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利軍
摘 要: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地方本科院校機械類專業也面臨全面的改革。在當下地方本科院校機械類專業教育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模式以及理念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并無法滿足學生學習、發展的需求。因此,基于教學改革的背景,地方本科院校機械專業教學需要結合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來提升教學效果,為學生未來的發展夯實基礎。本文針對機械類專業教學中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實踐策略進行探究。
關鍵詞:地方本科院校 機械類專業教學 應用型人才 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9(c)-0209-02
在素質教育理念的背景下,要求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要形成良好的專業知識背景,還需具備良好的學習能力,擁有較大的知識潛力,并成為符合現代社會發展的復合型人才。因此,地方本科院校應以素質教育為基礎,結合有效的方式來提升機械類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有效性,以此讓學生更好地服務于社會,充分發揮自身的價值。
1 地方院校機械類人才培養模式分析
1.1 機械類專業教學人才培養方案無法滿足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在逐漸發生變化,并且在當今社會,個體終身都在從事一種職業、一項工作的概率愈發變小。所以,人們的職業適應能力與遷移能力對人們適應自己崗位變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以及作用。也正是因為這樣,人才的職業適應能力和遷移能力已經成為人才培養的首要思考內容之一。在現階段機械類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傳統的培養方案已經不能順應時代發展,無法滿足于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機械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逐漸朝著模塊化的方向不斷發展著,可以細致劃分為專業課程模塊、選修課程模塊、基礎課程模塊以及公共基礎課程模塊。其中,專業課程模式、專業基礎課程模塊以及公共基礎課程模塊是學生學習基礎理論知識的主要內容。而選修課程模塊則可以幫助學生開拓自己的事業,豐富學生的知識面,為學生提供一些機械類方面的新技術與新理論。而在機械類的寬口徑技術領域之中,卻缺乏明確的培養目標,沒有認清專業發展的方向,缺少對學生職業化的培養[1]。
1.2 機械類專業教學中實踐教學環節相對缺少
在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要求地方本科院校在日常教育教學過程中需重視實踐教學,以此來提升學生自身的實踐運用能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針對實際教學環節不能低于總學時的25%,而在實際教學中,地方本科院校的實際教學環節所占用的學時遠沒有達到要求的標準。并且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在實踐教學環節中仍側重于對理論教學的驗證,學生在相關實驗中自身創新能力無法得到有效的培養,且實驗教學中,教師所運用的教學手段也相對滯后[2]。
1.3 學生自身缺乏創新能力以及實踐能力
在當下地方本科機械類專業教學中,部分學生受到傳統教學觀念以及模式的影響,在學習過程中仍依賴于教師,學習意識還停留在教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的層面上,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并缺乏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而教師在專業課程教學設計方面,觀念相對落后,使得教學內容過于陳舊缺少創新,進而對培養學生自身的解決問題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產生影響,無法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對學生未來的發展產生嚴重阻礙[3]。
2 地方本科院校機械類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實踐策略
2.1 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層次定位
地方本科院校在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時,需要以區域經濟為中心,在面向全國、全省時需要明確其服務領域。針對專業發展方向而言,需重點分析其區域經濟發展對相關人才的需求,根據區域經濟發展的趨勢與走向,來設置相關專業,并及時調整專業的方向,在課程體系、教學內容以及培養目標方面進行合理調配,進而在不斷發展自身的同時,滿足社會、市場的需求?;诖耍胤奖究圃盒獓@工程應用型為核心,在技術性的視角下來健全、完善應用型人才培養策略,注重優化教學內容[4]。將學生的基礎理論知識學習與學生技術能力實踐進行有機結合,以此來不斷培養學生自身的實踐能力以及創新意識,為以后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2.2 注重優化課程體系結構
機械類專業教學中所涉及到的課程包括專業課程模塊、專業基礎課程模塊、公共基礎課程模塊。這三個模式是學生學習知識理論體系的主要途徑,讓學生具有良好的知識理論結構,并為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研究和學習夯實基礎。而針對專業選修模塊,它具有一定的職業背景,其模塊內容較為靈活與柔韌。在實際設置專業選修課程模塊課程體系的過程中,需要以區域經濟發展與市場環境需求為基礎,對其體系進行不斷更新和調整。例如機械類中機械設計制造與自動化專業的學習,針對專業選修模塊可以劃分為兩個不同的選修模塊[5]。比如機械制造與自動化模塊、機械設計與自動化模塊,學生可以結合自身的學習情況以及對未來發展方向的展望進行選擇。另外,在教學進度分布方面,可以設置為:1~6學期進行相應的專業課程模塊、專業基礎課程模塊、公共基礎專業模塊,而第7學期則進行相關的專業選修課程模塊的學習,最后一個學期則是進行實習與專業論文的寫作。
2.3 創新教學環節
學生的專業能力與技能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主要培育目標,也是機械類專業教學中的主要教學內容。
(1)確保英語課程學習的有效性。
針對機械類專業的學生而言,英語課程的學習對于學生未來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和影響。所以在學生整個大學階段中,除了相關的公共外語課程與專業教學課程之外,地方本科院校還可以進行,例如機械原理等雙語言教學,以此來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并提升學生對基礎理論知識的理解與記憶。
(2)確保計算機學習的有效性。
在機械類專業應用型人才教學過程中,無論是最基礎的CAD操作、微機操作等,還是中期的計算機語言程序設計、微機編程,還是到最后的單片機原理和三維實體等課程,地方本科院校應確保學生學習這些課程的有效性,以此讓學生適應社會的發展,跟緊時代推進的步伐。
(3)確保創新能力培養與實踐能力的培養。
學生在大學階段的學習中,地方本科院校應將對學生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的培養貫穿于整個大學學習中。例如:制圖測繪、機械設計、機械制造、零件設計以及工藝設計等,教師需要將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制定科學有效的實踐環節,并定期組織學生進行創新設計與制作。以此來培養學生自身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3 結語
綜上所述,在創新機械類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過程中,地方院校應不斷加大改革力度,重點優化教學實踐環節,在教學過程中秉承著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以此來提升地方本科院校培養專業人才的能力與水平,讓機械類專業學生能更好地服務于社會發展與建設。
參考文獻
[1] 張秀艷,程瑞.應用型本科高校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J].教師,2016(23):105-106.
[2] 李大勝,楊麗,王賢才.基于數控技術課程的機械類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17(1):121-124.
[3] 侯志偉,陳中.本科院校應用型機械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15):12-14.
[4] 曹鳳梅.應用型本科機械類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和實踐——以銀川能源學院機械類實踐教學為例[J].科技資訊,2016,14(28):127-128.
[5] 丁小兵,熊志宏.機械類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J].西部素質教育,2017,3(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