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如平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5-0145-01
創新是民族和國家發展不竭的動力,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內容。創新意識是創新能力的前提,只有具備良好的創新意識,才能有效利用技術手段實現創新,而創新意識的培養應從基礎教育開始。在基礎教育中,小學數學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重要途徑,因此,小學教師應積極改革和創新教學方法,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創設良好的課堂環境,將培養學生創新意識貫穿教學實踐全過程。下面結合自己在教學中的實際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
1.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良好的教學環境是學生與教師溝通、交流的重要條件,是引導學生探求知識的重要因素。在小學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思維創新,必須營造民主、寬松的課堂教學環境,鼓勵學生能夠積極思考和研究,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數學教學中,由平面向立體圖形過度時,教師可以拿出一張空白的A4紙并提問學生:“這是什么形狀?”學生紛紛回答:“長方形”,然后教師將一疊A4紙放在一起,繼續提問:“這還是長方形嗎?”學生紛紛搖頭。接著教師引導學生觀察課本或盒子的平面,鼓勵學生說出這些物體與長方形的區別,此時,學生的情緒被充分調動起來,積極地進行討論和回答問題,最后教師適時進行總結:“長方體是占有一定的空間的物體,而這種占有空間的形狀就是立體圖形。”通過這種方式,很好地引入新的知識,學生們的積極性被充分的調動起來,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同時,學生們也認識到教學和學習方法不局限于一種方法,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2.充分利用教學用具,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學用具必不可少,是幫助學生快速理解和學習數學的良好助力。在小學教學中,尤其是在低年級教學時,教師應當充分利用教學用具,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思維模式因勢利導,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利用教具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概念,掌握數學計算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例如,在測量長度時,鼓勵和引導學生不使用直尺測量20厘米的長度,有的學生利用三角尺連續畫一條直線,有的學生先測量教科書的長度,然后沿書本畫出一條20厘米的直線。通過這種教學方法,改變傳統教學中固有的教學模式,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思考研究興趣。
3.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激發學生創新積極性
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合作不可或缺,合作有助于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形成良好的創新氛圍,促進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提升。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通過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并進行有效地引導,通過學生討論的方式,得出正確的教學結論,達成教學目標。例如,在角的學習中,教師可以通過畫不同大小、角度相同的角,引導學生進行分組討論,使每個學生都能表達自己的見解,并通過討論形成兩者角相同的結論。通過小組合作方式,既提高了學生課堂學習積極性,又增強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意識,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鼓勵學生大膽創新,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
教師應注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積極鼓勵學生通過多種方式解答學習過程中遇到難題,打破固有的思維方式,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次分析和解決問題。例如,在小學教學中,行程問題是小學數學教學重點,也是難點問題,行程問題又分為相向、相反、同向等問題,而小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較弱,面對這類問題往往感到無從下手,找不到有效的解決思路。針對這類問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運動軌跡入手,針對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進行針對性教學,根據“速度×時間=路程”的解題思路,延伸出:路程÷速度=時間和路程÷時間=速度,并引導學生積極發現不同的解題思路,不能一味去附和既有的結論,而是引導學生以懷疑的眼光去思考和看待問題,從而進行深入地研究、探索和創新。
5.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教師應當引導學生發現數學知識的魅力,通過數學活動,鼓勵學生學習、研究數學學習技巧,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同時有助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學生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6.結語
小學階段是學生世界觀形成的重要時期,也是培養創新意識的關鍵階段,小學數學教師應當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不斷提升自身教學專業能力,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將素質教育要求貫穿數學教學全過程,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為目標,為學生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為我國教育事業做出積極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陳藝.試論新課標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及對策[J]. 中國校外教育,2014,(1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