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明
關鍵詞:班級管理;愛;智慧
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識碼:A
愛學生,既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也是對班主任的基本要求,更是推行素質教育必不可少的手段。愛學生愈深,教育的效果也愈好。如果對學生進行教育和管理時,缺乏愛心,必然是方法簡單粗暴、批評多、耐心說服少;責難多、循循善誘少。這樣,勢必影響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
我們的許多教育目標比較大,如何化大為小、化虛為實,需要班主任花一番心思思考,這時就需要運籌帷幄、決勝于千里之外的大智慧。
一個人的健康成長離不開良好氛圍的熏陶,如果學生處于一個上進、熱情的班級,他們也會被這個環境所同化,這大概就是班風的魅力吧!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習慣。”我們的學生需要培養很多習慣,我們應從“細節入手”。作為職業學校的教師,我們要為企業輸送合格和優秀的人才,就必須培養出良好品德和良好習慣的學生。為此,在平常的日常行為中,愛護教室環境,成為重點習慣培養的地方。一個人一次做一件事很容易,但是如果在校四年,每天都堅持做好這個細節,那也是一種成功。我要求每個學生離開座位讓桌子“歸位”,凳子回“家”,讓“流浪”在外的紙屑回家。建立良好的教室環境,學生才能更好地學習。
班主任不僅是管理學生,更多的是和學生共同生活、共同交往、共同歡樂、共同成長,這是一段精彩的人生旅程。班級管理需要智慧,必須追求集約化的經營模式,像言語激勵、榜樣激勵、寓教于樂、家校聯系、愛心實踐等,都是常用的方法。
我在班級制定了詳細的日常考核細則:扣分項目:遲到、早退;無故曠課;教室衛生不認真或不打掃;宿舍衛生差;課堂上與老師無理頂撞導致影響課堂教學秩序;考試作弊;抽煙、喝酒;夜不歸宿;不參加班級或校際集體活動;學生處分等。加分項目:出滿勤(包括無病、事假和遲到、早退等現象);積極參加校際集體活動獲得名次;被評為“文明宿舍”;參加市、省及全國各類競賽獲得名次;好人好事;投稿;稿件錄用等。通過這些規章制度,讓學生提前進入“社會”,提前進入角色,朝著規范的方向發展。
我做班主任自始至終心中一直有這樣的信念:言傳身教、認真負責、掌握技巧,做一名學生喜歡的好班主任。
班主任與學生接觸的機會最多,對學生的影響也最深,班主任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對學生都能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為班主任,我深知創建優良班集體的重要性,一個具有良好班風和較強凝聚力的班集體,猶如一棵生機勃勃、茁壯成長的大樹,學生正如那一片片綠葉從這棵根深碩壯的大樹上汲取養分,一片片綠葉向上生長。從一年級接班開始,我就把在學生的心目中樹立起我的形象作為工作的重要一環:對待工作一絲不茍,對待學生充滿愛心,每天都精神飽滿、笑容滿面,體現著一種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寬容之心是我們大家都有的,也是每個人都需要的。但要想別人寬容你,你必須先懂得去寬容別人。對學生更需此道。同時,班主任要虛心接受學生的意見,注意克服自己工作中的不足之處,嚴于解剖自己,努力培養民主的氣氛。對學生的正確意見,注意聽取;對學生不正確的意見,要進行分析,以理服人。如果班主任只有冷峻、威嚴、獨斷,學生就會敬而遠之,久而久之,就會影響班主任的威信,給工作帶來阻力。班主任必須在尊重、信任、愛護和理解學生的基礎上,以高尚的情感啟迪學生的心靈。
總之,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我經常在心里告誡自己:做事,細些,再細些;愛學生,多些,再多些。班主任只有真誠關心和愛護學生,才能撫慰學生的心靈,才能滋潤學生的心田。縱然歲月消逝了我青春,但,我依然無悔,因為我是一個班主任!
[1]李鎮西.做最好的班主任[J].班主任之友(中學版),2011(Z1).
[2]黃正平.我國班主任工作現狀分析與對策建議[J].教育學術月刊,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