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紅艷
【摘要】目前小學英語作業仍舊是傳統、機械和枯燥的,學生對作業毫無興趣, 嚴重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作為教師,多受傳統理念的影響和束縛,布置的作業也比較機械。導致英語作業嚴重制約著學生的發散思維,加重其學業負擔。近年來,分層教學改革實驗在各地學校得到廣泛開展,分層作業也受到教師們的重視和學生們的認可。
【關鍵詞】小學英語作業 現狀分析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5-0119-01
作業是教學的基本環節之一,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除了鞏固所學知識外,還有助于技能、智力和創造才能的發展,是提高學生素質的重要載體,是教師對教學效果檢查的一種形式。但教師投入到作業上的精力和智慧遠遠不夠,大多是停留在“布置”的層面,采取的多是“拿來主義”,缺乏精心設計。
一、從內容方面來說,主要是機械的單詞識記、短語辨析、句型操練、閱讀訓練和寫作練習。這樣學生認為的“沒意思”的作業確實為教師批改省了不少精力,但卻加重了學生的課業負擔,占用了學生大量的時間,令學生望“業”興嘆,苦不堪言,同時也養成了不良的作業習慣。
二、從學生的個體差異來說,雖然身心發展有著相同的特點,但是在非智力因素上又存在個體差異,甚至差異很突出, 如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學習速度、特別能力傾向、興趣愛好、成績差異等等。而傳統的教學組織形式有利也有弊,“一刀切”的教學方式,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造成能力強的學生“吃不飽”,能力弱的學生“吃不了”,既抑制了前者的個性發展,也加重了后者的負擔。
三、從教師布置作業的形式來說,教師大多數都會給學生布置一些簡單的聽讀作業或書面抄寫、試卷和背書等。這些作業形式總括來講有幾大特點:
1.形式單一。當教師新授課后,作業都是對本課的四會詞或句進行抄抄、寫寫或背背。久而久之,學生根本不用教師布置就知道當天的作業或有些學生在教師授新課前就已經將作業寫完了,有些學生甚至會在教師授課的時候做作業,無心聽講,導致教學效益不理想。
2.目標統一。教師要學生抄寫作業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能在抄寫的過程中把四會詞句記住或讓學生在抄的過程中初步感知知識點,從而達到讓學生在考試、測驗中能運用所學知識。而事實證明,教師的這種想法和做法的實際效益是不大的。因為,學生大多數為了完成抄寫任務,其過程只是盲目地仿抄,對自己所抄寫的內容根本不能記住,甚至抄錯了也毫無察覺。
3.任務統一。教師布置的作業是每位學生都必須完成的,而這種作業形式根本無法體現學生在完成時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對于這種固定地無趣的作業,學生更喜歡一些靈活多變地簡單有效而又能鞏固所學知識的個性化作業。
四、從傳統理念下的作業來說,部分教師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與束縛,特別是在作業的布置方面,存在著隨意、重復、繁瑣等現象,嚴重制約著學生的發散思維,加重了學生的學業負擔,使學生隨著學科難度的增加,失去了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最終導致惡性循環,使學生之間的差異越來越明顯。其實,這種差異又將是一種可開發利用的資源。
五、從近年來的英語作業現狀來說,分層教學在各地學校得到廣泛開展,是出于對學生差異和個性的充分考慮,為了使更多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最為有效、合理的發展而實施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而作為分層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分層作業越來越受到教師們的重視。因為如何優化作業設置,體現其層次性,提高其效益,依然是學生樂學會學,增加信心,減輕負擔,增強能力的“瓶頸”,是制約課程改革深入進行的難題。因此,如何有效地解決學生個體差異問題,體現作業的層次性,提高學生課后的學習效率,真正實現因材施教,是現代學校教育所面臨的重要課題。可見,分層次布置作業是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結合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水平,讓學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快樂,使分層作業充分發揮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
總之,作業作為上課的延伸,是老師與學生,教與學的紐帶,是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有效手段之一。我們應重視小學英語作業的布置,使學生在課后仍保持對英語學習的濃厚興趣,讓學生的英語知識得到和諧的鞏固。
參考文獻:
[1]劉泉.農村小學分層作業的實踐研究[D].蘇州大學,2010
[2]鈄方鍵.有效分層作業管理的實踐研究[D].華東師大,2010
[3]韓云雷.小學家庭作業情況調查分析[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
[4]張文靜.以分層教學促進學生參與學習活動[D].首都師范大學,2005
[5]邱耀德.小學英語分層教學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