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志峰
摘 要 高中新課程改革在課程目標、課程結構和內容、課程評價等教學的各個方面都發生了顯著變化。綜合能力培養成為教學的重點內容,面對新課改的這些新的要求,高中歷史教師如何改善教學方法以適應新的教學要求,成為各位教育工作者關注的焦點。本文從新課改的要求出發,結合高中歷史教育本身的特點,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做一些初步的探討,以期為高中歷史教育提供一些有參考價值的建議。
關鍵詞 高中歷史;課堂教學;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A,G424.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21-0003-01
高中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學設計要充分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現代教育理念,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面對新課改的這些要求,高中歷史課應該如何培養學生能力,成為高中歷史教師在教學中不斷探索的重點。且歷史教學在普通高中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通過歷史教學,目的在于使學生了解人類社會的發展歷史,從歷史的角度去認識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提高人文素養,形成正確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念,從而更好地在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
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教師要針對傳統教學方式中的弊端,結合高中歷史課教學的特點,在自主教學理論的指導下,以教學引導為主要教學方式,以學生學習為中心,充分發揮教師的組織者、指導者、促進者的作用,讓學生能夠利用學習的自主性、主動性及創造性。在這過程中教師可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學習,在學習中自主發展??刹捎萌缦陆虒W策略:①課堂要注重學生積極參與。在歷史課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給每個學生提供參與的機會,使他們成為學習的主動參與者,使學生在參與中積極思考,對所學知識進行概括、歸納、運用,能夠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②教學內容結合實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在我們現在的歷史教材中,有很多能和學生生活實際相結合的題目,如“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改革開放多年來我國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就,進而說明自己對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的歷史意義的認識?”這種題目很容易激發學生結合實際,積極學習、總結知識的熱情,引起學生探索的積極性。
二、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
高中歷史新課程與傳統歷史課相比,課程目標更加具體、課程更具開放性、更強調以學生自身發展為本,這些特點進一步要求了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性。①充分利用課堂討論形式。經驗證明討論是思維交流的最好形式,特別是在歷史課堂上,通過創設討論情景,鼓勵學生進行積極辯駁及爭論,在這過程中教師也要及時點撥,使問題在談論中解決,使學生知識在討論中豐富增長,同時也使學生的分析、綜合、概括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②幫助學生解放思想,突破思維定勢。學習歷史教材是培養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主要途徑,而教材在一定時期內具有相對穩定性,學生常因教材的“權威”形成某種思維定勢,就會使思考、解決問題的思路缺乏靈活性、多維性。因此,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要注意多角度提問題,不要求答案唯一,注意引導學生比較歷史事件,培養他們遷移知識的能力。另外讓學生歸納教材內容、對原有知識加工梳理,也是鍛煉學生思維能力的一個重要方法,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一個系統、完整、清晰的印象。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是新課改后歷史教學的根本,歷史教師有責任使學生成長的過程中獲得有益的歷史知識,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
三、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歷史具有過去性,這就要求高中歷史課堂的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不同尋常、求新存異的創新能力,使學生能夠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思考問題,用各種方法、途徑探索答案,進而產生新的設想、理念。①引導學生自己動手動腦。課堂上應充分解放學生的眼、腦、手,為學生提供動手動腦的探索空間。②以師生互動為中心設計教學。新課改中的教學觀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積極互動的過程,以充分體現教學的民主性,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使其在新型的課堂設計下能夠充分發揮自主性和創造性。
四、培養學生跨學科學習能力
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主要著眼于以本學科綜合為基礎,跨學科學習能力的培養并重。高中歷史教學跨學科的學習需要改變傳統分科教學的方式。有的老師提倡采用“現代化范式”教學[1],對現有的教材內容進行重新整合,采取主題式教學?!艾F代化范式”教學就是要把中國和世界近現代史的內容結合起來,從現代化的視角來統觀中外史,又聯系多門學科的方法來考察,有利于歷史學科的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的聯系。有的老師還探索以文理綜合的專題形式加強學生跨學科學習能力的培養。
五、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點,也是新課改下教學目標的一個重要方面。學生的知識和能力是在教學實踐中逐漸形成和發展的,教學的目的也是要讓能夠運用所掌握的知識和能力解決實際問題。在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中可以圍繞以下環節:①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也就是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分析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②參與實踐活動的能力。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運用所學的歷史知識,發展實踐能力。
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教師根據高中歷史學科本身特點,在教學中密切聯系實際,充分運用各種教學資源,從知識掌握、自主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實踐能力等各個方面入手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本文上述策略對學生能力培養還只是初步的探索,現與各位同行分享,我將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進一步加以豐富和完善,促進歷史教學的進一步提高。
參考文獻:
[1]馮一下.現代化范式與中學歷史教學[J].歷史教學,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