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霞樊 玉華尤 書明
摘要:德育從最初的作為統治階級的統治工具到現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有力武器,一直是熱議的話題。本文以技師學院為分析對象,探討技師學院德育的教學模式存在哪些的問題,并初步探討解決對策。
關鍵詞:技師學院 德育教學模式
廣義的德育指有目的、有計劃地對社會成員在政治、思想與道德等方面施加影響的所有活動,我們稱之為“大德育”,而狹義的德育專指學校的德育,又可以稱之為思想政治教育。學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會或階級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對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響,使其形成一定社會與階級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動。技師學院是高等職業教育的組成部分,是以培養技師和高級技工為主要目標的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截至2015年底,全國共有技工院校2545所,其中,技師學院434所,在校生322萬人,可謂是人數龐大。按照人社部要求,技師學院都設立了德育課程作為公共基礎課,技師學院所招生的對象是年滿14周歲的初中畢業生及小部分的高中畢業生,初中畢業生是技師學院的主體。這些孩子正處在人生重要的關鍵期,被稱為“危險期”,他們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都尚未形成,更沒有定性,這個時期是最容易受外界干擾的時期,“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就說明了環境的重要性。所以,這個時期的德育就顯得尤為重要,德育不應當單單只作為一門課程來學習,更應該成為一種使命與責任。但丁說過一句名言:“道德常常能填補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卻永遠填補不了道德的缺陷。”所以,技師學院的學生更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導與指點,思政教育也應該上升到關系國家民族未來的高度。但不可否認的是,現在技師學院的學生,認為來到技師學院就是為了學習技能,從心里就把思政課的地位放低了,加之有些專業課教師占用思政課,使得原本課程就不多的思政課更是少之又少。綜上,技師學院仍要強化思政課的地位和重要作用。
一、德育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教學模式可以定義為是在一定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指導下建立起來的較為穩定的教學活動結構框架和活動程序。在此以幾種技師學院常用的模式為例分析當前的德育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1.講授法
該方法以傳授系統知識、培養基本技能為目標,很多教師在教學中自覺不自覺地都用這種方法。該模式著眼于充分挖掘人的記憶力、理解能力,使學生在短時間內比較快速有效地掌握更多的信息量。該模式強調教師的指導作用,認為知識是教師到學生的一種單向傳遞,注重教師的權威性。我國技師學院教師在上課時候也是以這種模式為主,受課程內容、課堂人數及課堂場地大小的限制,講授法是最能在短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的方法。該方法的一般程序是復習舊課、講授新課、鞏固練習、檢查評價。這樣的程序把舊知新知完美銜接與結合起來,所以為廣大教師所沿用。但是這種模式也存在缺陷,它注重了教師的主導地位,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忽視了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知識差異,大部分是教師的單向傳遞與灌輸,雖然灌輸理論是德育教育的主要方法,但單純的灌輸也談不上是成功的灌輸。另外,此模式沒有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學生的任務只是單純地坐著聽講,難免會分心,進而對德育課堂產生厭倦情緒。雖然此模式為應用最為廣泛的模式,但可能也是成效最小的模式,因為無法衡量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無法滿足大部分同學的需求。技師學院的教師應該意識到這一點,順應學生的深切需求,改變固化的教學模式。
2.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一般與講授法結合應用,有時也單獨使用,近似于情景教學法。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生動具體的場景或者案例,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情緒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情境教學法的核心在于激發學生的情感,教師創設一個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情景,邀請同學深入到該情景中去,不同的同學做出不同的選擇與觀點,教師點評,指出主題。該教學方法比較受學生的歡迎,但是這種教學模式的應用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如教師、學生、課程內容等。該模式要求師生之間具有良好的師生關系,只有師生間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教師對學生真正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才能完成預設的教學任務。另外,此模式側重于教師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和“自我評價”,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教師在情境教學中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創設符合學生特點的角色與情景,促進學生思考自我人生。該模式在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老師等主客觀原因,不能被廣泛運用。同時由于有些具體的思想政治課程內容不適合于案例教學,所以,該模式一直作為講授法的輔助模式。
3.探究式教學法
探究式教學模式也是一種常見的教學方法。該模式的基本程序是:提出問題、提出假設、推理假設、驗證、總結。實行這種教學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思考問題的積極性,擴大學生參與課堂的比例,但這種教學模式對教師和學生的要求較高。教師首先要有扎實的基本知識,有控制課堂教學進度的能力,還要有處理突發問題的能力,還要善于營造一種民主寬容的教學環境,鼓勵學生說出內心的真實想法。對學生來說,除了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知識之外,還要有發散思維和創新意識,還需要團隊合作意識。而在技師學院,限于學生的構成情況,基本功扎實的學生不多,在課堂上實施該教學方法存在一定難度。需要注意的是在該教學方法中,教師一定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不要輕易地對學生說對或錯,教師要以引導為主,切不可輕易告知學生探究的結果。該模式適合小班教學,需要提供一定的學習設備和相關資料,需要提前準備資料,課前下足工夫,課堂上方可順利進行。
二、對策初探
近年來德育課的授課內容已經隨著德育大綱而改變,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應該制定不同的教學模式,在改變教學模式之前,需要對學生、對教師、對教材有更全面的了解。在當前大數據背景下,可以把調查與大數據結合起來,大數據的關鍵還是在于先擁有數據,慶幸的是移動互聯網提供了新的數據來源。現在技師學院學生智能手機的擁有率幾乎達到100%,可以通過手機掃碼參與問卷調查。同時可以收集學生日常瀏覽的網頁,歸納出學生喜歡的熱門話題,有針對性地應用到課堂中去。數據分析能夠針對每一位用戶的手機信息做精準匹配,可以收集到學生在上課時手機的上網記錄,判斷學生對這節課內容的喜好程度,進而有針對性地確定教學內容。
此外,還可以用學校開發的教務系統,讓學生參與評教,收集資料。
三、小結
德育的任務是把全體學生培養成“四有”公民,引導他們逐步確立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我們在確立德育的基本目標時,要尊重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發展的規律及心理特征,尊重國家的教育方針和教育目的,尊重民族文化及道德傳統,符合時代與社會的發展需要。同樣,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也要尊重每位學生的差異,完成既定的教育目標。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任何一種模式都不是一成不變的,應該隨著時代、學生的情況而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