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紅
【摘要】閱讀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尤其要注重學生的個性閱讀發展,不僅是打開小學生思維大門的重要方式,也是幫助教師營造極具開放性、愉悅性和高效性課堂的絕佳途徑。
【關鍵詞】小學語文 個性閱讀 學生思維受傳統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的影響,我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通常以教師講授,學生聽講為主,然而課堂教學效率卻在日益下降,并且無法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以及其對語文的學習需求。在此背景下,個性化閱讀應運而生,并成功解放了學生的思維,點燃了學生的思維火花,從真正意義上實現了其個性化的發展。與此同時,為進一步促進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提高,以達到個性化閱讀的教學目的,本文就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實現個性化閱讀教學進行探討,現總結如下。
一、開放課堂,各抒己見
天真活潑、好玩好動是小學生的天性,倘若在教學過程中一味地對其進行壓制,便極有可能讓孩子們變成麻木不仁的學習機器而逐漸失去個性,同時也喪失對語文這一科目的學習興趣。因此為改變這一不良現象,筆者想方設法地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為學生構建開放性的語文課堂,并通過情景演練、話題討論、組織與教學相關的游戲活動等環節刺激學生的感官和學習興趣,使其全身心地投入課堂教學中,讓原本枯燥乏味的語文課堂轉變成了一個豐富多彩和趣味無窮的表演場。
例如,在教學《將相和》這一課文時,筆者引導學生逐步了解和掌握了完璧歸趙以及澠池相會和負荊請罪三個片段后要求學生隨機分為若干個小組進行團隊學習,可選擇復述某一片段或者直接演繹某一片段,比一比哪個小組對課文內容的解讀最為到位和最為精彩。在此過程中,第五小組的學生選擇表演完璧歸趙這一片段,每位小組成員對角色的定位都拿捏得非常到位,無論是神態、動作和語氣,他們都用心去表演,因而贏得了最多的掌聲。由此不僅營造了輕松愉悅的高效課堂,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印象,同時也張揚他們的個性。
二、疑問引導,逐步探究
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要想幫助學生實現個性化發展,除了重難點的講解之外,教師還應巧妙抓住時機刺激學生的思維,通過提問的方式來打開其思維的大門,并使其在疑問和思考中一步步探究到問題的答案和事實的真相,親身感受探索與發現的樂趣。前蘇聯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是探險家或者發現家,希望自己成為‘發現新大陸的第一人,這會讓他們在學習中更加積極主動。”也就是說,只要教師善于引導,很可能一個關鍵性的問題就能讓學生快速融入知識的海洋,進入探索狀態,并在此過程中使自己不斷進步。
例如,在教學《草船借箭》這一課程時,為了能夠讓學生體會到諸葛亮這一核心人物的足智多謀,筆者便以題目為著手點向學生拋出疑問:“諸葛亮太神奇了,他是怎么利用草船向敵人借來那么多箭的呢?接下來大家先閱讀課文,然后根據自己的理解擬一個草船借箭的方案。”筆者話音剛落,學生們便迅速進入閱讀和探索的狀態,同時還會主動與小組成員一起探討,課堂氛圍十分濃烈。在后期方案批閱的過程中,筆者發現學生們的邏輯性較強,且思維緊密,由其在細節方面考慮得比較到位。
三、重視體驗,升華遷移
所謂“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通俗地來說,閱讀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點在于是否讓學生與文本、作者和教師產生共鳴,只有實現了這一點,才能進一步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審美觀。在實際教學活動中,筆者不僅十分注重培養學生對文章的閱讀情感,并且對學生的個性體驗抱以絕對的尊重態度,鼓勵其嘗試性地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對文章的閱讀情感,實現其閱讀情感的升華和遷移。
例如,在《懷念母親》這篇課文中,作者在文中分別描寫了兩位母親——一位是生母,一位是偉大的祖國母親。在就該篇課文進行教學時,筆者引導學生一遍閱讀一邊試著體會作者通過文字所表達的情感,并就重點詞句做好相應的注解。在巡視的過程中,筆者發現有的學生在“母親去世時”與作者情感相關的詞語和句子中做了相應標記,并在旁注解“作者十分傷心難過”。還有部分學生則在“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一句上做標記和注解。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收獲了更多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得到了道德情感上的升華。
總而言之,個性化閱讀教學不僅是打開小學生思維大門的重要措施,同時亦是幫助教師營造極具開放性、愉悅性和高效性課堂的絕佳途徑。在進行個性化閱讀教學的過程當中,學生的個性得到應有的尊重,思維亦得到應有的解放,有效促進了其語文綜合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趙鳳琴.以學生為本,讓個性化閱讀夢想成真[J].小學教學參考,2016,(22).
[2]韓志健.探索小學語文的個性化閱讀[J].吉林教育,20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