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東玫
【摘要】少兒合唱訓練教學是一項充滿挑戰和循序漸進的過程,既要注重兒童的團結一致性,又要表現節奏與音準的銜接性、連貫性。在此基礎上,論述對少兒和合唱音準與節奏教學的原因與意義,闡述如何進行少兒合唱的音準與節奏教學,并對此進行分析。
【關鍵詞】少兒合唱 音準 節奏訓練 聲樂教學對于少兒合唱的訓練一直以來都是一門較為復雜而艱巨的音樂藝術,對少兒的合唱教學需要根據童聲在合唱中的特點,并且與實際教學實踐相結合,在教學實踐中既要注重培養學生優美的身體姿態和一致的合唱節奏,還要注重對兒童音準與節奏的把握,并且能夠將學生的個人情感與歌曲的整體表達和表現手法相融合。對此,我們從以下兩點進行分析。
一、對少兒合唱進行音準與節奏教學分析的原因與意義
一直以來,童聲合唱以其獨特性和鮮明性備受人們的關注和喜愛,這在五百年前的維也納童聲合唱團中也得到了認知和體現,它的出現不僅揭示了人們對音樂界中合唱的廣泛認知和追求,更是開啟了童聲合唱的序幕。
童聲合唱作為一種高雅、優美的音樂藝術表現形式,合唱的重點在于唱,而后是合,主要鍛煉學生對于音樂節奏的把握和音準好的判斷,是對少兒進行音樂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培養少年兒童音樂素養的重要舉措。而現在的很多家長對于少兒合唱藝術缺乏深刻的認知和了解,對少兒參加合唱的做法沒有進行客觀的認識和評價,所以對此保持相對消極的態度。合唱藝術集音準教學、節奏教學于一體,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音樂藝術形式,它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和豐富的內涵形式,能夠讓少兒體驗到不一樣的音樂樂趣。根據少兒合唱藝術的特征,它又是一種相互配合、相互協作的集體藝術表演形式。少兒合唱不僅訓練了孩子在音樂方面的素養,更是提高了少兒的團結合作能力。另外,合唱對于少兒在歌唱方面的聲音強度要求不大,既能夠很好的保護孩子的聲帶,又能提高少兒的音樂鑒賞和表現能力,同時還能夠提高少兒的音樂修養、豐富孩子的想象力、擴大他們的視野以及提高少兒的演唱能力和表演能力,對于加強少兒的團結精神和集體榮譽感都是大有裨益的。
二、如何對少兒合唱進行音準與節奏教學
對于音樂的聽覺感知能力主要包括對于音準和節奏以及音色旋律等音樂要素的感受、反應和分辨能力以及對于音樂的把握能力。要培養學生對于合唱音準與節奏的掌握能力,既不能操之過急,也不能盲目跟進。首先應當加強對單旋律的音準的訓練并進行一些簡單的節奏練習,在讓少兒打下堅實的音樂根基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音準練習以達到視唱練耳熟練地掌握,這是少兒合唱音準與節奏教學的前提,也是進行音準與節奏教學的基礎。為此可以從音準和節奏兩方面進行分析:
1.對少兒合唱的音準教學分析
對于合唱歌曲,其先決條件就是對音準的把握。由此可見,音準訓練的必要性。而對于音準的訓練則是從最基本的音階開始練習的,并在此基礎上逐步增加難度和挑戰性,讓學生在認知和接受方面有一個可跨越的度,逐漸掌握合唱音準方式方法。由于合唱作品的音樂本身由多條縱、橫交錯的線條組成,所以在少兒合唱音準方面的教學就離不開縱橫這兩個方面。在合唱組織中,旋律起著主導和貫穿的作用,這就是整個教學的縱向面,主要是要培養少兒對主旋律的把握,并使之深入人心。首先,是橫向面,主要包括少兒對音律的控制和音色的掌握以及對銜接點的卡位,掌握科學的發聲訓練,扎實基本功,使得少兒能夠輕松掌握音樂的整體韻律,實現對音準的把握和控制。為了提高少兒合唱中的音準,可以采取教師個別輔導、小組合作、器樂輔助的形式糾正個別學生的音準,學生從聽、感中得到啟發從而提高整體合唱的音準。其次,是在合唱訓練中,可以采取節奏卡龍和游戲中體驗和聲音準,可以使得學生聲部獨立而穩定;再次,是把握正確的歌唱方式,如在合唱《雪絨花》中“雪絨花 雪絨花”時,教師把手放在腹部,讓學生看到演唱時腹部微小的變化以及氣息的變化節奏,以此來使學生建立科學的發聲概念。還有就是注意合唱隊形的排列和環境變化的心理調節,在盡可能的情況下讓各個聲部拉開距離,避免出現合唱時的聲部干擾。
2.對少兒合唱的節奏訓練分析
首先,要培養學生對于音樂的良好節奏感,這不僅是合唱教學訓練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少兒掌握音樂節奏的重要途徑。對學生進行音樂不同時值的符點音符節奏、切分音節奏以及三連音節奏、變化節奏、兩部交錯節奏練習,等等,讓少兒從初識到熟記再到最后把握對節奏的高度靈敏性,熟練掌握各個節奏的對應點和準確把握歌曲的情感變化。例如,在合唱《黃河大合唱》時,要把握歌曲整體鮮明的節奏感,“風在吼,馬在叫”一句要唱出不畏強暴、浴血奮戰的氣勢,“黃河在咆哮”要有視死如歸的勇氣和信念,一句“保衛黃河,保衛家鄉,保衛全中國”不僅要卡準點,還要唱出充滿憤恨和悲壯的情感。因為合唱就是培養學員的節奏感和帶入感,幫助學員掌握各種發聲方法和歌唱技巧。另外,在對少兒合唱進行節奏教學時應當把教學的重點放在歌曲的起句和收句兩點上,例如,在合唱《我有一個好爸爸》這首歌時,起句和收句都是“我有一個好爸爸”,這就需要加強對起句和收句兩點的節奏強化訓練,在整體節奏明朗的前提下對起句和收句節奏進行對比和強化的訓練,使得學生能夠更順暢地掌握整個合唱流程的節奏變化和始末過度。
其次,還可以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尋找一些富有特色的節奏型,利用這些特殊的節奏型讓學生進行比較學習和重點節奏訓練,例如將節奏歡快、抑揚頓挫的《小螺號》和悠長婉轉、節奏舒緩的《讓我們蕩起雙槳》進行比較學習,讓學生從感性到理性、從抽象到現實進行深入具體地學習,以此不斷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從而創造出一個讓學生可以感同身受且能夠發揮想象空間的音樂環境氛圍,將音樂節拍的抽象概念進行系統化解,從而完成從聲音感知到動作感知的過度來進行鞏固的過程。
綜上所述,搞好少兒合唱的關鍵在于找對科學的方法,并在此基礎上加強學生的技能訓練,在合唱訓練的過程中不僅要做到咬字清晰、把握節奏、聲律和諧,使得各個部位音量均衡和音準節奏準確明快相結合,還要注重對學生的情感訓練和團結協作精神的培養,讓學生能夠在音準與節奏上由內而外、由點及面、由粗至精地進行合唱訓練,從而獲得高質量的整體合唱效果,提高少兒合唱質量。
參考文獻:
[1]陳佳晶.論少兒合唱教學初級訓練[J].時代經貿,2011,(21).
[2]余男.淺談合唱教學中的心得體會[J].文學教育,2012,(01).
[3]童江梅.論合唱訓練的著力點[J].安徽文學,2015,(11).
[4]楊彬.基于少兒合唱的培訓研究[J].求知導刊,2016,(15).
[5]蔣緯.試析少兒合唱教學中的三“育”理念[J].音樂大觀,2013,(8).
[6]陳佳晶.論少兒合唱教學初級訓練[J].時代經貿,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