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金樂
[摘要] 目的 研究比較在糖尿病合并腦卒中的臨床治療中,采用不同給藥方式給予胰島素對患者預后的影響。 方法 將該院2016年3月—2017年4月收治的84例糖尿病合并腦卒中患者作為該實驗考察對象,隨機分組:實驗組采用胰島素泵給藥,可持續注射;對照組進行胰島素多次皮下注射給藥。以空腹血糖值、血糖在餐后恢復正常時間、全天血糖正常的維持時間、低血糖發生率作為試驗指標進行監測。結果 兩種給藥方式均能降低患者血糖,治療前后,同組間空腹血糖值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胰島素泵給藥的實驗組,餐后血糖恢復正常實驗組用時(70±15.0)min,全天血糖維持正常的時間為(16.8±1.8)h,低血糖發生率4.8%。皮下連續注射給藥的對照組餐后血糖恢復正常用時(105±20.0)min,患者全天血糖維持正常的時間為(8.5±2.6)h,患者低血糖發生率為11.9%。兩組間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用胰島素泵進行持續給藥相比較皮下連續注射給藥對糖尿病合并腦卒中患者的治療更加有利。
[關鍵詞] 糖尿?。荒X卒中;胰島素泵;給藥方式
[中圖分類號] R58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10(b)-0057-02
糖尿病是一種代謝類疾病,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已經成為一種高發疾病。糖尿病常出現血糖持續較高等生化指標變化,患者臨床首先表現為多尿、多事、多飲和體重下降的三多一少癥狀。若不及時治療,糖尿病典型的高血糖表現會引起酸中毒、皮膚感染、糖尿病眼病、以及并發的心血管疾病等。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總人群的90%以上,醫學界普遍認為是由于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障礙導致,臨床多使用各類胰島素對病情進行控制[1]。腦卒中俗稱“中風”,分為缺血性和失血性兩種情況,多由于腦血管病變導致。腦卒中多發于40歲以上人群,男性發病率高于女性,其具有高發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殘率的特征,已經成為我國死亡原因的第一位,也是造成成年人殘疾的最主要誘因。糖尿病患者發生腦卒中的概率是正常人群的2~3倍,發生腦卒中后死亡概率是正常病人的4~5倍[2]。因此糖尿病合并腦卒中的治療相較常規腦卒中病人的治療更需引起關注。有研究表明,糖尿病人的血糖水平與腦卒中發生的嚴重程度呈正相關,與神經功能和運動功能的回復呈負相關[3]。因此如何有效控制患者血糖,維持血糖平穩減少血糖波動成為糖尿病合并腦卒中治療時的重要考量。隨著藥學科學的不斷進步,藥物公司開發出不同類型的胰島素以滿足臨床需求。2016年3月—2017年4月該文著重從有效控制血糖維持血糖平穩的角度探討在對糖尿病合并腦卒中患者的治療時,不同胰島素的給藥方式是否會產生差異,以指導臨床治療方案的選擇,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該院收治的84例2型糖尿病合并腦卒中患者作為該實驗研究對象,隨機分成兩組,分別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共42例,其中男32例,女10例,年齡46~68歲,平均(52.8±5.3)歲,體重指數(21.0±2.4)kg/m2,病程0.2~16年;其中5例患有糖尿病腎病,8例患有糖尿病眼病。對照組:男31例,女11例,年齡45~66歲,平均(54.1±4.7)歲,體重指數(22.1±1.8)kg/m2,病程0.3~14年;其中7例患有糖尿病腎病,6例患有糖尿病眼病。納入標準:2型糖尿病,且為腦卒中第一次發病。排除標準:患有其它遺傳性疾病,如先天心臟病等。納入研究的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體重指數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臨床研究方案通過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并請患者或其家屬簽署了臨床試驗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實驗組使用胰島素泵給予胰島素注射液[重組人胰島素注射液,規格3 mL∶300 U,批號CA20152938;胰島素泵,批號150392),給藥劑量為0.5 U/(kg·d)],模擬人正常分泌胰島素的生理機能24 h平穩釋放胰島素。對照組給藥劑量0.5 U/(kg·d),分別按照2∶1∶2的比例在三餐前20~30 min給藥(重組人胰島素注射液,規格3 mL∶300 U,批號CA20153284)。在試驗期間,患者均攝入糖尿病患者專用餐。
1.3 觀察指標
實驗組和對照組均在三餐前40 min,用羅氏測血糖試紙測定空腹末梢血糖、餐后(20±5.0)min、(40±5.0)min、(90±5.0)min、(120±5.0)in測定末梢血糖值,其余時間每2 h測定1次;計算餐后血糖恢復正常時間(<8.0 mmol/L)、全天內血糖維持正常的總時間并檢測低血糖發生率。
1.4 統計方法
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的空腹血糖均得到一定的控制,能夠維持在正常水平,同組間治療前后比較,空腹血糖值明顯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根據不同時間點測定的血糖值計算后得出兩組患者餐后血糖剛恢復正常的時間、血糖正常的維持時間。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餐后血糖恢復正常用時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血糖維持正常時間實驗組長于對照組(P<0.05)。見表2。
在臨床治療過程中時刻關注胰島素的不良反應低血糖的發生,并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實驗組低血糖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結果見表3。
3 討論
腦卒中在我國的發病率一度超越心臟病躍居成人發病率第1位。心腦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是導致腦卒中發生的高危險因素。已有研究證實,糖尿病合并腦卒中病人病發嚴重程度與其血糖高低成正相關,發病時血糖越高,其腦卒中程度越嚴重;因此在臨床治療時,維持糖尿病合并腦卒中病人的血糖穩定成為臨床研究的重點內容[4]。
該文設計了兩組治療方案,分別采用模擬人體胰島素分泌的胰島素泵和人為皮下連續注射給藥的方式,進行糖尿病人腦卒中發病后的血糖控制治療。對實驗結果進行統計學分析表明:兩種給藥方式均能使患者的空腹血糖得到控制,維持在正常血糖范圍附近;與治療前的空腹血糖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血糖監控檢測結果顯示:至患者餐后血糖恢復正常實驗組用時(70±15.0)min,對照組用時(105±20.0)min,使用胰島素泵給藥的實驗組回復時間明顯縮短(P<0.05)。實驗組患者全天血糖維持正常的時間為(16.8±1.8)h,對照組維持正常的時間為(8.5±2.6)h,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實驗組患者出現低血糖癥狀的患者人數明顯少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胰島素泵給藥的實驗組較多次皮下給藥的觀察組患者血糖恢復至正常時間明顯縮短,血糖維持正常的時間較長,且低血糖發生率明顯較低,各參數結果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使用胰島素泵給藥能夠更平穩的將糖尿病合并腦卒中患者的血糖維持在正常范圍內。
[參考文獻]
[1] 黃美玲,王玉龍,方銳,等.利用動態血糖監測早期發現無癥狀低血糖癥對腦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康復治療的意義[J]. 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7,32(7):788-792.
[2] 霍文艷,楊立清,任春秀,等.蒙古族2型糖尿病合并腦卒中患者相關危險因素及其基因多態性的研究[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7,25(6):507-510.
[3] 殷璐,董其娟. 糖尿病合并急性期腦卒中患者血糖變異性與短期不良預后的相關性[J]. 中國糖尿病雜志,2017,25(1):53-57.
[4] Lutz Heinemann,G. Alexander Fleming,John R. Petrie,et al.Insulin pump risks and benefits: a clinical appraisal of pump safety standards,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and research needs. A Joint Statement of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Diabetes and 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Diabetes Technology Working Group[J]. Diabetologia,2015,58(5):862-870.
(收稿日期:2017-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