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芳
摘要:本文的研究是明確網絡文化基本內容以及分析網絡文化對大學生的影響,通過提出相應的對策,來提高我國網絡文化的建設水平。通過本文的研究得知,加強我國網絡文化建設水平可以從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正確面對西方意識形態滲透入手。通過對以上對策的實施,能夠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國網絡文化的建設水平。
關鍵詞:網絡文化;大學生;影響;對策
根據工信部《2017年電子信息制造業運行情況》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的手機總數達14.2億戶,比2016年的數量增加了5.4%,此外,手機的普及率達102.5部/百人,比上年提高6.9部/百人。另外,2017年,我國手機人均月流量為1.775GB,這一數據為2016年的2.3倍。在Wi-Fi基礎設施在公共場所普及之前,我國的人均月流量還將繼續走高。從這些數據不難看出,除電腦之外,手機、平板等移動終端成為人們上網的重要方式,上網也成為人們每天的生活內容之一。隨著我國互聯網應用范圍的不斷擴大,網絡文化以其獨特的形式逐漸融入到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對大學生的行為和思想產生了直接的影響。而大學生作為我國政治、經濟、科技等發展的后備力量,背負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責任,必須使之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正確引導,以免受到網絡中不良社會風氣和思想的影響。有鑒于此,本文的研究不僅對建設良好的網絡文化環境具有理論意義,同時還對提高我國大學生素質教育水平具有現實意義。
一、網絡文化概述
文化是人類文明社會發展的產物,而網絡文化是近年來隨著信息化水平不斷發展而產生的一種新興文化,網絡文化產生的基礎是網絡,并伴隨著網絡的普及而時時刻刻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它是傳統意義上的文化以網絡為載體在網絡世界的一種獨特的體現。網絡文化的內容通常是結合社會熱點事件、話題、現象等,運用特有的網絡文化符號進行包裝,進而達到對社會事件的觀點表達或者是宣泄某種情緒以及消遣娛樂的目的。網絡文化具有多元性、娛樂性、受眾面年輕化、更新速度快、傳播迅速等特點,由此對現代社會產生諸多影響,如促進互聯網科技發展、網民結構走向年輕化、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等。
二、網絡文化對大學生的影響
據《CNNIC第37次中國互聯網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12月,學生依然是中國網民中的最大群體,占網民人數的25.2%,而智能手機已成為大學生上網的最重要終端。大學生對手機有著嚴重的依賴,使用智能手機占據了大學生的大量時間。而網絡文化傳遞的信息良莠不齊,對大學生產生著深刻的影響。
(一)網絡文化影響大學生的學習方式
在傳統教育中,書本的知識承載量有限,并且各高校受師資力量的限制,導致了學生接受的教育機會并不均等,而網絡卻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機會不均等的現象。現今世界上流行的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聯通了世界各地的學習者。我國各高校,更為普遍的是大學生通過清華大學學堂在線MOOC平臺、北京大學華文慕課等平臺進行網絡學習,高校教師也通過職教云、學習通、云課堂等進行線上線下的課堂教學。當今的網絡學習資源極為豐富,大學生能夠通過手機利用APP的支持,更快捷地獲得學習資源,不再受到地域限制,也不再受時間的限制,并且可不限次數的回放。大學生可通過網絡平臺自主學習,改變了傳統單一的學習模式。在近年來科技文化的日新月異、飛速發展的迅猛勢頭下,網絡文化能及時反映與更新這些信息,突破了圖書、期刊等出版、更新慢的約束。很多大學生為滿足求知心理,網絡自然成為大學生進行學習的重要手段之一,網絡信息的廣泛性彌補了學習資源的限制,激發了大學生更多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二)網絡文化影響大學生的生活狀態
社會生活中各色網絡平臺為大學生的日常生活提供眾多的服務項目,例如:網絡交友,通過社交APP實現了跨區域交流;網絡購物,通過購物APP,實現輕松獲取所需物品,為日常生活提供巨大便利。但是,這些APP也給大學生的身心造成不良影響,例如:網絡游戲(Online Game)令很多大學生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網絡游戲的本質是讓人通過虛擬游戲宣泄情緒,制造快樂。但由于大學生身心不成熟,在網絡游戲上不懂得節制,不會合理安排游戲時間,在游戲中過度消費,對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響,有的甚至沉迷于游戲而無法自拔,更甚至于喪失了與朋友、家人交往的信心。2018年6月19日,世界衛生組織發布了新版《國際疾病分類》,其中首次將游戲障礙列為一種成癮性疾病,也就是說游戲成癮是一種精神疾病。大量研究數據顯示,過度沉溺于網絡游戲會影響人類大腦的“獎勵機制”,產生類似毒品和酒精對大腦造成的損害。即使是社交APP,也對大學生的生活行為有著不可小覷的不良影響。比如在社交媒體上發布光鮮亮麗的圖片,都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布景和修圖,反映出的并不是生活的本真。
(三)網絡文化影響大學生的價值觀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建、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的引領作用。”高校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習、宣傳、教育的重要陣地,大學時代是一個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對大學生的價值觀形成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近兩年蓬勃發展的高互動性視頻娛樂——網絡直播、“網紅”對大學生的價值觀產生了沖擊。在網絡直播豐富網絡文化的同時,涉黃涉暴等違背道德、違背法規的內容頻頻出現;網絡直播平臺從業人員也是良莠不齊、魚龍混雜。價值觀的養成更多地取決于環境的影響,在現今互聯網發展迅速的大環境下,高校要充分利用網絡平臺,通過宣傳富有正能量的網絡文化對大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提升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敬畏和敬重,促使其內化為大學生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
三、加強網絡文化建設的對策
大學生是國家的未來與希望,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網絡文化對大學生的價值取向有著深遠的影響,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和加強網絡文化建設。
(一)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法律是規范人類行為最有力的手段,虛擬網絡也需要法律法規的規范管理。由于網絡文化傳播模式與傳統文化傳播模式存在較大差異,導致現階段我國在網絡方面的法律法規建設不健全,諸多網絡安全事故頻繁發生。因此,排除網絡信息不安全因素,完善修訂現有的法律法規已經成為目前網絡文化建設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國針對網絡管理的法律法規有《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互聯網文化管理規定》等,但是大部分法律法規涉及內容較為模糊,缺少具體規定,如:網絡虛擬財產的規劃不明確。這些問題嚴重制約了網絡文化的發展建設,為保證公民合法權益,相關部門應出臺和完善具體的法律法規,對具體的網絡問題進行具體規定,以此塑造安全的網絡環境。除此之外,我國還應建立網絡環境監管制度,明確網絡環境監管方法以及網絡用戶權限,對于網絡中違法、不當行為,相關網絡執法部門應及時采取應對措施,并且,推行網絡實名制是維護網絡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網絡實名制已經被多個國家證明其在維護網絡環境安全上具有重要作用。
(二)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網絡文化無論如何發展,都應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基本發展目標。尤其網絡環境的多元化容易給心智尚未成熟的大學生造成困惑,網絡文化應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將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以愛國主義教育為網絡文化的核心思想。同時,要對大學生宣揚艱苦奮斗的精神,現今的大學生因為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漸喪失了老一輩人艱苦奮斗的精神,因此,在網絡文化上必須加強對艱苦奮斗精神的教育力度。
(三)正確面對西方意識形態滲透
由于網絡文化寬泛度高,形成現在不走出國門就能接觸到國外文化的現象,其中有著正確的思想品德,也有思想糟粕以及錯誤思想的存在。作為高校,必須加強主流意識形態的反滲透,首先對于西方意識形態要做出積極正確的回應,通過利用新媒體技術搭建網絡公共平臺,對大學生心中的疑惑和問題進行解答,不斷豐富意識形態工作以及理念宣傳的方式方法,在與西方文化的交流中占據主動地位。
四、結語
網絡文化在為大學生日常生活帶來諸多便利的同時,也充斥著各種不良信息、思想,這些不良因素有可能對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造成負面影響。完善網絡平臺傳播信息的相關法律法規、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正確面對西方意識形態滲透是一項重要的工作。大學生是我國未來發展的重要基礎,確保大學生能夠健康成長是我國教育事業的重要目標,對此高校、教師方面應該積極幫助大學生正確面對網絡文化的影響,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傳播社會正能量,進而推動我國社會主義文化陣地的建設。
參考文獻:
[1]蘇李.優化網絡文化建設 推動高校育人實踐[J].中國高等教育,2017,25(21):56-58
[2] 李超民,王月.論網絡文化的政治功能[J].觀察與思考,2017,17(01):51-57
[3]胡正榮,姬德強.網絡文化安全:概念、規范與趨勢[J].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33(01):5-10
本文是2017年度河北省文化藝術科學規劃項目課題《網絡文化發展對社會文化生活的影響》研究成果之一,課題編號HB17-YB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