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永剛
摘 要:眾所周知,小學生的年齡大多處在7~12歲這個階段,這個階段的孩子大多喜歡有趣的事物,而美術就在其中很占優勢。傳統美術課堂由于過分強調學生的繪畫技能,而使得課堂枯燥乏味,為了改變這樣一種現象,教師就不得不對美術的教學方法進行優化創新。接下來,我們便對此來進行一番探討。
關鍵詞:小學;美術教學;創新
中圖分類號:G623.75
文獻標識碼:A
素質教育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便是創新能力培養,一個人綜合素質的最佳體現便是他的創新能力。在小學這階段教師只有用最科學的教學方式和最合理的教學方法,才能使學生的美術水平及其他能力得到長足的發展。
對于7~12歲這個階段的小學生來說,有趣的課堂環境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只有創設出一種較為有趣的課堂環境,學生才能夠積極地參與到美術教學中去且培養創新意識。良好的教學環境不僅可以引發學生的興趣,還可以創設活潑的課堂環境,從而使得他們的創新水平得到提升。
例如,我們以《淅瀝的小雨》這個課時為例,這節課的教學目標主要是教會學生用一組較有方向性的線條來表現雨滴,并回憶雨中人、事物的特征,將他們表現出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憶、討論并交流雨中實物與平時不一樣的地方,如“在雨中,人們是什么樣子的,小動物怎么樣了,樹木、花草有沒有變化,汽車開過積水的路面會出現怎樣的景象?”在交流討論之后,便可以帶領著學生用噴壺向打開的雨傘上灑水,引導學生聽雨聲、觀察雨水順著傘流下的樣子;向裝有水的水盆里灑水,引導學生看雨滴在水里的樣子;向花盆里灑水,看泥土淋雨后顏色的變化。通過營造這樣的教學環境,來使得學生可以直觀地發現事物的特征。教師在這個時候便可以適時鼓勵學生說出自己觀察到的與眾不同的雨景特征。當然,還可以在適當時機出示相應圖片、錄像對學生進行啟發。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讓他們在實踐中培養創新意識,一舉多得。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電子設備,不僅能彌補傳統教學中缺乏教材資料的不足,還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其可以身臨其境地感知一些客觀事物。
例如,我們在學習《閃光的煙花》這個課時的時候,這節課主要是引導學生體驗各種材料的不同效果以及引導學生嘗試用線材表現煙花。要學好這節課,第一,便是要讓學生對煙花做一定的了解觀察。但是小學生的年齡偏小,對于燃放煙花有一定的危險系數在里面。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多媒體便成了教學的首要選擇。教師可以打開多媒體設備,將課前就準備好的有關煙花的資料,如圖片、視頻之類的打開給學生觀看,通過這樣的直觀了解,便可以引導學生在畫的煙花上進行再創作,如有的加粗,有的線加長,有的線彎曲,線一多一密就成了面,讓學生領悟點、線、面的大小、長短、粗細等可以讓煙花的形狀發生各種變化。當然,教師還可以適時鼓勵學生思考可以怎樣表現特殊的繪畫效果。
要創新教學方式,不僅要懂得從趣味著手,還要懂得學會引導式教學。在小學美術的教學過程之中,要使得學生的思維能夠得到啟發,那么教師便一定要懂得循循善誘。啟發式的教學在目前而言便是一種創新教育,教師在課堂上便要注意運用這種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例如,我們在教學《美麗的印紋》的時候,這節課的主要教學目標是通過不同物品的印紋游戲,使學生體會印紋的形式美感,并通過添加創作成畫;第二課時通過簡易的自制圖章,培養學生創造性的思維能力。在這堂課的教學之中,教師可以在黑板上掛一張大紙,讓全班學生蘸上自己喜歡的顏色上臺用手按印,讓學生體驗印的樂趣。通過嘗試敲印找到出現紋理效果的原因,即“物體上凹凸不平的表面造成了神奇的效果。”通過這樣的啟發式教學,能夠使得學生在美術上的創新思維得到很好的培養。
如果要在小學美術的教學過程中創新教學方法,那么一定要注意不要使自己束縛在師道尊嚴的傳統教學觀念之中,要懂得及時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只有這樣,才能使得教學方式得到真正的創新,學生的美術水平才能夠有一個確切的進步。
[1]李 佳.淺談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學周刊,2015(21).
[2]季 鋒.淺談小學美術教學的創新[J].新課程(小學版),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