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龍錦
[摘要] 目的 探討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治療時予以前列地爾藥物治療對預防造影劑腎病的效果。方法 選取該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且有介入治療指征的患者130例,隨機分組研究,60例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為常規組,70例在常規介入治療基礎上予以前列地爾治療為干預組,對比分析兩組患者術后造影劑腎病的發生情況。結果 術后24、72 h,干預組BUN、Scr、AlB、eGFR均優于常規組(P<0.05);干預組發生造影劑腎病(2.86%)顯著低于常規組(13.33%)(P<0.05)。結論 對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展開介入治療時,予以前列地爾治療可降低造影劑腎病的發生。
[關鍵詞]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介入治療;造影劑腎病;前列地爾
[中圖分類號] R5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11(b)-0071-02
近年來,我國慢性疾病發生率不斷上升,冠心病、糖尿病就是其中常見的兩種,且二者經常同時發生[1]。當前,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是冠心病的常用治療方法,可使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提升其生活質量。但對于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而言,介入治療后可能會發生造影劑腎病,引發醫源性腎功能衰竭,且造影劑腎病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2]。因此,對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展開介入治療時,需注重造影劑腎病的預防。該院近年來予以接受介入治療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以前列地爾藥物干預,以預防造影劑腎病,為進一步探討其臨床療效,該研究對130例該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行冠脈介入治療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進行分組研究,一組介入術后予以前列地爾治療,另一組則行常規介入治療,現對兩組干預情況行如下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次研究對象共130例,均為該院實施介入治療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隨機分組:常規組60例,68.33%為男性(41例),31.67%為女性(19例),年齡40~75歲,平均(57.6±7.5)歲,造影劑用量:95~170 mL,均值(138.3±17.8)mL;干預組70例,64.29%為男性(44例),37.14%為女性(26例),年齡41~75歲,平均(57.7±7.6)歲,造影劑用量:105~180 mL,均值(142.5±16.4)mL。兩組上述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均衡可比。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①明確確診為冠心病、糖尿病者;②符合PCI適應證者;③eGFR>60 mL/min者;④術前已配合簽署知情同意者。排除:①有基礎腎臟疾病者;②合并心衰、水腫者;③合并其他器官、血液與免疫系統機體嚴重疾病者;④過敏體質者。
1.3 方法
兩組患者均予以常規冠心病、糖尿病藥物治療,如抗血小板、血脂調節、調控血糖等,術前常規檢查排除介入治療禁忌后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介入治療術中所用造影劑為碘佛醇注射液(規格:50 mL:33.9 g,國藥準字:H20067896)。介入術完成后,常規組展開常規術后管理,干預組給予前列地爾注射液(規格2 mL/10 μg,國藥準字號:H10980023),劑量2 mL,于100 mL氯化鈉注射液(0.9%)中溶入,靜脈滴注,2次/d,共使用3 d。
1.4 觀察指標
①分別于術前、術后24 h、術后72 h測定兩組血尿素氮(BUN)、肌酐(Scr)、尿微量白蛋白(mAlb)、腎小球過濾率(eGFR)。②觀察造影劑腎病發生情況。
1.5 統計方法
該研究涉及到的數據均輸入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相關腎功能指標
術前,兩組BUN、Scr、AlB、eGFR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24、27 h,干預組BUN、Scr、AlB、eGFR均優于常規組(P<0.05),見表1。
2.2 對比兩組造影劑腎病發生情況
干預組2例患者發生造影劑腎病,占2.86%(2/70),常規組10例患者出現造影劑腎病,占13.33%(8/60)。兩組造影劑腎病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糖尿病是臨床常見內分泌代謝性疾病的一種,相關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發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較健康人員高出2倍,因此,糖尿病與冠心病同時發生的現象較為常見[3]。當前,介入手術的冠心病常見治療方式之一,術中需應用造影劑,可導致造影劑腎病發生,對腎臟造成急性的損傷,發病率占13.1%左右,是導致醫源性急性腎功能衰竭發生的主要原因。相關研究顯示,約有20.0%~25.0%的糖尿病患者存在腎功能損害,糖尿病已被證實是造影劑腎病的一個獨立危險因素[4]。而冠心病患者約1/2合并糖尿病,通過介入手術對冠心病患者實施治療時,發生造影劑腎病的危險性較高。糖尿病患者腎臟通常具有如下特點:①糖尿病發生后,患者機體處于高糖環境,可對線粒體產生誘導作用,使氧化產物產生,損傷細胞,導致內皮功能發生障礙,從而致使腎臟血管病變[5]。②糖尿病可能會導致腎基底膜增厚,腎小球部位有免疫球蛋白沉積,對毛細血管袢造成壓迫,致使腎小球的濾過率降低。③高血糖會導致腎小球中的壓力上升,使腎小球細胞受損。在上述因素影響下,腎臟對造影劑的敏感性增高。目前認為,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造影劑腎病發生的機制尚不明確,其可能原因如下:①腎血管收縮致使腎髓質缺氧、缺血,使腎小管濾過率下降,造影劑直接產生不良反應[6]。②氧自由基損傷、炎癥反應、氧化應激反應等影響。
因此,對于接受介入術治療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需注重造影劑腎病的預防。該次研究,干預組患者予以前列地爾,常規組患者未給予,結果顯示,術后24、27 h,干預組BUN、Scr、AlB、eGFR均優于常規組,且干預組造影劑腎病發生率低于常規組(P<0.05)。提示,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接受介入治療時,予以前列地爾可有效降低造影劑腎病發生率。前列地爾屬于前列腺素藥物的一種,可通過多方面作用來對腎功能進行改善:①可使腎血管平滑肌細胞中的環磷酸腺苷增多,對腎血管進行擴張,使腎血流量增加。②可使血小板高反應、血栓素A2降低,對血小板活化產生抑制作用,從而避免血小板聚集。③可將脂蛋白酶激活,對甘油三酯水解產生促進作用,使血液粘度下降。④對基底膜蛋白合成產生介導作用,對炎癥介質、炎癥細胞進行抑制。⑤對心功能進行改善,使循環穩定,對腎臟的灌注進行維持。⑥對血管交感系統產生作用,使其對交感節后神經去甲腎上腺素的釋放被抑制,促進血管平滑肌的舒張,進而改善微循環。前列地爾發揮上述作用的機制主要是對腺苷酸環化酶進行激活,對血小板聚集進行抑制,并對去加腎上腺素拮抗作用,以發揮擴張血管、降低血液粘度、抑制炎癥反應等作用。此外,相關體外實驗表明,前列地爾可對溶酶體產生穩定作用,使炎癥反應被抑制,并對腎小球的濾過能力進行提升。可見,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接受介入治療時,予以前列地爾可對患者腎功能進行有效改善與保護,使造影劑腎病的發生得到有效預防和改善。
綜上所述,對于接受介入治療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臨床上可通過圍手術期使用前列地爾對造影劑腎病進行預防,以實現患者腎功能的有效改善與保護,進而實現造影劑腎病發生率的有效控制。
[參考文獻]
[1] 徐蓉,夏進東,金川連,等.前列地爾注射液對心功能不全患者冠脈介入術后對比劑腎病的影響[J].醫學臨床研究,2012,29(6):1128-1130.
[2] 沈桂彬.前列地爾和他汀類藥物預防造影劑腎病的臨床研究[J].實用醫學雜志,2017,33(17):2975-2976.
[3] 班向陽,施有為,周跟東,等.前列地爾聯合水化治療對冠脈支架術后造影劑腎病的影響[J].安徽醫藥,2015(5):1000-1001.
[4] 鄭劍武,徐正明,黃世恩,等.前列地爾注射液在造影劑腎病中的預防作用[J].浙江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8):772-773.
[5] 王萍,曾敏,鄭茵,等.前列地爾聯合阿托伐他汀預防老年急性冠脈綜合征合并輕中度腎病患者發生造影劑腎病的效果[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17,20(4):353-356.
[6] 李嘉正,張金盈,張力,等.前列地爾及維生素C對預防造影劑腎病的作用研究[J].中國實用醫刊,2016,43(8):9-11.
(收稿日期:2017-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