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靜
【摘要】小學生非連續性文本閱讀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注重實踐,將學習與生活有機結合起來,讓小學生能夠在學習中深化非連續性文本的學習。本文就如何在實踐中強化非連續性閱讀教學展開探討,為教學聯系生活指明方向。
【關鍵詞】語文;生活;非連續性文本;實踐
隨著教學與事業的發展、教學改革工作的不斷推進,語文教學與生活的關系更加密切,非連續性文本閱讀受到更多人的重視。非連續性文本是相對于連續性文本而言的,它與我們常見的議論文、說明文等問題不同,它的構成元素不是篇章段落,生活中的清單、表格等都屬于非連續性文本。在進行該文本教學時,很多老師都直接照搬連續性文本的教學模式,忽略非連續性文本的特征必然會導致教學效果不佳。非連續性文本是具有特殊性的文體,是現代社會的產物,它的本質屬于應用型文體。例如藥品說明書,就是把藥品的組成、療效、服用情況進行一一的羅列,讓人們清晰地了解該藥物的特點。再比如說地圖,它綜合了文體、圖畫、圖表于一身,涵蓋了大量的信息,指導人們的出行。所以,對于非連續性文本教學而言,實踐性是檢驗教學成果的唯一標準,在教學活動中要把握這一特性,保證教學活動有效開展。
非連續性文本與連續性文本之間存在顯著的差異,連續性文本都信息都需要通過大量的文字進行傳達,而非連續性文本則有多種表現形式,包括圖片、表格、圖標等,所要表達的信息全都包含在這些形式內,閱讀者需要在閱讀的同時動腦思考,才能得到有效的信息。針對這樣的文本閱讀,教師需要教會學生如何獲取信息,如何借助比較、分析等方法。非連續性文本中的表格、圖表等表現形式較為多變,能夠對日常生活的事物進行清晰的表述,所以具有極高的使用率。非連續性文本的優勢在于清晰表達數據信息的同時,還能夠將事物之間的聯系與區別羅列出來,加深對信息的把握程度。表格類的非連續性文本能夠對數據的變化情況進行顯示,看起來直觀、易懂,能夠達到很高的閱讀效率。對于小學生來說,說明書、統計圖等非連續性文本較為常見,可以作為閱讀教學的良好素材。閱讀教學屬于實踐活動的一種,具有較高的品質。非連續性文本在我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師需要對學生的閱讀情況加以引導,教會學生怎樣閱讀非連續性文本,從中得到感悟。下面以《閱讀圖表》為例,對非連續性閱讀教學進行說明。
首先要設置科學的教學目標。第一,對圖表完成初步閱讀,從非連續性文本中得到信息,對其進行分析、整合,得到初步閱讀的結論,對圖表在生活中的應用有初步感受。第二,閱讀圖表,相互交流,學會怎樣進行圖表閱讀,掌握慣用的方法,強化學生的閱讀能力與表達能力,拓寬學生的閱讀范圍。第三,讓學生明白讀書的意義,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其次要明確教學流程。第一,明確學習目標,也就是體會圖表的重要性,給學生展示圖文資料,讓學生對文章中的圖表進行初步認識。第二,刺激學生的學習興趣,找到圖表學習的方法,將注意力集中在圖表上,感受其作用。
再次要引導學生對教材內容進行自學,利用教師教授的方法閱讀圖表,掌握其中所隱含的信息。教師要對學生的自學情況進行檢查,常用的檢查方法為提問。根據圖表內容提出問題,讓學生從圖表中找到答案。
最后由教師進行總結,教師帶領學生對非連續性文本中的信息進行挖掘,補充學生遺漏的信息。通過引導的方式讓學生一步步探索,教會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深層挖掘信息。
非連續性文本將語文學習與實踐生活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只有在實踐生活中才能感受到非連續性文本的優勢。在進行課文《詹天佑》學習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將非連續性文本應用其中,文章中有對鐵路建設過程的具體描述,包括兩端鑿進法、中部鑿進法,還有對人形線路的介紹,學生在仔細閱讀文章之后,可以根據所理解的內容進行線路的繪制。這就需要學生能夠準確地把握全文,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利用圖示的方法進行表示。教師依照學生所繪畫的圖形,在全班范圍內進行評議,對繪畫不當的地方加以修改,通過大家的討論不斷加深圖形與文章的貼合度,讓圖片能夠準確表達文章內容。經過多次討論的反復修改,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也不斷加深。此外,學生在集體作圖的過程中,掌握了怎樣用非連續性文本來表達連續性文本的內容,體會到了非連續性文本在閱讀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在蘇教版語文教材中收錄有文章《天安門廣場》,在該課文后附有一張較為全面的方位圖,教師在講解這篇課文時,可以對方位圖進行合理的利用。在文章中有對周邊建筑物進行詳細的位置描述,包括天安門城樓、人民英雄紀念碑、國家博物館等,學生可以根據文章所指明的地方繪制相應的位置圖。學生先要對文章進行認真閱讀,分小組展開討論,共同合作繪制出較完善的位置圖。教師發現在這樣動手實踐的閱讀學習中,學生都具有濃厚的興趣,對這種教學方式感到新奇,學生有的親自動手進行繪制,有的根據課本提出合理的建議,大家相互合作,專注認真,學習效果得到顯著提升。這就是將連續性文本與非連續性文本有機結合的例子,學生親自動手進行轉化,在實踐中學會非連續性文本的閱讀。在進行《記金華雙龍洞》的學習時也可以使用這樣的教學方法,將非連續性文本閱讀的實踐融入其中。學生在閱讀課文時要對文體的特點有所把握,教師引導學生按照文章的敘述線路繪出游覽流程,并對重點景點進行標注。學生對這樣的學習模式產生濃厚的興趣,發揮自己的創意,激發自身的繪畫潛能,在紙上展示出一幅幅生動形象的金華雙龍洞導游圖。學生閱讀文章,按照文章內容進行畫圖,再結合手繪圖理解文章內容,兩者相輔相成,讓教學活動取得更顯著的效果。
非連續性文本的種類非常多,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離不開非連續性文本的應用,例如食品包裝上的配料表、電子產品的說明書、商場里的平面示意圖、景區里的游覽導游圖等,除了這些存在形式,還有一類我們較容易忽略的非連續性文本——圖標。圖標與其他形式的非連續性文本存在較大的差異,無論是表格還是示意圖,上面都會存在一定的說明性文字,但是對于圖標來說,往往只是一個簡單的圖形,并沒有配有說明性文字。學生在面對圖標這一非連續性文本時經常會不知所措,不知道從何處入手。對于一些具有象征性意義的圖形、符號,學生在理解的時候難度更大。這就需要教師設置科學合理的問題,對學生的思維方向進行引導,讓學生的思維得到發散,找到圖標所蘊含的意思。通過長此以往的聯系,學生面對圖標這一非連續性文本就會變得心應手,找到其隱含的信息。將非連續性文本作為正規的閱讀材料機會較少,大多都是在生活中的簡單瀏覽,學生對此沒有進行重視,也沒有進行過深入的思考。如果教師在課堂上針對非連續性文本閱讀開展教學,學生很容易把握如何去思考、如何去解答,所以再遇到圖標一類的圖形就很容易給出正確答案。
我國南京舉辦的青奧會所設計的標志就是非連續性文本,在該標志一出現的時候,大家就對其贊不絕口,表示這個標志“很世界,很南京”。教師將這個標志帶入語文學習課堂,讓學生對標志進行觀察,并說明為什么大家都夸贊它“很世界,很南京”,這兩點都在哪里得到體現。學生借助網絡、書本等資料查找問題的答案。很快學生就得到了“很世界”的證據,利用網絡查詢功能,學生知道了英文詞語“YOUTH OLYMPIC GAMES”就是青奧會的意思,這一元素將國際風格體現得淋漓盡致,所以被稱為“很世界”。對于“很世界”的理解,學生首先提出是因為上面寫有“NAN JING”的字樣,也就是南京的漢語拼音。教師在這時給學生更多的引導性講解,對英文字母“NAN JING”的形狀進行觀察。通過觀察,學生發現單詞中的兩個“N”形狀都酷似城門的孔洞,學生很快就聯想到了南京著名的明城墻。在教師的引導與學生的聯想下問題迎刃而解。教師在教授學生非連續性文本的閱讀方式之后,還要培養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對非連續性文本進行深入探究,將掌握的閱讀方法應用在生活實踐中。
綜上所述,將非連續性文本引入語文教學的實踐還處于探索階段,經驗還不夠豐富,需要廣大小學語文教師在實踐中進行總結。如果教師在教學環節能夠把握非連續性文本的實踐特性,將其與生活緊密相連,必然會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1]劉燦林.抓住“非連續性文本”考點提高圖文互換實效[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2(10).
[2]傅登順.“非連續性文本”的缺失與教學對策[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2(11).
[3]周新霞.挖掘·設計·整合——非連續性文本有效教學策略尋繹[J].江蘇教育:小學教學版,2012(12):23-25
[4]楊雪梅.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