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 桐
(天津廣播電視臺,天津 308221)
新聞故事化就是一種用主人公自己表達的手段來報道新聞事件,是在新聞表現的一種手法。通常來講,以“講故事”的方式來詳細敘述一則新聞就是我們理解中最常見的“新聞故事化”。它不僅可以影響到新聞的采集、報道策劃等環節,還可能影響到節目后期處理等方面,更重要的是對于整個媒介的編輯思想都有著強烈的影響。例如中央電視臺節目《道德觀察》就是通過講故事的方式進行新聞報道,從而使新聞變得多彩化、生動化,給觀眾新鮮感。自此之后,各大地方衛視將“故事化”的新聞傳播方式逐漸發揚光大,例如天津衛視的《天網》等欄目,都是以故事為主線開展的。這一切都使“故事化”的新聞傳播慢慢在中國的新聞業中得到普及。
由于故事化的新聞傳播最主要的是故事的情節,因為這種傳播新聞的方式是戲劇化,情節化的,所以在傳播的過程中,觀眾很可能被大量戲劇化的內容所吸引,從而忽視了核心的新聞內容,或者是新聞該傳遞給觀眾、給社會的一種至關重要的影響力。所以,一方面這種新聞產生的社會輿論效果受到了相應的削減,另一方面,新聞本該傳遞的信息會被遺漏,造成觀眾對于社會重大事件的視角被轉移。例如,經統計,天津臺最受歡迎的故事化新聞欄目《天網》收視率高達45%。雖然高情節化的節目生動有趣,但卻達不到社會法律體系構建的效果。
真實性是新聞最核心的性質之一,所謂新聞,就是以其真實性來反映過于追求新聞的情節性會使導演的主觀色彩介入,使得新聞的真實性被削弱,從而被再現的情景取而代之了。因此這與新聞最初所追求和一直追求的內容相反。所以雖然新聞的故事化使得節目更有看頭和話題性,卻違背了新聞的最低的真實性底線。
新聞的故事化是以講故事為主的,所以會格外強調故事情節的重要性,所以新聞策劃和編導的過程中,故事情節就變成了首先重視的內容,越生動越吸引眼球的題材就會被優先采用。所以在整個新聞中,被過分放大的內容為故事的情節,而通常被忽視掉甚至錯誤理解的內容為才是新聞應該表達的內容,這就導致了新聞傳播的片面化。有時為了情景再現的生動,還會出現了一些粗俗的語言與畫面。例如某些節目中畫面粗糙,言語敏感,這都是新聞向低俗化發展的表現。
提供娛樂性、協調環境、文化的傳遞以及環境的監視是新聞傳播的基本功能。要始終注意,新聞故事化只是生動進行新聞的一種手段,其核心不是故事情節而是新聞本身要強調的內容。故事化的不是一個藝術作品,而是能夠正確引導社會價值觀,能給人民正確導向的東西。因此,新聞故事化不能脫離新聞的本質要求,使觀眾能夠通過故事表面來深入了解新聞內涵。新聞對社會和對人民的正確價值觀引導才是其根本的首要的作用。
真實性是新聞傳播過程中的核心內容,在故事化新聞逐漸普及的今天,不能因為過分強調故事情節而失去新聞的本質內容,這是一種得不償失的表現。真實性是新聞無論現在還是未來都應不懈追求的精神,真實性應作為新聞的生命。新聞工作者應該圍繞著新聞的生命性內容加以故事化的敘述,這樣才能使新聞得到真實的最大化的傳播,也達到了生動性的效果。
新聞工作者為了能用故事化的新聞吸引觀眾的關注,充分發掘新聞中的關注點,并且把這些能關注的要點以一種藝術化敘述的方式表達出來,從而傳遞給觀眾。所以在情景再現的過程中不僅不能失去其真實性,還要把握好其尺度,藝術化的敘述方式不僅可以使新聞傳播遠離低俗,還能使新聞的整體品位得到質的提升,實現了一舉兩得的效果。
新聞的故事化不僅有其積極的一面,也有其消極的一面。故事化的新聞傳播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傳播方式,它生動的效果豐富了新聞傳播的形式。但在故事化新聞傳播的不斷發展過程中,由于競爭的不斷加強,失真性也越來越嚴重,人們逐漸追求其情節化而失去了新聞本身的價值。從而產生了一些負面的社會影響。新聞是傳遞積極社會價值觀,引領社會和人民向著光明方向進步的一種內涵手段,其重要的社會價值由此可見。所以,我們不能輕視,也不能對新聞傳播的故事化過于樂觀,正面其帶來的問題,并且充分掌握好“真實”與“故事化”之間度的問題,用藝術化的傳遞方式,使故事化的新聞逐漸趨于積極,遠離低俗,從而實現一種質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