋房子。而由祖輩撫養的家庭也只靠孩子的父母每個月寄來的有限生活費。因此,這些流動兒童家庭可支配收入較低,這直接影響了家庭教育的投入。
3.流動兒童的家庭教育方式不當
(1)父母行為缺乏示范性。在兒童成長的過程中,父母是最重要的參照群體,而很多流動兒童的父母或祖父母對自己的榜樣作用缺乏認識,意識不到身教重于言教,也就無法給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
(2)家庭教育方法簡單粗暴。由于大部分家長文化水平較低,無法輔導孩子的學習,也無法正確分析孩子在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因此,他們的教育方法簡單粗暴,考得好就滿足孩子所有的需求,若考不好,輕者責罵,重者毆打孩子,不容孩子解釋,也從未認真分析并找出孩子考試失敗的真正原因。
以上這種只重分數且專制的家庭教育缺乏親子溝通,會導致青春期的孩子叛逆的心理更加強烈。特別是在流動兒童遇到困難挫折時,及時有效的溝通可以傳遞父母的愛和支持,如果錯過親子溝通,則會使孩子感到無助,無安全感,以致影響孩子學習的信心,影響孩子健康的人格。
二、對流動兒童家庭教育的指導策略
從流動兒童家庭教育的現狀表明,對流動兒童的家長進行家庭教育的指導是必要的。無論是家長的主觀需求,還是客觀存在的家庭教育缺陷,都表明流動兒童家長對家庭教育指導的需求十分強烈,但沒有得到適宜的幫助。為此,我們從以下幾方面提高流動兒童家庭教育的水平:
1.完善流動兒童家庭教育的指導政策
(1)政府相關部門要深入調查分析,搜集流動兒童家庭信息。流動兒童作為一個特定的群體,有一些共性,同時,由于他們流動的原因、表現以及對他們受教育的影響等方面的不同而體現出一定的差異性。因此,政府統計局應派人調查統計,記錄這些流動家庭的分布點,并根據這個群體不同的訴求和層次,建立信息庫。
(2)提供流動兒童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平臺。目前,智能手機十分普及,流動兒童的父母基本上都有,這樣就可以利用網絡的微信平臺或其他平臺,定期對他們進行宣傳相關的家庭教育知識,幫他們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使他們逐漸掌握科學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還可以建立人工服務中心,請專業人士對個別家長在家庭教育中出現的疑問進行解答。
(3)建立流動兒童家庭教育專項資金。由于經濟基礎較穩固的家庭對子女的成長會更加重視,對家庭教育的投入會更加積極。因此,政府應保障流動人員的合法收入,用工單位也要勇于承擔社會責任,對一些特別困難的舉家從外地或從農村來務工的家庭加以補助。
2.幫助流動兒童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
在家庭教育中,家長的教育觀念影響并支配他們對孩子的教育行為,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對孩子的一生有著深遠的影響。而目前大部分流動兒童的家庭教育觀模糊不清,陷入了盲目的狀態。
要幫助流動兒童的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讓他們意識到,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是具有早期啟蒙和奠基作用,在孩子的一生中都有潛移默化的作用,而且要使他們清楚地認識自己的角色與職能,并遵循孩子身心的發展規律,充分了解孩子,對孩子合理地期望,促進孩子在品德、身體、智力等方面良好發展。
3.幫助流動兒童家長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
家庭教育觀念正確了,教育方法不對,仍然會使家庭教育處在矛盾之中。因此,要幫助流動兒童的家長掌握現代的、科學的教育方法,使孩子早日融入城市生活。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家長進行指導幫助:
(1)向流動兒童的家庭普及衛生知識,并要求家長教會孩子做家事。因為他們居住條件較差,雜亂的環境容易使孩子變得懶散,讓孩子學會整理房間和其他家務,能使孩子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也培養了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
(2)提高流動兒童家長自身的素質,使他們能夠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好榜樣。提醒家長從語言文明開始,對孩子也使用禮貌用語;對孩子也要守時、守信;有時間應該陪孩子一起閱讀,一起成長;抽時間和孩子多溝通,耐心傾聽孩子的心聲;多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作為家長,要了解孩子,尊重孩子,相信孩子,激勵孩子,努力營造一個和諧穩定的家庭氛圍。
(3)建議流動兒童的家長和孩子協商建立規則,并要求孩子遵守這些規則。建立規則之后,家長要言行一致,不能妥協,不能破壞規則,孩子能做到的家長絕不能幫忙,要讓孩子從小建立規則意識。讓孩子明白社會沒有絕對的公平,只有規則和秩序,從而學會自律。
(4)要求流動兒童的家長適時對孩子進行青春期生理教育。學校教育在這方面還比較缺失,作為家長有義務,也有責任對自己的子女進行這方面的教育,讓孩子了解身體的各個部位,揭開性的神秘面紗,避免孩子因無知而侵犯他人或受他人侵犯。
(5)建議流動兒童的家長引導孩子學會理財,可以讓孩子運用所學的統計知識紀錄家庭的收支情況,讓孩子體會生存的壓力,并從小養成理財的好習慣。每年孩子領到壓歲錢后,帶孩子到銀行辦理存款,不在于存多少錢,只是讓孩子不要亂花零錢,且擁有儲蓄意識。
綜上所述,流動兒童的家庭教育需要加強、完善,需要全社會的關注、幫助。不僅要持續開展對流動兒童的關愛活動,更應對流動兒童的家長進行指導。因此,政府應該進一步加大對流動兒童家庭教育指導的投入,整合各種資源,聯合社會機構,為流動兒童的家庭提高實效性的指導服務。要充分發揮流動兒童家長的主觀能動性,明確家長的家庭責任,運用現代的、科學的方法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使學校、家庭、社會三者協調配合,共同為流動兒童在城市更好地生活和學習創造一個良好的立體教育環境。
參考文獻:
[1]劉天娥.流動兒童家庭教育資源的現狀研究.中國發展,2011,(03):37-40.
[2]牛林曉,周永康.家庭資本對流動兒童家庭教育的影響.西南農業大學學報,2011,(07):163-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