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楠
摘要:隨著文化事業的不斷發展,文化志愿服務將逐漸成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文化志愿服務對增強公共文化服務發展動力、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都起著重要的作用,本文通過闡述汕頭市文化志愿服務開展的實踐現狀,探討文化志愿服務開展的實踐意義以及社會影響力。
關鍵詞:汕頭市;文化志愿服務;品牌
文化志愿服務的高質量發展成共識。我市積極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廣泛參與文化志愿服務,通過政策引導、打造品牌、壯大隊伍等一系列措施,文化志愿服務呈健康常態性發展。通過多樣化的活動營造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從而達到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水平。
一、我市文化志愿者隊伍的建設
(一)我市文化志愿服務隊伍發展概況
我市于2008年啟動文化志愿服務隊伍組建工作,汕頭市圖書館文化志愿服務小分隊率先成立,同時制定了《汕頭圖書館文化志愿者管理辦法》,開始開展讀者借閱服務等志愿活動。2011年,市圖書館文化志愿者服務隊正式掛牌,2014年,廣東省文化志愿者汕頭市分隊成立,這一年我們志愿隊伍從2支增加到16支。隨著隊伍不斷壯大,志愿者類型也從剛開始的以在校學生為主力逐漸擴大、吸收一批熱愛公益事業和文化藝術的專家、學者等各行各業專業人士,這一年注冊了1216名志愿者,骨干人員175人。2014年到現階段我市文化志愿服務呈常態化發展,文化志愿者隊伍日益壯大,截止2018年5月20日,我市有文化志愿服務隊伍28支,志愿者5186名,累計開展文化志愿活動近萬次,受益群眾高達近百萬人次。
(二)強化組織領導,建立完善的文化志愿服務組織架構,精心組織文化志愿服務工作。
我市參照省的做法,結合我市文化工作的實際,分單位、分層級建立健全了全市文化志愿工作的領導機制,成立了“廣東省汕頭市文化志愿者分隊”,由市文廣新局分管領導擔任分隊長,各區(縣)文廣新局分管領導和市局業務科室人員為組成成員,辦公室設在市文化館。市文廣新局高度重視文化志愿服務工作,將開展文化志愿服務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集中全市文化力量加快推進文化志愿工作發展,為開展各項志愿服務工作奠定了的基礎。汕頭市文化志愿者深入生活、深入群眾,充分調動廣大干部職工參與志愿服務的積極性,組織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活動,文化志愿者隊伍日益壯大,文化志愿服務活動蓬勃發展。
二、開展多樣化的文化志愿服務的實踐現狀
汕頭市文化志愿服務分隊堅持面向基層、重心下移,把開展文化志愿服務作為文化領域推動學雷鋒活動常態化的有效手段。從群眾實際文化需要出發,組織文化志愿者開展了多樣化的文化志愿服務活動,形成了一批不同類別、不同風格、特色鮮明的基層文化志愿服務活動品牌。
(一)文化志愿服務服務活動多樣化
汕頭市文化志愿服務分隊一直以活躍群眾文化生活為主線,努力提供豐富多彩的文化食糧。以2017年為例,我們先后組織開展了周六賞曲、非遺講壇、文化大講堂、文化惠民、非遺文化進校園等活動將近2000場次,受益群眾超過40萬人次。從2014年的“我們的中國夢”、“文化志愿服務基層行”等系列活動,到2015的“文化志愿服務進社區暨‘大手拉小手文化志愿服務進鄉村”;2016年的“文明汕頭·志愿同行”市文化志愿服務系列;2017的“文藝基層行·惠民助創文”學雷鋒志愿服務中的“周六賞曲·潮樂小戲臺”;以及2018的“百場潮劇進校園”等等。
(二)樹立文化志愿服務品牌活動。
把潮汕特色文化與文化志愿服務相結合,創設并打造文化志愿服務品牌,對于公共文化服務發展和文化志愿者形象提升具有重大的意義。實踐證明,廣泛開展基層文化志愿服務活動是繁榮發展城鄉基層文化的有效方式,有利于引導人們去服務他人,有利于推動群眾性文化活動廣泛深入開展,有利于充分發揮人民群眾文化創造的積極性,有利于吸引優秀文化人才服務基層,壯大基層文化人才隊伍。
1.品牌活動之一“汕頭文化大講堂”系列講座
“汕頭文化大講堂”文化志愿服務系列講座,于2015年1月至今不間斷地每兩周開展一期,累計共舉辦70場次,參與群眾超15000人次,反響熱烈。講座以“弘揚潮汕文化”為主題,秉承“弘揚潮人優秀文化,傳播當代先進文化,豐富市民文化生活,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宗旨,邀請國內與本地的專家學者等主講,聘請多名汕頭市非遺傳承人及專家學者作為顧問。
2.品牌活動之二——“種文化”免費系列培訓
免費培訓班的開設是提升文化志愿服務的一項基礎性、接地氣的工作,也是一項民心工程,以汕頭市文化館為例,該館以現有的資源做為依托,不間斷地推出不同門類的培訓項目。培訓課程涵蓋潮劇演唱、燈謎、鋼琴、珠繡潮繡、舞蹈、燈謎培訓等20多個不同類別,盡最大限度滿足不同層次、不同年齡、不同愛好的群眾需求。我館從2014年至今五年來,每年常態性開展兩百多場培訓的文化志愿服務,累計受益群眾超5千人次。
3.品牌活動之三——非遺文化進校園
我市文化志愿者將潮劇表演及剪紙技藝兩項非遺項目作為課程內容帶進校園,邀請潮劇名角進駐市飛廈中學、市長廈小學、市第十二中學等各大中小學課堂,為師生講述潮劇歷史及表演形式、表演技巧等,2018年更有“百場潮劇進校園”的志愿服務活動。“剪紙進校園”文化志愿服務項目,邀請剪紙傳承人進駐市東夏中學、市聾啞學校和市金暉小學,為學生手把手傳授剪紙技藝。
三、提高文化志愿服務的社會影響力
組織開展影響力大的文化志愿服務活動是打造文化志愿者名片的一條重要途徑。一方面要下大力氣,組織創作班子,創作精品力作,積極吸收鄉土文化和民間文藝智慧,推出符合大眾口味的文化精品。另一方面,要根據群眾需求,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充分發揮文化館、圖書館、體育館、博物館等場所開展文化活動。其中知名人士的參與取得的社會效應成倍增長,為此,動員社會工作領域的專家學者、藝術家等社會知名人士參加志愿服務,能迅速、廣泛地將文化志愿服務的理念推廣到公共生活的各個領域。其次,是媒體的力量,充分發揮微博、微信和手機客戶端等新媒體平臺的傳播特色,在新聞媒體上,通過文字、圖片、音頻和視頻等相結合的全媒體形式宣傳文化志愿服務活動,提高文化志愿服務的公信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大力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發展文化事業,文化志愿服務蓬勃向上發展,這需要大家自覺性地參與并有效地開展。在文化志愿服務工作不斷創新下,志愿者的文化藝術才華方能發揮到實處,進而推動文化志愿服務工作,推動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
參考文獻:
[1]杜燕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文化志愿服務工作的實踐和創新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