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仙飛
【摘要】近年來,我國民辦高校得到了快速發展,為我們各項社會事業發展提供了人才保障,但民辦高校內部管理中存在的財務風險,制約著它的健康、持續發展。介于這種狀況,民辦高校最好的應對策略,就是依托內部控制體系,通過一系列的內部自我約束、規劃、控制等方法,提高財務管理水平,應對和規避財務風險問題,為實現自身的發展提供保障。本文從民辦高校所遇到的財務風險問題入手,分析形成原因,以內部控制為依托,探討科學有效的防范、規避民辦高校財務風險的措施。
【關鍵詞】民辦高校 內部控制 財務風險
一直以來,民辦高校取得的國家財政資助十分有限,采取自行承擔盈利和虧損的運營方式,在運營經費籌集難度大的基礎上,高校內部的資產管理不完善、風險意識缺乏、銀行貸款失控等問題都易造成財務風險,嚴重制約了高校發展戰略的實施。
一、民辦高校發展現狀
在民辦高校創立初期,都是依靠個人或社會投入大量資金創辦的,自80年代民辦高校起步至今,國內民辦高校已經超過四百所,已然經成為國內高校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規模不斷擴大,在校生人數日益增多,又無法足額獲得國家資助,民辦高校內部財務管理也逐漸越發復雜化,容易出現各種財務問題,傳統的財務管理模式和對財務管理風險的認知,已經不足以保證民辦高校內部的財務正常運轉,民辦高校財務風險管理的短缺,除了抑制高校自身的發展之外,也制約了祖國的教育事業發展。
二、財務管理不足形成的財務風險
(一)資產流失造成財務風險
在民辦高校財務管理的工作中,民辦高校在資產管理的問題上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對貨幣資金方面的管理,部分民辦高校內部存在挪用、貪污公款等經濟犯罪行為,造成該問題的原因在于一些民辦高校內部的財務職位沒有配備合格的人員,沒有貫徹財政部發布的《內部會計控制規范》明確要求的“不相容職務分離”的要求,造成財務風險。第二部分是固定資產缺乏管理造成流失,具體體現在沒有明細的賬目和完善的管理制度,例如微機室的電腦在使用后沒有登記,單位的教學器材或桌椅等沒有相應的負責人進行監管,一旦出現了損壞或是丟失的情況,就無法進行相關責任的追究和賠償。另外,針對高校內的器材錯誤的使用規范,導致使用壽命縮短,也會一定程度影響了功能的發揮。
(二)因生源不足造成的財務風險
風險管理包含了風險預測、風險評估、制定政策和當風險發生時的應對措施,其目的是為了將風險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最近幾年,在考生資源充足的情況下,高校招生每年都進行的比較順利,生源可以得到滿足,而受到高中生畢業分流和國家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我國高考生的數量正在逐漸下降,當民辦高校的生源無法得到滿足的時候,高校達不到預期的財務收入(學費等款項),財務危機就會顯現出來,部分民辦高校缺乏風險意識,對上述的生源缺失風險不夠重視,沒有制定應對策略。
(三)銀行貸款失控造成財務風險
向銀行貸款,這一舉債的行徑是多數民辦高校建設、發展的催化劑,我國有相當一部分民辦高校是通過適度舉債來實現高校的跨越式發展,而學校所欠下的債務,其實是高校提前將預期收入透支,因此,學校必須將舉債規模控制在預期收入的范圍之內,若是預期收入無法和償還銀行的貸款持平,那么必將會造成民辦高校的財務風險,最終陷入過度舉債的泥潭。
一些民辦高校,就因過分高估了自身的發展前景,對學校發展中存在的風險認識不足,導致最后瀕臨倒閉,例如北京某所民辦高校,原本發展平穩,就是因為對自身發展制約條件估計不足,高估了發展勢頭,盲目貸款,最終導致欠下上億債務,一度瀕臨破產。
三、基于內部控制的財務風險管理對策
(一)加強民辦高校資產管理
基于內控針對高校資產的管理完善,首先對高校內部財務部門的工作人員進行專業地重新整編,明確每個員工的職責,根據“不相容崗位分離”原則,區分總賬會計、成本會計、往來款會計、出納員等,在崗位之間形成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的機制,如此可以有效地阻止貪污、挪用公款等經濟犯罪發生。此外,針對固定資產建立健全的流程和制度,實施固定資產調用全過程登記管理,上到設立固定資產管理部門,負責對整個高校的固定資產進行統籌管理,中到高校下屬學院設立固定資產管理人員,與固定資產管理部門協同管理本學院的固定資產,下到個人對自己領用的固定資產履行保管和維護的責任,以部門——管理人員——個人三點一線式進行三級管理,管理部門及下屬管理人員,定期對固定資產進行盤點和清理,從而有效防止固定資產損壞、丟失。
(二)提高生源風險的內部控制
針對上述問題講到生源風險,民辦高校要重視、加強對學校內部的分析和對市場的預測,以及預測畢業生就業行情,根據每一年畢業生就業率、以及在保證資源可以合理分配的前提下定制招生方案,同時加強師資力量,增強辦學實力,例如與一些企業進行合作,通過提高本校學生就業機會,來吸引更多的生源報考,在生源和國家政策都發生變化時,使自身依然能保證生源量,保證每年財務收入,方可規避生源流失所帶來的財務風險。
(三)嚴格控制銀行舉債
貸款是民辦高校提前透支預計收入,過度的舉債會影響民辦高校的持續發展,因此需要嚴格控制貸款,降低學校的利息負擔,在內控管理的視角上,高校內部貸款后要嚴格控制貸款使用方向,堅持專款專用原則,確保貸款資金用在既定項目中,杜絕使用貸款進行與項目無關的消費支出活動。
高校管理者應科學預測高校未來發展空間,確保高校償還能力,對貸款的可行性、必要性進行嚴格審核,控制貸款規模,杜絕盲目舉債行為。此外,民辦高校要盡量將短期貸款轉為中長期貸款,從而分解還款壓力,緩解債務風險。
例如,吉林某民辦高校,2009年向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工商銀行四家銀行提出申請,以中國銀行為主,將現有的存量短期貸款,改為長期貸款式的債務重組,兩個月以后便完成了‘短改長債務重組,取得四家銀行期限20年,規模16億人民幣的聯合長期貸款,并且還享受基準利率下浮的優惠,此后,每年該民辦高校都以不影響自身建設和發展的前提下還款,既規避了自身的債務風險,又實現了自身的發展戰略。
四、結語
財務風險管理對于民辦高校的發展和教育事業的發展,都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民辦高校要通過內控管理固定資產,加強風險管理、嚴格控制高校舉債等有效對策,降低財務風險發生幾率,從而越辦越好,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更多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歐陽瑞聰.財務風險管控視角下的高校內部控制[J].財會學習,2017(2):24-25.
[2]郭志丹,唐穗,傅揚.基于財務風險管控下的高校內部控制研究[J].當代經濟,2017(3):34-36.
[3]趙雅麗.高校財務風險管理及內部控制的相關探討[J].經濟研究導刊,2017(17):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