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丹丹
摘 要:現如今,社會經濟高速發展,信息時代已經到來,人們獲取信息更加便捷,孩子們也不例外,再加上大多數孩子都是獨生子女,逆反心理普遍存在。作為教師,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學生的逆反心理,探究化解逆反心理的措施。同時,青春期學生逆反心理的疏導需要學校、家庭與社會的積極配合,齊心努力。
關鍵詞:青春期;學生;逆反心理;應對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識碼:A
青春期是一個人知識技能、思想道德、身心素質、理想情操形成的關鍵時期[1]。青春期期間學生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不斷提高,其十分渴望擺脫家長、教師和學校的管束,為了凸顯自己已經成熟,往往用對抗性的言語來證實自我,批判對待每一事物。對青春期的孩子而言,逆反心理尤為普遍,只有實施針對性、有效的措施引導學生,預防消極逆反心理的不良影響,促使其積極轉變,從而使得學生養成良好的心理,促使其健康成長。
眾所周知,對學生而言教師具有重大的影響力,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教師傳授知識的渠道。如果教師不關愛學生,或學生不喜歡教師,那么學生極有可能出現逆反心理。所以,構建和諧、良好的師生關系,是預防和應對學生逆反心理的方法之一。我們應堅持“親其師,信其道”的教學理念,擺正心態,在充分關愛學生、理解學生和遵照學生的前提下樹立自己的威信。積極同學生溝通交流,用心關愛,友好相處,做學生的良師益友。針對逆反心理已經出現的學生,教師不得刻意疏遠或強力壓制,而是應用心鼓勵、巧妙引導、寬容對待,消除其對抗、消極心理,將教師的勸導記在心里,漸漸轉變自己的錯誤認識,并形成健康的心理。
敵對傾向嚴重的學生,從外表看起來對任何事物都是漠不關心、無所謂,然而其內心卻惴惴不安,希望被周圍的人認可與理解[2]。若他們的心理得不到強化,則會逐漸失去信心。因此,教師應用心去發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對其優點予以充分肯定,并提出誠懇的希望,促使學生看到自己的優勢,對自己充滿信心。例如初一學生楊某,學習成績較為落后,智商一般。在教師批評時竟然笑出聲來,一臉漠然,對什么事情均持有無所謂的態度。追究其原因在于他厭學情緒較高,長期以來大家都笑話他,他也漸漸失去了自信,臉皮越來越厚。如果不及時糾正他的態度,便會影響其一生。同時,教師發現他嗓音洪亮,對節奏較為敏感,舞臺表現能力強,因此在班級集體活動、校園活動、藝術活動上,為他創造了很多表現自己才藝的機會,使得其他學生對他刮目相看,增強他的自信心。平時,教師積極同他交流溝通,他慢慢改變了學習態度,提出會漸漸改正自己的缺點,好好學習。
教師應認真學習并靈活運用心理學知識,與時俱進,及時了解青春期學生流行動態,不與學生脫節。同時,培養自身專長,向學生展示多才多藝的一面,散發人格魅力,調動學生的興趣,使得學生真心佩服自己。另外,教師不只是知識的傳播者,更是學生人生的導師,應堅持“為人師表”的原則,用心塑造樂觀向上、寬容平和、眼光高遠的教師形象,提高自身感染力,使得學生“聽其言、觀其行”,為學生樹立良好榜樣,防止逆反心理的出現,促使學生健康成長。
家長應積極配合學習,使得學校教育同家庭教育協調開展。家庭應充分發揮其作用,為培養孩子良好人格創造優質條件。教師和家長一起給學生無微不至的愛,了解學生真實心理,找出誘發學生消極心理的原因,將逆反心理扼殺在萌芽時期。在學校,教師應該常與叛逆學生進行交流,講道理,引導其樹立合理的學習目標,鼓勵其認真完成任務,久而久之,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家里他都切身感受到了家長和教師的溫暖與關愛,其對立情緒才能消失。
青春、活力、可愛是正處于人生花季的青春期孩子獨有的特征,只是面對著突然到來的青春期,會感到十分困惑與迷茫,十分糾結和苦惱。如果家庭與學校一同關注、共同發力,那么這些孩子便會更好地快樂、健康成長,少一些憂愁,多一分快樂,少一分叛逆,多一分勇氣,成功度過青春期。
[1]任玉平.如何解決初中學生青春期逆反心理的危害[J].榆林科技,2014(4):17-18.
[2]王世標.淺談青春期學生逆反心理的表現類型、產生原因和化解對策[J].教學月刊·中學版(語文教學),2017(1):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