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英 馮勝清
關鍵詞:職業教育;江蘇省;“兩聚一高”;服務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近年來,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等產業技術創新的高端化需求,各地不斷引進先進技術和合作項目,進一步加速產業轉型升級步伐。一葉落知天下秋。在全國,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在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不斷誕生,那么,與經濟社會發展聯系最為緊密、適應技術進步的現代職業教育必須以創新的精神,緊跟產業發展趨勢,緊貼產業發展前沿,針對市場需求辦學,針對市場需求建專業。職業學校必須走出去,必須到當地的經信委、發改委等職能部門調研,掌握當地產業發展趨勢;必須到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的企業調研,掌握他們對技術技能型勞動者的需要情況,與他們合作,辦相對接的專業。并且與他們一起設計專業教學計劃、培養目標,這樣畢業生才會“適銷對路”,就業才會有保證。
職業學校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處于領先地位,必須有品牌專業。打造職業學校的品牌專業,一要有一支創新型的教師團隊,特別是名師引領的“雙師型”教師隊伍。要創新名師的培養機制,拓寬名師的成長空間,增強名師的創新能力,發揮名師在教學、科研、競賽等方面的引領作用。二要深化校企合作、產學研合作。校企關系是職業教育宏觀層面最關鍵的一對關系。品牌專業的成功與否還要通過企業的檢驗。
近幾年,各職業學校都在開展創業教育。創新是創業的基礎和目的,創業是創新的途徑和手段。職業學校的創業教育能否成功以及人才培養模式的能否創新,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企業參與程度的高低。學校要通過校企合作讓具有豐富實戰經歷的“師傅”成為兼職教師,這樣教學也就有了豐富的實戰案例。學校還要組織教師下企業鍛煉,了解企業文化,參與企業建設;要改革教學方法,多采用“創業教學+創業模擬+創業實踐”三位一體的創業教育模式,采用項目教學法、情景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結合模擬實踐、參觀訪問,體現“在做中學、學中做”的理念。有了充足的優良師資,才可能讓學生學有所得,掌握“獵槍”,學以致用;也只有這樣,才會保證“產學研用創”貫通的人才培養新模式的探索取得成功。學生掌握了創業的本領,加上國家良好的創業政策和環境,學生創業成功,帶動一家乃至一村脫貧致富,就為富民夯實了基礎。
實現江蘇省委提出的聚力創新、聚焦富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需要數以千萬計的高素質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和建設者齊心協力。要培養數以千萬計的高素質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和建設者,職業院校必須以創新精神立德樹人,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關系到“培養什么樣的人”和“怎樣培養人”的大問題;“工匠精神”是時代的主題,是職業教育的靈魂,是職校生“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這種精神并不局限于制造領域或手藝行當,尤其是在中國制造要升級為中國智造、中國產業要邁向中高端的當下,“工匠精神”的回歸已成為社會共識,已上升為國家戰略。職業學校必須創新教育方式,以適合學生特點和時代特點的豐富多彩的形式,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把“工匠精神”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學,弘揚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讓學生牢固樹立敬業守信、精益求精等職業精神,成為富民和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高素質的技術技能型的建設者。
[1]譚 ?素.論職業教育中工匠精神與創新精神的整合培育[J].機械職業教育,2017(1).
[2]陸麗娜.高職教育精神和創新精神的整合培養途徑[J].船舶職業教育,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