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數學課程作為一門以教授數學基礎知識、奠定數學演算基礎為目標的課程,對于小學生來說是一門必修課。但是由于數學的抽象性和邏輯復雜性,教師對其知識點的講解對小學生來說理解上有一定難度,又由于學習方法和思維邏輯的差異,使得班級學習差異化分層明顯,為了保證整體的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保證班級每一個學生在數學學習上不掉隊,實現弱者跟得上,強者有拓展,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教師開始將新式教學法如分層異步教學法融入到課堂中。本文主要從分層異步教學法的概念出發,探討分層教學法在小學數學課堂上的實際應用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分層異步教學法;教學應用策略
分層異步教學法,顧名思義是指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和教學需求,針對學生進行一個分層次的教學,其分層主要表現在學生分層、教學目標分層、學習時間分層與評價指導分層等幾個具體的方面。該方法實際上是分組合作教學法的一個深層次拓展,在應用學生分組合作式學習法的基礎上增添了依據學生實際學習能力劃分層次的內容,讓學生能夠緊跟教學進程,雖然該法在實際教學中針對不同小組教學有一定的差異,但是在范圍設定和知識點教學中沒有差異,此法的運用旨在讓學生能夠盡最大努力完成可以完成的學習任務,激發其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欲望。
一、 掌控嚴格的評斷標準和應用步驟,避免學生能力錯估影響其學習心態
分層異步法應用的關鍵在于對學生能力的準確評估與小組設置合理性的最大化是否能同時兼備,如果教師沒有一套嚴格的評斷標準和組員成分設置框架,就會導致學生能力錯估和小組合作效率低下的局面,嚴重的甚至會造成分層異步法的應用失敗,因此教師在應用時必須嚴格按照步驟來執行。首先,教師要明確教學步驟:教師要明確分幾個組,例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對新知識的接受消化能力分為三個組。一組學習效率比較高,平時可以安排比較高難度和綜合性較強的題目供這一組學生來進行訓練;二組學習效率中等,在日常課下練習中題目設置應處于中等難度,可以偶爾適當地做拔高訓練;三組的學生在數學學習上比較吃力,可以設置一些基礎的題目供學生課下練習,保證學生可以掌握基礎概念。其次教師要明確分組的標準,學生的考試分數可以作為參考但是教師應注意不要被唯分數論蒙蔽了雙眼,學生學習能力的高低不一定只在考試成績中體現,還體現在學生的日常課堂表現和學習效率上。例如,部分成績高的學生學習效率低,平時學習上花費時間比較長,這一類學生不適合對其進行高強度和高挑戰性的題目訓練。而另有一部分成績中等的學生,因方法得當學習效率比較高,如果能有組員督促加強學習時間投入則會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這還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勤于觀察學生各自的學習情況,通過嚴格的把控來進行分組。
二、 制定科學的教學目標,實現以學生為本符合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
新課程改革中以學生為課堂主體的理念指出學生是教師教學內容理解的主體,是教師教學質量評判的重要標桿,更是教師專業能力衡量的標尺。一名教師教學能力的高低是由學生的學習表現來評價的,教師要想實現分層異步教學法的成功實踐,需要對學生的能力層次以及教學目標有著深刻的把握,即教師能夠將學生的學習能力與不同的教學目標相連接,針對學生具體消化知識的能力來分配不同的學習任務。例如在教學公因數和公倍數一課時,教師可以分三個層次來布置任務,第一層能力強的學生需要在掌握公因數和公倍數概念的同時通過自主學習來探討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的特征,同時可以利用這幾個概念和特征來解決相應的題目;第二層能力中等的學生能夠做到理解并掌握概念且能自主探索發現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特征;第三層次的學生則只需要了解本節課的主要概念并真正理解其含義且能舉出相應的例子即可。簡而言之,教師在平常備課之時,要把課程目標和課下任務分別劃分為基礎、鞏固和提高三大模塊。
三、 設置組員流動性,實現學生能力培養最大化
三個層次的小組分成之后,并不意味著三個小組的學生是固定的,教師即使經過嚴格的考查和慎重的思慮也不能保證對每一位同學的評價都是準確無誤的,本著對學生負責、對學生家長負責以及對教育事業負責的原則,教師應將小組設置為流動性小組,如果經過一段時間的小組學習,教師發現某位學生的能力與該小組不符,教師可以隨時進行調整。而且流動性機制有助于激發學生的上進心,積極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和效率。一般學生都會向往爭取有更多鍛煉自己的機會,讓自己能夠獲得更高程度的訓練,流動性機制會極大地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帶動整個班級的學習氛圍。與此同時,教師也應實現教學目標的流動性,例如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某個小組通過團結的合作和積極向上的競爭意識實現了學習能力和成績的大幅度提升,教師應根據其情況做相應的教學計劃調整,可以適當加深該小組的任務難度,實現學生潛力的最大化利用和提升。
四、 結語
綜上所述,分層異步教學法是教師在全局最優化條件下做出的有利于整個班級進步的改革應用,不僅在數學方面,此法還可以應用在其他任何一個課程的教學上,但是每一個課程都應重新劃組,因為學生的興趣點不同,其擅長的科目也不盡相同,教師應充分觀察每一位學生,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這樣便為每一位學生進行未來規劃的指導,并根據學生的優點和長處實現學生潛力的最大釋放,為學生走向更好的未來鋪路搭橋,這是所有為人師者所必須具備的信念。
參考文獻:
[1]李英花.淺議小學數學分層異步教學的實施策略[J].山西青年,2014(5):90-91.
[2]韓艷麗.淺析小學數學分層異步教學的實施策略[J].廣西教育,2016(45):111.
作者簡介:徐麗平,江蘇省淮安市,江蘇省淮安市凌橋鄉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