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代。但與此同時,國際環境動蕩不安,以及最近美國對華的貿易戰爭等,都給我國的經濟發展帶來了諸多不利因素。在我省召開的第十三次黨代會就指出了陜西省近年來發展的各項不足之處。本文駐足陜西自身的發展情況,針對黨代會提出我省所面臨的問題,結合 SWOT分析法,通過 SO、 ST、 WO、 WT戰略選擇來促進陜西全面發展。
關鍵詞:新時代;共建新生活;SWOT
一、優勢分析(Strengths)
(一)地理優勢
從我省的地理位置來考慮,其不僅是連接了歐亞大陸的中心,也是能夠轄射全國諸多省市的中間城市,它聯接東西,貫通南北,其位置剛好處于大陸的中心,這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使我省到全國其他城市的物流半徑大大的縮短,同時也極大的降低了運輸成本等,這些都使得陜西成為了我國十分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我省陸上絲綢之路起點的區位優勢極為突出,已經成為了內陸開放的新高地。
(二)資源優勢
陜西省礦產資源豐富而且有明顯的地域特點。陜北和渭北能源礦產、鹽礦、水泥灰巖等資源豐富,關中金屬水熱資源豐富,而陜南地區的有色金屬貴金屬以及非金屬礦產十分豐富。在我省已探明的礦產資源儲量價值占到了全國的三分之一,總排名穩居全國第一。
二、劣勢分析(Weaknesses)
(一)區域發展不均衡,貧富差距加大
我省目前三大經濟區域存在明顯的不均衡性。在新形勢下,我省經濟增速總體呈現了回落的態勢,三大區域的經濟發展還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分化,與此同時,貧富差距也在逐漸加大。由于社會財富的分配不均,少數人的財富增長達到邊界,而大多數人的財富卻由于市場的狹小、產業結構單一,缺乏更多的就業機會而不能增加,從而造成了社會福利的整體降低。缺乏可持續增長動力的城市在居民財富的增長也變得不可持續。
(二)產業結構不合理,優勢產業鏈不完善
陜西省作為一個能源大省,其經濟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能源工業,就能源化工產業這一項的產值曾一度就占據了工業總產值的“半壁江山”。再加上國家能源供給側的改革,使得石油、煤炭等價格走低,這給我省經濟的增長帶來了不確定性。另外,關中、陜北、陜南三大區域所擁有的優勢產業鏈不夠完善,不能夠對其他地區起到高效的輻射帶動作用。這一系列問題為我們共建陜西新生活又增添了新的難度。
三、機遇分析(Opportunities)
(一)國家戰略的機遇
我省應牢牢抓住“一帶一路”建設的發展契機,這將能夠促進陜西與歐亞沿線各國的經濟交流、合作深入,在拓寬彼此發展空間的同時,實現雙方共贏互惠,從而推動陜西追趕超越奔向小康的步伐。
(二)深化改革的機遇
在改革開放的這四十個歲月里,我國改革的步伐不斷推進,快速的經濟增長使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不斷上升,綜合國力躍居世界前列,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同時,黨中央和我省也出臺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及方案,有序的開展了一系列改革試點,這為我省的全面發展帶來了重大的機遇,也為我省共建新生活,邁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增添了新的活力。
四、威脅分析(Threats)
近年來,我國的發展仍然處于一個有較大提升空間的重要戰略時期,各個領域的新興產業鏈及其吸納就業的能力在不斷變多、增強,這就為共建我們美好的新生活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但有些問題不容樂觀,當前全球能源價格低位徘徊,國際經濟金融市場動蕩不安等外部環境短期內難以得到積極有效的改變。
綜上分析,陜西共建美好新生活既存在明顯的優勢和機遇,也面臨著眾多的劣勢和挑戰。下面我們通過SO、ST、WO、WT的組合,從而得到相應的戰略選擇。
五、SO戰略:緊抓歷史機遇,充分發揮優勢
我省有著明顯的地理優勢及突出的能源優勢,再加上國家給予的政策紅利,我們應緊抓外部這些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從而快速發展陜西經濟、文化、教育等各個方面,為共建新生活打好基礎。為了“一帶一路”戰略的貫徹落實,我省應加強各方面的基礎建設,優化城市品質升級硬環境,讓群眾們的生活更加便利,同時,還需優化我省的金融、生態等環境,完善相關的政策法規,讓群眾們的生活更加舒適。最終,為“一帶一路”戰略裝上強勁的引擎,讓我們離新生活目標的實現更近一步。
六、WO戰略:進一步深化改革,促進我省產業結構平衡發展
以共建新生活為目標引領,以解決現有的區域發展和產業結構不均衡問題為導向,利用擴大開放及自貿試驗區建設的機會,倒逼陜西各方面的深化改革。另外,我省還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產業與貿易結構,使社會財富的分配更加合理,避免貧富差距加大及一系列社會矛盾的激化。[1]
七、ST戰略:不斷發掘自身優勢,努力克服各種威脅
我省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和資源優勢,我們應勇于創新,善于創新,在發揚已有優勢的基礎上,還應不斷發掘自身新的優勢。例如,可以發揮陜西的教育資源優勢,努力培養一大批具有創新能力的科學家及學科帶頭人并加快從人才資源向人才資本的轉化,達到促進就業增收的目的,讓群眾的生活更寬裕,從而也為陜西經濟的發展增添了不竭的動力。[2]因此,在各方面優勢的支撐下,雖然我省面臨著諸多的挑戰和威脅,但我相信,在勤勞、勇敢又勇于創新的陜西人民的努力下,一定能夠克服重重困難,最終共建陜西新生活并順利的邁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
八、WT戰略:抗御威脅,積極取長補短
我省應該著眼于外部宏觀環境,充分發揮政府的能動性,積極主動地制定并出臺服務于“一帶一路”戰略的相關政策法規,保證“政策先行”,為規范整體發展格局奠定基調,只有主動的融入國家戰略,緊緊抓住機遇,積極的取長補短,為人民解決一系列重點難點問題,才能讓群眾們的生活更加舒心。[3]同時,我省還需盡快完善陜西發展相關政策。雖然陜西面臨的威脅和挑戰是復雜的也是嚴峻的,但是,只要大家拿出實干的勁頭來,堅持低調務實不張揚,擼起袖子加油干,挽起褲腿加快干,撲下身子埋頭干,甩開膀子拼命干,在新常態下,抓住發展機遇,努力發揮后發優勢,我省一定可以取得新的突破,最終共建我們的美好新生活。
總之,以“一帶一路”為機遇,以經濟結構調整為主線,以體制、科技、旅游和意識等方面的創新為動力,充分利用 SO、 ST、 WO、 WT戰略選擇,這對于加快我省經濟跨越式發展,共建陜西的幸福新生活并最終順利邁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宋耀輝.陜西省經濟發展質量評價[J].經濟與管理,2017 33(4):461
[2]姜巍.改革開放以來陜西省經濟增長因素實證分析[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 1(24):34
[3]張原.借力“一帶一路”戰略打造內陸型改革開放新高地--基于陜西省西安市的探討 [J].財政監督,2018(01):103
作者簡介:馮敏(1989-) ,男,漢族,陜西榆林人,現為中共陜西省委黨校,中共黨史(含黨的學說與黨的建設)專業,2016級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