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飛飛
摘要:隨著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及人民生活質量的改善,城市居民對旅游的需求日益突出,鄉村旅游作為一種新興的旅游方式,受到了較大的關注。同時,城市發展過程中存在污染嚴重、交通堵塞等問題,促使旅游需求向鄉村轉移,為鄉村的旅游發展創造了非常好的機遇。但是我國鄉村旅游也存在著一些問題,本文將探討我國鄉村旅游存在的問題以及針對問題提出發展策略,以供借鑒。
關鍵詞:鄉村旅游;問題;發展策略
一、鄉村旅游的含義及發展歷程
鄉村旅游的內涵主要由兩個要素構成:其一,鄉村旅游的地點是在農村地區;其二,鄉村旅游以鄉村的特色吸引游客。鄉村旅游有豐富多彩的形式,如自然風光游、民俗風情游、鄉村農場游等。
鄉村旅游可追溯至十九世紀中葉,其源于歐洲。工業革命后,人們不再被繁重的勞動所壓迫,有了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去游玩,于是英國、西班牙、意大利等國先后出現了各式各樣的鄉村旅游。鄉村旅游的快速發展是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北美地區。我國鄉村旅游的起源很早,但發展卻較晚,最早出現的鄉村旅游是農村居民之間的走親訪友,正式的發展開始于20世紀80年代,隨著城市經濟體制的改革成功和農村改革的開始,農村旅游的規模逐漸擴大,尤其是在小長假期間,前往農村旅游的人數大量增加。鄉村旅游不僅經濟性可觀,而且交通十分便利,因此受到了大量游客的青睞。近年來,鄉村旅游的發展還受到了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
二、我國鄉村旅游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缺乏規范化管理
鄉村旅游的盛行刺激了一部分人的商業頭腦。在我國農村許多地區,當地政府對鄉村休閑旅游的開發并沒有科學的管理理念,過度地開發旅游資源,接連開發的旅游景點,雖然能夠吸引大量游客到訪,但是管理不當也使農村旅游區域越來越混亂。而且鄉村休閑旅游的建設都是千篇一律、旅游產品“同質化”的問題日漸突出,使得游客喪失了對鄉村休閑旅游的興趣。同時,缺乏規范性管理的建設也造成了不必要的人力與物力浪費,這與新時期黨中央提倡的經濟可持續發展理念截然相反。
(二)服務經驗匱乏,服務意識淡薄
旅游業是服務行業的一個分支,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旅游行業本身就是服務業的一種。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旅游業服務提出了更高的標準。但是,就我國目前的鄉村休閑旅游狀況來看,從事旅游的相關工作人員大都不是專業人員,缺乏對旅游知識和相關服務的認識,服務意識比較低下,文化素質整體不高,也缺乏必要的旅游管理技能,阻礙鄉村旅游業發展。
(三)生態環境破壞嚴重
提到農村,不少人腦海中就會浮現出青山綠野、溪水環繞、鳥兒成群的場面,但是隨著鄉村休閑旅游的不斷發展,許多農村已經改變了原有的淳樸場面,更多的是遍地垃圾、湖水散發陣陣惡臭…這對游客的心情也造成了一些影響,也與鄉村休閑旅游最初建設的本意相悖。有數據顯示,我國農村九成以上的休閑旅游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環境污染問題,并且當地居民和政府針對這些問題也沒有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
三、我國鄉村旅游的發展策略
(一)打造特色景點,重視旅游線路設計
結合當地的文化資源特色,打造人文特色景觀,用文化吸引游客。另外,充分利用鄉村生態這一主題效應,將特色文化經典與自然生態經典串聯作為特色旅游線路,突顯鄉村生態產業發展和生態建設的優勢,發揮其生態品牌效應。用生態揚名,借生態招商,以生態聚財!打造如生態果林景觀、沿山生態觀光林帶景觀等,塑造村莊特色空間,建設好旅游集散中心、游客服務體驗中心等服務設施,將旅游產業作為村莊的主導產業,以消費服務為杠杄,帶動鄉村旅游,刺激就業需求、促進鄉村服務業發展和經濟增長。
(二)保護鄉土資源,傳承民俗文化
鄉村休閑旅游之所以能夠在旅游市場脫穎而出,根本原因是其具有傳統旅游景點不具備的鄉村色彩、鄉土文化、民風民俗,這些正是鄉村休閑旅游吸引廣大游客關鍵,同時也是其生命力旺盛的根本。要想使農村地區經濟可持續發展,必須足夠重視對鄉村特有文化的保護。鄉村休閑旅游的建設并不是一個簡單的工程,需要當地政府與居民的積極配合,認清當地資源的價值,用自己特有的文化去吸引游客,而不是根據游客的要求肆意改造當地傳統農業模式。
(三)依托傳媒力量,推廣鄉村休閑旅游
鄉村旅游資源的開發是一個復雜而系統的工程,涉及到生態經濟、環境保護、人文地理、基礎建設等多方面的專業知識。即使政府加大對當地鄉村體閑旅游景點的建設,如果沒有一定數量的游客去參觀,也很難推動經濟的發展,甚至有時候連收回成本都是一個問題。所以,要對該農村地區旅游景點的宣傳和推廣工作給予足夠重視,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借助包括網絡新媒體在內的傳媒力量,將該地區特有的人文景觀、資源特色、自然環境進行全方位的宣傳,同時提高當地農民的素質和服務理念,必要時可以在鄉村體閑旅游開展前期實行免收門票或者門票打折的對策,吸引更多游客觀光,進而實現該地區經濟的穩步發展。
(四)旅游的產業化發展,推進產業融合、打造美麗鄉村品牌效應
依托鄉村現有的糧油耕種、畜牧養殖等傳統優勢產業,進行農業生產轉型升級,大力發展以體驗農業、民俗文化為核心的鄉村創意旅游業等第三產業,使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農村和城市找到最佳結合點,促進第一產業、第三產業有效互動發展,推進產業融合。依托田園生態環境打造多元旅游度假活動,發展休閑觀光農業、森林旅游和旅游相關配套服務業,培育農業觀光、農事體驗、鄉村度假、鄉村養老等多種類型的鄉村旅游產品,形成具有品牌特色的鄉村旅游產業,拓展農民就業空間。
結束語
我國的鄉村旅游依舊處于起步階段,需要經過不斷的總結分析進行完善。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轉型升級,居民對精神生活的追求日益提高,極大地促進了我國旅游市場的發展。在此蓬勃發展之際,要對鄉村旅游存在的問題進行及時改進,促進鄉村旅游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范書暢.城郊鄉村旅游新規劃與發展研究[J].建材與裝飾,2017(52):66-67
[2]樊茜.我國鄉村旅游開發的現狀、問題及政策支持研究[D].西北大學,2017
[3]李娜娜.我國鄉村旅游的發展現狀及對策探究[J].時代金融,2017(33):291-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