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雪濤
摘 要:翟永明以獨特的女性視角、黑夜意識走上詩壇。她的詩歌也以艱澀難懂著稱于世,這也使得她的詩意蘊豐富,耐人尋味。文章以中國古典詩歌做注的傳統方法,對《盲人按摩師的幾種方式》這首詩進行文本細讀,從而觸摸她詩歌語言深處的生命脈絡。
關鍵詞:盲人;按摩師;生命;世界
中圖分類號:I207.25
文獻標識碼:A
盲:喻不被事物迷惑持守通透澄明的心靈境界。《說文》謂:“盲,目無牟子也。”
按摩,又稱推拿,古稱按磽、案杌等,是我國勞動人民在長期與疾病斗爭中逐漸總結認識和發展起來的。以中醫的臟腑、經絡學說為理論基礎,并結合西醫的解剖和病理診斷,而用手法作用于人體體表的特定部位以調節機體生理、病理狀況,達到理療目的的方法。
盲人按摩師采用了推拿、針灸、敲骨、按摩、拔罐等方式對人體生命進行按摩,消除生命里不利于保持心靈澄澈的各種欲望,用這種獨特的方式,展現盲人對待自我、生活、生命和世界的獨特體悟。
“請把手放下”,盲人俯身
手:喻眾物,功名,情愛。《詩經·國風·邶風·簡兮》“左手執龠,右手秉翟”;曹植《白馬篇》“仰手接飛揉,俯身散馬蹄”; 《四十二章經》第二十五章 “愛欲之人,猶如執炬,逆風而行,必有燒手之患”。
放下:心靈空明,回歸本真。《金剛經》“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
推拿腰部,也像推拿石頭
腰:喻生活的負累。腎者,腰也,人的精氣所在。《黃帝內經素問·脈要精微論》“腰者,腎之府,轉搖不能,腎將憊矣” 。
石:喻頑冥之心,追求物欲、情欲的內心。《詩經·國風·邶風·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轉也”。
生活的腰多么空虛
空虛:虛假;空幻。喻蒙昧的內心世界。
《后漢書·朱浮傳》:“兼以私情容長,憎愛在職,皆競張空虛,以要時利。” 王維 《飯覆釜山僧》詩:“思歸何必深,身世猶空虛。”吳偉業 《贈愿云師》詩:“萬化皆空虛,大事惟一著。”
引起疼痛
盲人一天又一天推拿按摩
按摩:喻讓人體真悟道的力量。《黃帝內經 素問 血氣形志》:“形數驚恐,經絡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藥。”
推拿比石頭還硬的腰部
第一節解讀:盲人按摩師開始了身體治療的第一步,對腰部的推拿。盲人按摩師對腰部的推拿,也就是消除人體各種欲望,無欲則心不亂,也就更能抵達生命的本真。
“注意氣候,氣候改變一切。”
氣候:喻人的內心世界,情志。《三國志·吳志·朱然傳》:“ 然長不盈七尺,氣候分明,內行脩絜,其所文采,惟施軍器,馀皆質素。”《太平廣記》卷四九○引《東陽夜怪錄》:“ 苗十氣候啞吒,憑恃羣親,索人承事。” 清 沉復 《浮生六記·浪游記快》:“歲朝賀節,有棉袍紗套者,不維氣候迥別,即土著人物,同一五官而神情迥異。”
梅花針執在盲人之手
梅花針:喻祛除人心雜念的外在力量。梅花:喻高潔之心(晉·陶淵明《蠟月》“梅柳夾門植,一條有佳花”)。針:喻刺激內心的震撼。(“針,刺也。”《廣雅》 ;針之立死。《物類相感志》)
我盡力晃動頭部:“這是什么?”
生命,是易碎的事物
還是骨頭,骨節,骨密度
梅花針扎在我的頭部
第二節解讀:盲人開始了針灸治療法。盲人能體悟自然大道,順應自然,融于自然,身心舒暢。世人沉迷于生活之欲,生命看似堅硬實則脆弱而易碎。欲望累積淤塞,導致各種疾病。針灸的療法就是以針刺人人的穴位來疏通經脈,盲人按摩師以梅花針摧毀身體的欲望,使人與自然之道得到溝通。在欲望被漸漸擊碎的過程中,生命開始與自然相通相融。
“請敲骨椎第一節,那里疼痛”
盲人的手按下旋律的白鍵
“這聲音怎么這樣凄涼?”
我知道疼痛的原因
是生命的本質,與推拿無關
但推拿已進入和諧的境界
盲人一天又一天敲打
分享我骨頭里的節奏
第三節解讀:本節開始了敲骨治療法。“白鍵”,白色是一種虛空,這里“白鍵”象征生命虛空的欲望,盲人按摩師以手指以心靈去人體的欲望。通過前面的針灸治療,病人知道了身體疼痛的部位和潛在原因,體味出了生命的脆弱,但是執于欲望與欲望摧毀的失落,當盲人按摩師抵達身體欲望深處時,只能感覺到聲音的凄涼。對盲人按摩師來說卻是一種享受,一種與自然同樂。透過身體的軀殼,“分享我骨頭里的節奏”,踏著天道的節拍,彈奏出一曲和諧的協奏曲,在彈奏中達到了抵達事物本質的澄明境界。關于身體欲望的記憶,二人在這里形成了悖反式的對話。
轉過身去,調勻呼吸
盲人的手按下旋律的黑鍵
暴風雨般的即興彈奏
他空洞的眼里無怨無欲
甚至他的呼吸也極度平靜
他的兩手推拿世間的問題
盲人有盲人的方式,他思索
下手的輕重緩急
與我們的方向一致
第四節解讀:本節進行的是對身體推拿治療法。“黑鍵”象征著生命存在的本質,推拿是一種用慧心去彈奏的過程,盲人按摩師深味到了生命的存在,盡情“暴風雨般的即興彈奏”。“空洞的眼”,盲人按摩師身處黑夜之中,但是不為萬物所擾。他無怨無怒,以兩手推拿世間的問題去思索事物,于心地澄明中參悟天地人神之自然大道。
“請注意骶骨的變化”,他說
他的手指熟知全世界的穴位
他的手掌兼修中西兩種功力
當他使勁,十根指頭落下
貫注全身的一股深邃力量知道
一種痛苦已被摧毀
另一種痛苦來自肺腑
來自白色袍子的適當切入
以及我那怯懦的心跳
第五節解讀:盲人自身具有缺陷,但靈敏的觸覺使得他不僅能準確無誤的認準人體的穴位,也能夠觸摸事物及世界的穴位。他的手掌兼修中西兩種功力,中國講求剛柔兼濟,無有相生,西方重科學理性,此兩種功力的融合更能觸摸事物本質。當十指觸及身體,病人感覺到了一股深邃的貫注全身的力量,肉體的痛苦被摧毀,但是來自心靈體悟的生活的痛苦,來自身體本質的痛苦卻揮之不去。這種疼痛更具有摧毀性,不僅摧毀身體本身,靈魂也會被化為粉末。
盲人一天又一天摸索
熟悉的事物,漸漸地
漸漸地達到澄明的高度
從一塊堅硬的石頭,或者
在空氣中飛舞的跳動的塵埃
一男一女,兩個盲人
看不見變易中的生死
看得見生死中的各種變易
第六節解讀:盲人在幽暗的黑夜中,于細微處摸索參演著世間萬物的生死輪回之道。“變易”,佛家有言變易者,因移果易,故名變易。謂修一分之因,即感一分之果。這是對人世因果輪回的參證。先秦諸子儒、道等各家都重視變易。《周易》以“生生”、“日新”來概括事物運動變易的過程,程頤在《易傳序》中就有“變易也,隨時變易以從道也。其為書也,廣大悉備,將以順性命之理,通幽明之故,盡事物之情,而示開物成務之道也。”老子言“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于人乎?”(《老子》第二十三章),這是于天地變易中體察萬物不易之大道。孔子思考的是存在與時間,把自然界的變易看成是一個如江河之水流動的連續過程,“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論語子罕》),一切事物皆在變易之中,而宇宙是一個變易不息的大流。
一次,他拿出兩個罐子
其中一個是空的,另一個也空
一滴水就從身體里慢慢溢出
但是他看不見,現在他抽掉
里面的空氣,點燃酒精棉
他想要得到什么?
除了腰椎的十四個關節
還有骨頭里深處的陣陣寒意……
空:喻無欲無求的澄明境界。萬物是不需透過本體分析、關照,因為萬物本體就的空的。(《不真空論》 “物不自物,所以物即是空,明矣。”)
第七節解讀:本節開始了拔罐治療法,借熱力排去其中的空氣產生負壓,使吸著于皮膚,造成瘀血現象,以利于調整經絡整體功能的一種療法。空罐子看似空空如也,實則包孕著無窮的力量。身體里的一滴水,是為“有”乃一種假象,故盲人視而不見,他只關心“無”。腰椎的十四個關節和骨頭深處的陣陣寒意,是生命實有的深刻體驗。
響了一夜的孤寂之聲
“現在好了,寒氣已經散盡”
他收起罐子,萬物皆有神力
那鏗鏘的滴水的音律
我知道和所有的骨頭有關
一天又一天雨下個不停
盲人按摩師的手抓住的
是不是那石頭般的內心恐懼
第八節解讀:在黑夜中,盲人按摩師傾聽那震撼靈魂的孤寂之聲,世人惑于假象,只是執迷于肉體的感覺,“現在好了,寒氣已經散盡”,感覺到身體里那“鏗鏘的滴水的音律”,只知道與所有的骨頭有關,其實那一滴滴的水不是身體的寒氣,乃是來自心靈的淚水。在無休止的陰雨中,身體上的寒氣可以拔去,而內心的寒意卻如石頭般僵硬,盤踞于心中無法拔去。
“這里怎樣?這里應該是
感官的觸動,這條肌肉
和骨頭之間有一種痛
能觸動你的神經,壓迫
你的手臂,毀滅你的黑夜
不要讓風穿過你的身體
不要讓恐懼改變你。”
黑夜:喻清凈之心。(《佛說無量清凈平等覺經》 “佛言要當齋戒,一心清凈,晝夜常念欲生無量清凈佛國,十日十夜不斷絕。”)
風:喻擾亂澄明內心平靜之相的外物。(《黃帝內經·素問·風論》“風之傷人也,或為寒熱,或為熱中,或為寒中,或為癘風,或為偏枯,或為風也,其病各異,其名不同。”)
第九節解讀:本節是盲人按摩師針對病人內心的寒意提出的醫囑。但這醫囑也像是經驗與命運的讖語。在肌肉和骨頭之間的痛,是一種內心的寒意,它能夠觸動的神經,壓迫的手臂,毀滅的黑夜,它在抵達生命本真澄明境界的路上設下障礙,使人永遠無法抵達生命的彼岸。黑夜使人無知無欲無懼,心地澄明。盲人按摩師正是在漫漫黑夜中,實現了對生命世界本質的探尋。
[1]翟永明.翟永明詩集[M].成都:成都出版社,1994.
[2]王廣旭.《盲人按摩師的幾種方式》解讀[J].理論縱橫,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