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艷麗
摘 要:校園文化名片的打造是新時期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和目標之一。文章基于高校的四大職能和根本任務,指出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名片打造必須遵循“以人為本”“以生為本”原則,同時基于個案探究藝術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名片打造的途徑。
關鍵詞:校園文化;名片打造;原則;途徑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校園文化是高校的精髓所在,體現在物質建設、精神建設、制度建設和環境建設中,通過對學生德、智、體,美、勞諸方面的全面培養,引領、感召和塑造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素質,把科學態度、文明風范、價值觀念、審美追求等帶到社會,校園文化具有強烈的育人功能。
文化名片,是指代表某城市、某地域的整體文化形象、主體文化形象、領域文化形象或特色文化形象、標志文化形象,具有明顯的區別特征。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優質成果,校園文化名片是被廣大師生追捧、被社會廣泛認可的一種示范性校園文化建設成果,具有特別的文化意味和識別意義,有利于提升高校文化軟實力和核心競爭力。
新時期下,“內涵式發展”是高校發展的終極目標。打造校園文化名片,是繼承弘揚大學精神、優化傳統文化傳承、深化校園文化積淀、營造良好文化氛圍、提升校園文化品質、促進育人功能發揮的重要載體和手段,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和目標之一。
新時期,高校的四大功能定義為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與創新,最終目的是為社會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人才培養是高校的主體功能,培養什么樣的人才、怎樣培養人才,是高校所要面對、思索與完成的基本命題,而“立德樹人”則是確保這個培養體系良性循環的思想基礎。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黨中央對新時期貫徹教育根本任務提出了新要求、新期待,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就是要著力構建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體系。
全員育人,是針對教職工的崗位職責而言;全過程育人,是針對縱向的培養換環節而言;全方位育人,是針對橫向的培養領域而言。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體系離不開校園文化的方方面面,而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體是全體師生,師生以共同的價值追求打造校園文化建設共同體,構建協同育人機制必須以生為本、以人為本,強化文化育人載體建設。比如行為文化載體建設,應該發動廣大師生積極參與,發揮專業特長抓好校園文體活動、科技創新活動、德育法治教育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和志愿服務活動等,為校園文化建設的深入推進、打造凝聚力強的校園文化名片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高校校園文化的根本目的是育人,文化育人的主體是學生,因此打造校園文化名片要始終堅持以促進學生的成長和發展需要為目標,以生為本、以人為本,激發和調動學生參與校園文化建設的主觀能動性,同時也提升整個校園文化的品位,促進學生成長成才,促進校園文化對區域、對社會形成輻射效應。
1.基于“四能四會”的人才培養名片
“四能四會(能說會道、能唱會跳、能編會導、能拍會照)”是重藝的人才培養目標,目的是培養適應時代需要的具有舞臺表演力、藝術原創力、文化實踐力的高素質技能型文化藝術人才。為確保“四能四會”人才培養效果,學院實行選修與必修相結合、推行項目與模塊相適應教學改革,開展學生與學徒、觀摩與實訓、考試與考核的人才培養優化方案,學生4個學期內須修完一定學分的“四能四會”課程,并可選擇獲取相適應的技能證書。為提升學生綜合素養、鍛造學生實踐能力,2017年還開展了“四能四會月”系列活動,各系根據特色選擇活動,如文化管理系的校園讀書月、朗誦大賽、播音主持大賽,藝術表演系的舞臺劇表演,藝術教育系的彈唱、舞蹈、教玩具自制,基礎教育部的演講比賽、國學經典藝術演繹,藝術設計系的攝影展、造型藝術展。通過課程改革和活動開展,“四能四會”的人才培養理念深深植入各類課程培養體系,學生的綜合素養、人文素養被社會廣泛認可。
根據新時期新階段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方向,重藝把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作為的新的價值取向。2016年以來定期舉行創新創業大賽,創新創業課程、就業指導課程實現全覆蓋,實現了課程、講座、競賽、訓練和成果展示五位一體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
2.基于自主創作的校園文化活動名片
開展校園文化活動是重藝一貫堅持的傳統,且積極創新校園文化活動的載體與機制,著力打造“一院一品”“一系一品”。院校層面,面向社會自創“群星初夏”文藝演出,已成功舉辦了三屆,每年觀眾人數1000余人。“群星初夏”全部由師生自我策劃、自我編創,既展示了學院教學教育能力,體現了師生全方位的能力與素質,也提升了學院整體形象和知名度,同時把藝術氛圍帶給大眾,也是藝術院校服務社會的責任。學生層面,目前全院共有32社團,各社團開展活動實現常態化。由學生自編、自導、自演的綜藝晚會“重藝青春制造”已成功舉辦6次,成為學生校園文化活動響當當的品牌。
3.基于“友善”核心理念的校園文化環境名片
友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個人價值準則,“友善”被確定為重藝校園文化的核心理念,與“厚德博藝”的校訓中“德”的核心要素一致。學院下發了“友善文化”校園建設實施方案,著力打造友善“三風”和友善校園,從環境文化、行為文化、管理文化三個方面創友善校園、育友善之人。
4.基于文化惠民的社會服務名片
重藝以“渝州大舞臺”城鄉文化互動工程為載體,承擔送演出進基層活動10年,演出上百場,觀眾達到數萬人。雖然演出的地域偏遠,但重藝師生緊扣時代主旋律,滿足人們對文化藝術生活的需求,爭取每年編排新節目,演好新故事,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豐富群眾文化活動,承擔起高校社會服務的責任。
職業性是高職院校區別于普通高校的顯著特征,而藝術性是藝術高職院校區別于一般高職院校特有的氣質,因此藝術高職院校在打造校園文化名片的過程中須保持定力,找到適合藝術高職院校學生的個性特點和校園文化建設的實際,凸顯院校特有的氣質。
[1]侯旻翡,譚 釗.高校校園文化活動品牌培育的實踐與思考——基于藝術類高校校園文化活動特色品牌培育的個案分析[J].延邊黨校學報,2013(2).
[2]葉蔚蘭.新時期高校校園文化品牌培育:問題與破解[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8).
[3]張音宇.現代職業教育背景下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的創新發展[J].職教論壇,20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