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海潮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大力推行,素質教育中創新精神的培養的需求日益突出。對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對于學生成為社會棟梁之才,對于社會的穩定發展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新課改進一步把創新能力培養這一要求推向高潮,這引起了中學數學教師的高度重視。那么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呢?我認為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是一個有效的途徑。
一、問題意識在中學數學教學中創新意識培養中的作用
(一)問題意識是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的有效途徑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問題是對學生學習效果考察以及思維開拓的有效手段。中學各科都可以利用問題引導教學內容的鋪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獲取知識。教學是由教和學組成的一種雙邊關系,知識的獲取也是問題的產生和問題的解決這一反復的過程。教師問題設置的有效性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現更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是探究性課堂教學的關鍵所在。從生理角度分析,初中生已經具有獨立的思維,能夠從多個角度考慮問題,所以教師要能夠有效引導學生進行問題討論、相互交流,從而找出快捷有效的解決方法。
(二)問題是創新的原始動力
問題是思維拓展的源頭,只有設計出科學的問題,才能夠按部就班的進行問題解決方法的探索。所以說提出問題是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培養的第一步臺階。人人都知道蘋果熟了會掉下來,可是只有牛頓在思考為什么蘋果熟了會掉地上,從這一普通的現象,引出了“萬有引力”這一偉大的科學定律。所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應當從問題意識的培養入手。
另外,問題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手段。當學生對學習產生強烈興趣的時候,才能夠投入百倍的熱情。“學起于思,思源于疑”這里所說的“疑”就是我們提及的問題,問題是學生思考的原始動力,是激發學生欲望的積極因素。從對課堂教學方式調查可以發現,普通的敘述方式的課堂導入,教學效果呈下降趨勢,而由問題展開課堂教學的效果是呈上升趨勢的。問題是學生學習的點金石,所以探究式教學方式是更為有效的教學方式。
二、在中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有效途徑
(一)提出科學有效的問題
在數學課堂教學開展過程中,教師應當設置科學合理的數學問題。無論是從數量上還是從質量上,要求做到精煉、具有代表性和層次性。如果單純追求問題方式,而設計出大量的問題,問題之間毫無關聯,這就失去了問題教學的意義。問題的設計應當緊扣教材,以本堂課的教學目標為依據,以難重點的突破為目的。
素質教育的核心是“以生為本”,注重每個同學能力的提高。所以說教師在問題的設計上就要兼顧每一個層次同學的能力,爭取讓每一個同學都能夠“挑一挑,摘個桃”。否則一些成績差的同學,長時間不能突破問題,逐漸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就會放棄學習。
在學習過程中,不僅僅是要求教師能夠設計出科學合理的問題,也要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只有學生能夠提出問題,我們才能知道學生的學習瓶頸在哪,才能夠利用他們提出的問題進行思維的引導和點撥,這樣就能夠有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二)建立起現代科學師生關系,構建新型教學模式
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學生已經習慣了老師在講臺上講,他們在臺下聽,成了知識的接收器,不會積極主動地思考問題,更不會提出科學有效的問題。雖然班級里不缺乏認真聽課、努力學習的好學生,但是他們的學習也僅僅處于被動地位。這就違背了素質教育中提出的培養學生問題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原則。
在進行探究性教學模式探索之初,對學校的各個年級、各個班級的學生進行了一次調查,調查結果顯示:10%的學生說已經習慣了教師講,他們聽懶得思考;60%同學認為把老師講的聽懂、學會就是好學生,不需要進行問題的提出,也沒有時間提出;20%的同學認為自己在學習過程中,也產生過問題,但是懶于上課提出,有時候下課會問老師或同學,有時候下課就忘了;10%的同學說愿意在課上跟老師交流自己發現的問題,但是有的老師愿意在課上進行探討,有的老師反對課上提出,怕影響課堂教學的開展。
從以上調查結果我們可以發現,長期的傳統教育的影響根深蒂固,陳舊的教學思想仍然束縛著教師和學生的思維。要想從根本上貫徹素質教育的思想,首先要求教師改變思想,接受現代科學教學方法的培訓,建立起新型的師生關系,構建出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
新型的師生關系建立在民主、平等、和諧、愉悅的教學氛圍上,新型的師生關系把傳統的教與學的關系轉變成平等的精神交流,是教師有效引導學生進行積極主動地學習。教師要尊重學生,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學生身上。老師和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要同享知識、共享經驗、共享探究問題研究的意義和價值。只有在這種新型的師生關系中,學生的思維才能夠充分鋪展,學生才能夠大膽地提出問題,學生間、師生間才能夠有效地進行問題的突破。這樣才能夠取得高效的課堂效率,才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進而培養出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
總之,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利用問題促進學生思維的拓展,讓學生積極地投入到課堂學習過程當中。我們既要能夠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也要注意保護學生的問題精神,要使他們在問題的提出和解決過程中學到知識、獲得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