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的改革更著重學生的全面素質的提高,而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自信是其成長過程中的不懈動力,其自信心的培養和教育,對于學生學習興趣和心理健康等方面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本文著重論述在新課程改革的目標下,對學生自信心的培養策略。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學生自信心;培養策略。
一、 引言
在實際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很多學生有嚴重缺乏自信心的表現,認為自己有很多事情都干不好或者干不了,這樣學習的動力和潛能就不能夠得到很好的發揮,學生目前正處于自我意識發展的關鍵階段,其自信心的培養有著十分關鍵的作用,在注重對學生自信心培養的同時,也要針對學生個性化特征,講究相關的應用策略,有的放矢,對癥下藥。
二、 科學合理地表揚學生,讓他們能夠積極有效地進步
對于學生的贊美和表揚,是鼓勵學生能夠不斷進取,并取得不斷進步的一個根本保障,也能夠讓學生在獲得精神鼓勵和推動的情況下,保持不斷進取的精神狀態,針對于此,教師就要在平時的課堂或者學習生活中,多鼓勵、多肯定學生們所取得的每一個微小成績。同時,更要特別注意觀察所謂的問題學生的閃光點,并把這種閃光點加以放大,讓學生能夠充分地感受到自身的價值和潛能,例如,有的學生在體育和音樂課的表現都特別棒,只有語文教學時他總是心不在焉,昏昏欲睡,課堂表現很不好,學習成績自然不理想,教師要首先鼓勵和贊美這樣的學生有體育和音樂的天賦和興趣,這是特別棒的事,是最大的閃光點,鼓勵引導學生意識到語文學習也是特別有趣的,要循序漸進,春風化雨,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潛移默化地讓學生熱愛語文。學生都有著各自的優勢和劣勢,要充分運用這些優勢來引領他們向更好的方向前進,然后有針對性地指出其中的不足,給出中肯建議和完善的辦法,這樣能夠讓他們在成長和進步的過程中,逐步樹立起自信心。
三、 有效地樹立起榜樣的力量,來推動學生構建自信
在實際的學習和生活中,總會涌現出很多榜樣和典范的事例,教師就要充分地挖掘出這種榜樣的作用,按照人格化和形象化的辦法來把榜樣的力量,充分合理地運用到實際的教育環節中,讓學生的心理狀態融入到榜樣的情感脈絡中,從而引起學生在情感上的共鳴,讓榜樣產生良好的示范和引領的效果。例如,在具體的榜樣師范過程中,可以讓獲得競賽榮譽或者被評為校級三好學生稱號的學生來分享自己的經歷,講述他們如何取得成功或者突破自我的,進行這樣有針對性的分享,可著重講述自己在取得進步的過程中心路歷程的變化,特別是其自身是否有自信心不足的時候,以及彷徨失落或者猶豫怯懦的心理狀態該如何突破,如何樹立自信心,而讓自己取得越來越多的進步,諸如此類的介紹和分享,會讓學生有強烈的情感共鳴,大家會從心底接受這樣的身邊的例子,并努力去效仿,逐步讓其自信心樹立起來。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適時舉出大家耳熟能詳的例子。例如愛因斯坦的例子,愛因斯坦奠定了物理學的偉大基石,但他在小時候卻被認為是一個笨小孩,但這樣的情況并沒有讓他失去自信心,他不斷嘗試別人沒有嘗試的事務,并一次次取得成功,這樣就堅定了他的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做到最好,而事實也一次又一次地證明,他的信心是有著巨大力量的,在這種信心的基礎上又會不斷地超越自己,不斷取得進步,形成一個完美的良性循環,最終成就了他超越凡人的成績。通過這樣的事例,能讓學生內心受到震動,讓他們更加接受名人故事中的啟發性意義,也能夠正確地認識到自己的努力,相信通過自己的不懈奮斗和突破,一定能夠取得自己想要的成績。
四、 要積極引導學生和幫助他們走出挫折和失敗的困境和誤區
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成功和挫折是兩個完全相反的范疇,在學生的早期經歷中,成功往往意味著首先要建立自信,相信自己能成功,而從另一個方面講,培養起自信心的另一個更重要的目的是能夠幫助他們正確地面對挫折和失敗,在困境和誤區中更加能夠不斷地突破自我,實現一次又一次的超越,這樣才能夠讓他們在之后的生活和工作中,不要因為一次的失敗或者失利而退縮或者放棄,所以,這時就要創設出真實的情景,讓學生盡可能多地品嘗到失敗的滋味,然后引領他們在成功和失敗的交織中,明白樹立自信的道理,要相信自己在任何的失敗和挫折面前都能夠勇敢地邁出第一步,讓學生們知道失敗或者挫折只是人生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通過這樣的經歷,能夠讓自己得到磨煉、成長和超越。即使失敗,那也只是一次成長經歷,要樹立強大的自信心,具備百折不撓的勇氣和決心,最后才能夠取得勝利。學生通過不斷的反思自我,肯定自我,最后在經歷失敗并突破失敗限制的過程中,重拾自己的自信,在面對未來的不確定因素的時候,更加能夠保持住自己的定力和決心,例如,班級里有學生因為生了一場重病,耽誤一年的課程,之前學的東西就忘記了,對學校環境又變得陌生,這個時候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放下心結,重新讓自信心推動自己迎頭趕上,珍惜現在的學習和生活,從各個環節和方面都力爭讓自己比原來做得更好。
五、 讓學生設立分階段的科學合理的目標,保持合理的成功的期盼
讓學生能夠在實際的學習生活中不斷達成分階段的目標,并實現一次又一次微小的跨越,這樣對于學生自信心的培養都有著十分重要的積極意義,并且要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對未來抱有合理地期許和對于成功的期盼。也要講究實事求是的原則,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夠緩慢拖沓,要科學合理地制定好匹配的時間表,然后有針對性地去解決面對的困難或者挑戰。例如,很多學生容易驕傲自滿或者行動沒有目標,不能保證每一項任務都及時完成,懶散拖沓,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用完成目標和時間表的成就感來鞏固學生自信心,從而最終充分實現其自身的全面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
六、 結語
培養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就要注意培養學生自信心的度,適當適時地把教育的方向定為科學合理的完成分目標的情況,不能夠急于求成或者盲目自大,繼而變成自負的情況,要有針對性地根據學生自身的情況來加以引導和帶領,這樣才能夠讓學生的自信心增強,推動學生實現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小軍.提高自我效能感增強學習自信心[J].內蒙古教育,2010(4).
[2]趙益惠.重激勵培養學生的自信心[N].天津教育報,2010.
作者簡介:張小明,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湖頭鎮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