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紅
【中圖分類號】G61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5-0204-02
隨著《3-6歲幼兒發展指南》的頒布,全國各地的幼兒園教師掀起了學習《指南》的熱潮,大家都在用新的幼教發展理念,去審視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學行為,《指南》給老師們帶來了專業上的指導,但也出現了部分教師對指南的理解存在偏頗,導致在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中產生了困惑。
以幼兒園美術活動為例,教師的示范環節需要舍棄嗎?——教師是“教還是不教”,許多老師甚至是園長,在聽過幼教專家有關《指南》中美術課程的解讀報告后——困惑了,有教師的示范環節吧,專家批判,沒有教師的示范環節吧,教學效果不好,一時間真的不知道如何開展美術教學活動了。
幼兒園美術活動中教師的示范環節是留還是舍呢?筆者曾經到香港幼稚園交流指導了一年,期間曾觀摩過一節美術教學活動,至今記憶猶新,活動內容是繪畫:《森林里的動物》,導課環節——師啟發孩子說出自己喜歡的森林里的動物,幼兒:有獅子、老虎、狐貍、大象等,接下來教師沒有任何示范環節,而是將幼兒說出的這些動物圖片一一發到幼兒手中,幼兒一邊觀察動物圖片一邊自己來臨摹,一節教學活動結束了,許多幼兒都畫不出剛才課堂中提到的自己喜歡的動物,而畫出了是以前畫過的簡單的一些動物:兔子、章魚、烏賊等動物,正因為沒有教師的示范,孩子們根本掌握不了這些動物的特征,把立體的圖案以平面的方式進行呈現,對3-6歲的幼兒來說,有相當大的難度,而教師的示范,正可以把這一難題解決。幾十年的一線教學經驗告訴我,教師的示范環節是需要的。
一、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來源于教師的示范
3-6歲幼兒的學習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教師的示范更能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這樣才能讓孩子更為專注的投入到教師組織的活動中,《3-6歲幼兒發展指南》中,關于美術活動的目標闡述到:美術活動中要引導幼兒學會發現美、欣賞美,從而培養孩子們表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二、教師的示范——適可而止
其實專家們的初衷是對的——擔心教師的示范會讓孩子們的作品都成為老師的復制品——如出一轍,這就需要教師的示范要“適可而止”,給孩子們留有想象的空間;教師在示范美術作品步驟時,要抓住本節教學活動的重難點,巧妙的利用示范過程,讓幼兒記住繪畫、制作的要領,例如:教師在幼兒學習線描畫中,如何讓幼兒理解“疏密對比”這一空洞的概念時,教師則利用有趣的故事:《小鳥穿上漂亮的衣服》,教師在示范的過程中,讓幼兒說出用自己喜歡的線條來分割小鳥的衣服,小鳥的身體被分割成一間間的小房間,在每個房間里住上自己喜歡的圖形寶寶、線條寶寶,當房間里住著的圖形寶寶都有獨立的空間,并且大家都是舒舒服服的排列著、不擁擠,這就叫“疏”(舒),而另一間房間里住著許多密密麻麻的、整齊的線條寶寶,就叫“密”,孩子通過聽故事、看教師的示范,懂得并掌握了什么叫“疏密對比”這一線描畫的技巧,然后小鳥身上剩下的房間里的線描裝飾,則留給了幼兒,引導孩子們畫出和老師不一樣的、自己喜歡的疏密對比圖案、線條,這就是所謂的適可而止。
三、教師的示范得當,可以解決教學活動的重難點
每一節教學活動,都會有重難點,如何讓幼兒盡快的理解并掌握重難點呢,教師的示范環節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在《手臂和手的想象畫》中,一開始教師啟發引導孩子給手臂和小手拍照——教師沿著手臂、手指的輪廓畫影子,五個手指可以任意找朋友——手指頭可以任意幾個并在一起,教師示范在影子上添加了動物的五官、腳爪、翅膀等,變出了可愛的動物、怪獸;教師還示范了手臂、手指的擺放的位置、方向可以不同,變出來的小動物形態也不同,教師的示范讓看似有難度的想象畫教學活動,變得簡單、有趣多了,孩子們在繪畫的過程中,擔心不會畫的為難情緒沒有了,繪畫的興趣更濃了。
四、教師的巧妙示范,能激發孩子的創作欲望
在一節教學活動中,如何讓孩子的作品千人千面,各有想法和特色呢,這就需要教師進行巧妙的示范,這樣才能發展孩子的思維想象。例如美術活動:繪畫《奇妙的車》,教師先示范了鱷魚車、然后把車子的不同零件進行替換,變出了小雞車、蘋果車,孩子看到了這樣的示范,他們的思維一下子就被打開了;畫出了有別于教師的香蕉車、火箭車、胡蘿卜車等等,只有教師示范的巧妙,孩子的思維想象才得以提高。
誠然,教師的示范環節很重要,這就需要教師們備課時精心準備,如何示范、如何讓示范適可為止、如何在示范時進行巧妙的啟發,都是美術教師需要研究的新課題,讓孩子們在教師的示范環節中,有自己的想法、創意、通過教師示范環節,讓活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說示范環節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