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園春
摘 要:素質教育背景下,語文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重視課本知識教學,還應該讓學生在親身實踐過程中體會真實情感,并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品格,為實現學生綜合和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學生;真實情感;良好品格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沒有親身經歷又怎能有真情實感?
重陽節前夕,為了對學生進行心中有他人的教育,對學生進行孝敬長輩的親情教育,我就組織了這樣一項活動——我為長輩洗腳。記得星期五當我把這幾個大字寫在黑板上時,教室里炸開了鍋,“老師,你怎么布置這樣的作業?”我知道這時任何解釋都是多余的,我只強調一點:“每人必須認認真真去洗一次腳,并把自己的感受寫下來?!?/p>
星期一,孩子們返校了。當我把“我為長輩洗腳交流會”這幾個大字寫在黑板上時,教室里沒有了當初布置這項作業時的喧鬧,而變得異常安靜。交流會開始了,孩子們一個個爭著發言。
有的說:“老師布置這項作業時,我覺得非常好笑,但當我為爺爺洗完腳后,我再也笑不起來了。”
有的說:“當我握著外公那干癟、瘦骨嶙峋的腳時,我的眼眶濕潤了?!?/p>
“當我輕輕為媽媽搓洗著腳時,媽媽哭了……”
從第一個孩子發言到最后一個,我的眼睛一直都是濕濕的。我第一次感到教育的作用。
帶著哽咽的語氣,我又給孩子們講了“黃香溫席”“陳毅為母親洗尿褲”等故事,使孩子們懂得了孝敬長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使孩子們明白了“百善孝為先”的道理,使孩子們體會到了一個小小的舉動,勝過千百個口號的作用。
學生有了體驗和感受之后,我讓學生以《我為長輩洗腳》為題寫作文。孩子們埋頭寫作文,一氣呵成,往日那種一到寫作文皺眉頭的現象不見了。
1.培養克服困難的習慣
我們應該了解自己的學生現在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凡是學生自己能做的,即使有一定困難,也要讓學生自己去做。因為學生只有完成任務他才能感受到克服困難而成功的喜悅,從而增強自信心,變得自強起來。
2.培養自信和尊重他人的品質
要特別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幫助學生發展自尊感,樹立堅定的自信心。因為學生自我評價往往依賴于成人的評價,成人以肯定與堅信的態度對待學生,他就會在幼小的心靈中意識到:別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
3.培養獨立的人格
獨立性強的人有明確的目標,并用這個目標來支配和調節自己的行動,不指望別人的幫助,不受別人的暗示,能夠主動地做事,有想把事情做好的熱情。對學生來說,需要發展兩種獨立性:一種是日常生活中的獨立性,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另一種是精神活動方面的獨立性,如人際交往的積極性、自信心等。
4.促進身體健康
這是培養學生良好性格的重要基礎。一個身體虛弱的學生對自己的身體沒有信心,心情不好,必然怕這怕那,對人、對事積極不起來,性格就很難堅強起來。相反,學生的身體素質好,有信心,有勇氣,就容易培養起自強的性格。
5.培養愛心
要讓學生懂得做父母的艱辛,我常常把生活上的艱辛適當地告訴學生,讓他們從小就知道生存的艱辛。讓他們學會感恩,愛自己的父母。同時也讓他們明白權利和義務,讓學生在生活中體貼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是對他們的成長有好處的。也能讓他們克服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惰性,克服學生的依賴性,這樣做對學生是有好處的。
總之,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主要是將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緊密結合,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倡導學生對課程的自主選擇和主動探究,以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團結合作的精神及創新能力。我們要不斷探索,不懈努力,從自己做起,培養他們在親身體驗中擁有真實情感和養成良好品格,嫩苗終究會長成參天大樹的。
[1]陸彩峰.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優秀品格[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3(2):198.
[2]戴韻潔.創設情境,讓學生在真切體驗中情感得到升華——以《“從現在開始”……》一課為例[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6(31):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