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宏娟
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互聯網已經實現基本普及,在互聯網的影響下,農村教育也迎來了新的機會。中學生的法治教育是當今社會最為重視的教育內容之一,但在農村這項工作的開展往往面臨許多的問題。在“互聯網+”的影響下,農村中學生法治教育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互聯網也為農村中學生法治教育提供了許多有效途徑。
關鍵詞:互聯網;農村;法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D422.62
文獻標識碼:A
當前,農村大部分學校對法治教育的重視程度并不高。在舊有的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教師及學校更加注重考試類科目的學習,因而大大忽略了對學生的法治教育,有的學校甚至對學生的法治教育沒有任何教學計劃。即便是設置了法治教育的教學計劃,實施過程也往往“一筆帶過”。青少年的情緒表現充分體現出半成熟、半幼稚的矛盾性特點,開始對父母與權威人物提供的道德標準表示出一種真正的關注,對確保人類關系與和諧、公平的法律作出了認真的思考,同時也成為法律的維持者。一些青少年也開始把道德看作他們身份特征的一個重要部分,他們希望成為一個誠實、公正以及關心他人的人,故中學時期是培養學生法治觀念的關鍵期。
在教學內容中,法治教學內容單一,設置的教學結構也不盡合理,也很少有學校設計專業的法治任課教師。從法治教育的教材來看,農村法治教材使用的一般為國家統一的教材,偏重對學生法治教育的理論教學,并沒有向學生普及更加全面的生活化的法治教育,更缺乏對學生法治觀念的培養。
由于青少年所面對的社會環境的復雜性,他們逐漸形成對家庭、同伴和更廣泛的社會(如學校系統等)中不同的道德規范和要求的認識。考慮到他們所面對的不同對象和所處的多重環境的影響,青少年道德發展的模式會呈現出一定的個體差異。在中學階段,學生的思想還不成熟,思想意識并不穩定,這時是培養他們道德法律觀念的關鍵時期。通過一定的互聯網法治教育,可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法律觀念,幫助其擁有更加健康的心理狀態,培養出更加優秀的人格品質。良好的思想觀念和行為習慣是一個人立足社會的根本所在,只有在中學時期讓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才能讓學生今后在社會中更好地健康成長。每天因為安全事故,無數的生命死于非命,所以我們應該讓學生有這樣一個理念:“人民生命高于天,人民利益重如山。”要讓學生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具備基本的交通安全意識,例如行人應當在人行道內行走,沒有人行道的靠路邊行走,等等。
互聯網所具有的信息化、數字化的特點,在一定程度上大大豐富了教學的途徑,對于中學生的法治教育同樣如此。多邊性、共享化的互聯網為農村中學生法治教育提供了多種平臺方式,打破了舊有的、單一的傳統法治教育的模式,令法治教育從難以實現變為觸手可及。互聯網讓學生獲得知識的途徑不再僅局限于從課本上獲得,而是可以通過多種多樣、豐富有趣的方式學習法治知識,這樣既能使學生對學習法治知識有了更高的積極性,又能使法治教育得到了更好的普及與完善。
互聯網使農村和城市的教學差異縮小,打破了農村法治教學封閉單一的局面。學生可以通過新聞、視頻、文章等不同形式多方位地受到全面的法治教育。向學生宣傳法治知識的時候,應該配合視頻、圖片,讓學生有機會體驗相關的經驗,這樣是最好的。
總而言之,在“互聯網+”的背景下,農村中學生的法治教育打破了過去的傳統教學方式,同時解決了許多的農村中學生法治教學存在的問題,使農村法治教學走上了一個新的臺階,也在幫助解決一部分突出的社會問題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1]李曉雪.當前中學生法治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6.
[2]王 靜.當代西方社會思潮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