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瓊
[摘 要]歷史在初中教育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除了符合新課程改革發展,對于社會發展同樣重要。因為現階段社會需要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同時具備的人才,要求歷史教師在教學中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善于運用多種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果。本文研究了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策略和方法。
[關鍵詞]初中歷史;創新意識;教學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和素質教育推進,要求初中歷史教師改變傳統教學方式,注重學生主體地位和創新意識培養。創新是國家強盛之本,民族興盛之源,歷史教學作為培養學生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課程,以社會發展需求和課程改革要求為教育方向不斷培養學生創新意識,通過提高學生創新意識為國培養綜合素質和能力并存的人才。
一、借助信息技術
教師要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實現歷史課堂的“動靜結合”,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同時,讓歷史課堂變得更加高效。傳統教學中以教師口述為主的模式已經無法適用于當下的初中歷史課堂,教師需要為歷史教學注入新鮮活力,增添趣味性的內容。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動態播放”靜態的歷史知識,以此加深學生對于歷史知識的記憶。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選擇一些視頻時應當謹慎,注意這些視頻是否與歷史事實相貼近,避免為學生播放不符史實的內容,以免學生混淆歷史現象。例如在學習“絲綢之路”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節選《漢武大帝》中張騫出使西域的片段供學生觀看,這種方式能夠發揮視頻的形象性,調動學生多個感官參與到歷史學習中,同時“看電視”這種形式是深受學生喜愛的方式,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個放松的機會,還可以減輕教師的講解難度。學生通過觀看視頻了解絲綢之路的路線,體會張騫一路的艱辛和其為中國通往西域做出的卓越貢獻,進而激發學生思考的活躍性,增強學生的歷史責任感,借助信息技術挖掘學生的創新潛能。
二、善于設置疑問 培養學生創新性思維
問題教學就是以問題為核心開展教學,激勵學生思考質疑,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幫助學生推理知識,整個過程注重學生主動性和獨立性。而學生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會帶著問題自主學習和討論問題,甚至能創造性地尋找出解決問題方法。一般在課堂教學中經??吹浇處煵捎锰釂柾苿咏虒W進度,但也不可否認部分教師提出的問題過于隨意,多偏向于填空式提問。再加上選擇教師回答對象也只集中于成績優秀學生,忽略學困生,長期以往造成班級出現兩極分化情況。對此要求歷史教師提出的問題具備目的性,能促進學生發展,也能通過學生答案調整教學方案。以《洋務運動》一課為例,教學重點為洋務運動內容、目的、失敗原因以及主導洋務運動的人。難點為洋務運動對中國企業、軍事、教育科技等領域發展影響,如何評價洋務運動及李鴻章、曾國潘等洋務人物。教師在完成基礎問題提問后就提出:“洋務運動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現狀,難道這項運動真的沒有任何成績嗎?中國該尋求怎么樣的出路?如果大家在當時的環境,會做些什么?又會思考什么呢?”歷史教師圍繞上述問題巧設提問,緊抓教學重點難點,更拓展學生視野,進一步提高歷史課堂效率。
三、開展課外實踐 鍛煉學生創新性能力
實踐是激發創新意識的源泉,學生只有在實踐活動中才能充分激發創新意識。如果僅僅借助教材理論知識,并不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反之學生會因為學習沉悶枯燥的理論知識而逐漸喪失學習興趣。對此需要歷史教師在課余時間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多項實踐活動,一方面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還有利于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拓展興趣愛好,強化使命感和責任感。再加上豐富的課外實踐活動能有效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鍛煉其與他人溝通交流、處理事情能力。以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一課為例,歷史教師就在班級中舉辦了“聽老紅軍講抗日戰爭”活動,激勵討論“秦王掃六合”,通過辯論賽讓學生關注國慶節、建軍節等日子,再借助問卷調查和閱讀形式了解節日來源背景、歷史意義,之后教師再開展創意演講大賽讓學生相互交流和相互學習,以達到深層次學習歷史知識目的,由此一來學生就養成記錄習慣,豐富課余生活的同時提高學生創新意識。此外還可讓學生借助課外時間去看望老紅軍,聽他們講述過去的戰爭歲月,這種口傳方式比課本內容更加生動有趣,而學生也能在此過程中激發創新意識,提高學習效率。
四、加強小組合作
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能夠為學生創新意識提供一個發揮的空間,幫助學生發散思維,活化歷史,使學生在小組合作中碰撞出創新的火花。學生在學習方式、興趣愛好、學習能力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性,這些差異正是豐富課堂,使歷史教學繽彩紛呈的重要因素,同時是創新意識產生的源泉。為了保證小組合作學習的順利實施,教師首先要對小組進行合理劃分??偟膩碚f,分組要綜合考慮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性,使小組學習滿足學生的群體需要,照顧學生的個性需要。我們較為推崇的是小組成員“參差不齊”的方式,也就是保證每個小組的多元性,每一組都有成績較高的學生發揮領頭作用,同時有成績不一、能力不同的學生,以此實現小組成員間的相互學習和交流,實現團體共贏,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可以運用任務驅動等教學方法使每個小組成員都能保持積極的學習狀態。小組合作不僅能夠使小組成員取長補短,還可以為學生緩解學習壓力,釋放緊張情緒,讓歷史課堂煥發生機。學生只有在這種寬松氛圍中身心得到放松,思維才能活躍,新穎的想法才能源源不斷。
五、結語
總之,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貫穿于教學的整個過程,有利于打破思維定勢,訓練思維的靈活性,開發學生的智力。只要我們在教學中轉變角度、轉變角色,從單純的教學傳授者為教學活動的指導者、引領者,以科學的方法訓練學生,學生的創新意識就會逐漸形成,創新能力就會逐步提高。
參考文獻:
[1]李良選.淺議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J].考試周刊,2016(8):109-110.
[2]何苗.淺議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7).
[3]馬曉牧.淺談初中歷史教學中創新意識的培養[J].中學課程輔導:江蘇教師,2014(4):68.
[4]陳志斌.淺談中學歷史教學中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8,5(9):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