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偉
摘要:我國大力的推行新課改,傳統的歷史教學存在著很大的改進,歷史教學理念的轉變也是大勢所趨。文章主要站在高中歷史教學的角度上,對高中歷史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進行改變。為了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必須將這種新的理念和教學模式在課堂上推行下去,使得新課改的要求在高中歷史課上完美的呈現,有著自己的特色,是對傳統歷史教學理念的轉變。
關鍵詞:新課程 高中歷史 教學理念轉變
國家頒布新課標以后,要求歷史教學應該轉變以前的理念,采用新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構建出一套新的教學體系。不僅讓學生掌握足夠的歷史知識,更應該生動形象的將歷史畫面描繪在學生面前,拒絕歷史課程的枯燥乏味性,使學生對歷史的探討有著極大的興趣,學到歷史文化的同時,更應該銘記歷史,感受到歷史責任感,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一、高中歷史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
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歷史教學存在著很多問題和弊端。沒有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上老師只是不停的灌輸知識,學生對于歷史知識了解的比較少,所以接受起來就比較困難,對歷史的探討也沒有太大的興趣,教學質量自然不會高,學生對于歷史知識的掌握遠遠不夠。沒有注重培養學生的歷史價值觀,在看待歷史問題時,都是以教師的觀點去看,可能會對歷史事件的發生和了解不夠全面,甚至會發生曲解。學生雖然掌握了歷史知識,但對其理解還只是停留在片面,沒有達到學習歷史的本質目標,學習的效果不是很好。教師將歷史課程講的比較嚴肅,課堂氣氛過于沉悶,學生對歷史課沒有太大的興趣,注意力很難集中,很難將學生帶入到具體的歷史語境中,對歷史學習沒有太大的動力,教學質量偏低。
不能構建一個完整的歷史學習體系,學生在學習歷史時,都是一個點的去學習,如果課堂上的知識點沒有理解透,問題就會越積越多,長此以往導致學生對歷史的學習喪失興趣,學過的知識記不住,新學的知識又不理解。歷史教師也沒存在著很大的問題,教學方法的不恰當,自身專業素養不夠,對于歷史的教學也是一個很大的漏洞。傳統的歷史教學完全局限于課堂,學生只能通過課本上的畫面和自身想象來構建歷史事件,課本上的文字占據了學生的主要思想,不能親自去歷史古跡去看看,嚴重阻礙了正常的戶外教學活動,對于歷史的切身了解,是一塊很大的空白。課堂上學生和教師不能積極的互動,使得歷史教學變得嚴肅,學生沒有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只是書上去抄寫,限制了對于歷史問題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對于歷史問題的認識不夠全面,不能達到歷史教學目標。
二、高中歷史教學理念轉變的方法
(一)學習方法的轉變
將學生從以前的歷史課堂里解放出來,增加歷史的趣味性來教學,在課堂上,教師可以與學生互動,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通過讓學生觀看歷史影片準確的了解到每個歷史任務的事跡和性格,教學應該尊重學生為本的理念,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著自己的自主性。教師的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歷史探究,將歷史課程培養成每個生的興趣,教學氛圍相對輕松,教學質量也會大大提高。學習方法的轉變會讓學生感受到不一樣的學習技巧,拓展視野,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把歷史當做自己的興趣,這樣學習起來就會比較輕松容易。
(二)學習歷史精神
在新課改下,高中歷史課程的教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播,更應該是歷史精神對于每個學生有著積極向上的影響。歷史事件遺留下來的精神對于后人來說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學習這些歷史精神可以端正學生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克服學習生活中的困難。教要堅持新課改的目標,通過引導學生學習歷史知識,學習這些歷史知識留下來的良好品德,繼承華夏民族的傳統精神。讓學生時時刻刻感受到自己肩上的歷史責任感。
(三)歷史知識的綜合運用
歷史知識的學習不能局限于歷史這一門課程,歷史和其他學科有著緊密的聯系,其他學科的學習也可以學到歷史知識,歷史知識中也可以學到其他學科,要做到融會貫通,相互滲透,這樣學習歷史就不會太單調,變得豐富多彩。比如語文課堂中的《念奴嬌·赤壁》,這首詞里面有著歷史知識,就可以聯系到三國時期的赤壁之戰,即學到了語文知識,也掌握了歷史知識。可以用到所學的知識去看待當時的人和事,歷史知識的全面學習,也是對歷史知識的很好鞏固。
三、教師和學生的轉變
新課改下,對歷史教師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要打破傳統的教模式,采用新的教學模式,對于教師的專業知識也是一個挑戰,在掌握足夠的歷史知識之后,更應該學習不斷地豐富自己,能夠適應新課改對于教師的要求。在日常的教學任務安排中,要組織好自己的教學活動,可以通過圖片,視頻等方式讓學生來了解,也可以根據具體的歷史情境讓學生分配角色來扮演。著名的歷史事件荊軻刺秦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課堂上讓學生們親自扮演,可以了解到人物內心的情感,對于歷史的了解也會更加深入。轉變自己的教學方式,和學生互動起來,活躍課堂氣氛,調動起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因此,教師需要一個全面的轉型來適應新課改的推行。
學生對于新課改的適應需要一個過程,要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不斷的吸取新的知識。在上課之前,要做好預習工作,課后也不能忘記鞏固。在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時,學生要積極的參與進來,配合教師做好教學工作。有時候學生更需要大膽的去出問題,對于歷史問題的看法有著自己的主見,漸漸形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處處留心皆學問,日常的生活中也會有很多的歷史問題,學以致用,通過自己所學的知識進行解答,提高學習能力,更好的配合新課改的進行。
四、結語
綜上所述,新課改提出了全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目標,為了保證新課改的順利實行,教師應該有全新的認識,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更好的理解歷史知識,用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去面對學生,改變以前的教學方法。提升歷史教學質量,完善學生的綜合素質,達到新課改實行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陳敏.新課程下高中歷史教學理念的轉變[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6,(03).
[2]雷娟.新課程下高中歷史教學理念的轉變[J].現代交際,2016,(11).
[3]周順霞.淺談新課程理念下高中歷史課堂情境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5,(19).
(作者單位:內蒙古扎蘭屯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