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平
[摘要]在中職計算機網絡及計算機應用專業中,學習windowsserver 2008是學習網絡操作系統的必修課,是網絡技術專業學生學習網絡技術的重要課程,在學生入門學習中起著較大的作用,現從多年的教學實踐中,在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中,得出了一些學好這門課程的方法,如建立一個良好的、穩定的個人網絡環境;通過與一些教師的交流,在教學中驗證,現把這些方法寫出來,共大家觀摩、交流。
[關鍵詞]學習方法 技能 網絡技術 資源共享
一、背景
中職計算機相關專業的學生,現在都要學生計算機操作系統,尤其是計算機網絡專業的學生必須網絡操作系統,根據中職學生的特點,學習計算機網絡原理是不合適的,學習網絡操作系統的應用是首選,在網絡操作系統中,現在的《windows server 2008》網絡操作系統的應用是必較合適的課程,從理論上,可操作性上,從學生到企業的實際工作上來說是可行的,但真正要學好《windowsserver 2008》這一門課程是不容易的,必須找到理想的環境,理想的學習方法才能透徹地學習這門課程。
二、教學內容
從《windows server 2008》這門課程的內容上分析,主要是針對一些小型的單位的網絡的管理,網絡的管理必須對網絡操作系統的內容要徹底的掌握,作為網絡操作系統的《windows server2008》主要學生的內容有,網絡操作系統的安裝,及配置;活動目錄的安裝及配置;用戶和組的管理;文件系統,文件及文件夾的權限,以及共享服務的配置;磁盤管理;數據的備份和還原;DNS服務器、DHCP服務器、Web服務器、FTP服務器的安裝及配置;這此學習內容主要是根據理論夠用、側重實踐、由淺入深的原則進行組織,一般采用項目驅動,與實際工作環境相結合的方式完成教學任務,在中職學校,學生的理論知識只是夠用就行,主要是實際操作能力,操作技能的培訓才是最重要的目標,為了達到有一定理論基礎知識,又有較強技能的培訓效果,就要求學生能多做實驗,多利用網絡資源共享,同學之間要能互相共進,形成一個技能比賽式的學會場景,在學好相應的基礎知識的前題下,要有一個理想的實驗訓練環境。
三、教學方法
根據《windows server 2008》的教學內容,要學好,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和經驗總結,目前根據實驗環境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一)建立一個良好的教學平臺
網絡的內容,是服務與用兩個方面,學習內容有建立服務端的設備,有作為用戶的客戶端設備,如果用真的設備學習,必須一個學生要有兩臺以上的電腦配置,還要加上網絡連接的網絡設備,如交換機,路由器等,就是要建立一個網絡,只有在這樣的環境下中職學生才能學得懂,學得會,但這種方式,實驗設施的投入就比較大,每個學生的投入設備要用到上萬元的費用,一般的學校的不能滿足這樣的需求的,那么根據現在軟件技術的發展可以建立一個模擬真實的網絡環境,這個網絡環境與真實的網絡環境是相關不大的,對學生的學習與真實的環境是一樣的,但投入就少多了,只要每人一臺電腦就行,這臺電腦有一定的要求,電腦一定要有足夠的運行內存,有較好的運行速度,有500G以上的硬磁盤空間,用這樣的電腦安裝虛擬機,虛擬機軟件最好用VMware虛擬軟件,在虛擬機平臺上可以掛載多臺電腦,可以安裝不同的操作系統,如Windows server 2008、Windows server 2003、Windwos xp、Windows 7,利用這些電腦可以組成一個比較復雜的網絡環境,完成能夠建立網絡操作系統《windows server 2008》的學習環境,有了這個學習環境,完成學習任務就比較容易了。
(二)以任務驅動的方式完成教學內容
單純的理論講解對中職學生來說是比較難懂的,中職學生的文化基礎知識比較欠缺,這個欠缺不是某一方面,可以說是全方面,如語言文字的理解能力,數據的邏輯推理能力,常用英語單詞的認知能力都是比較差的,綜合來說,中職學生的學習能力是有缺陷的,要解決這個天生的不足,最好的辦法是從兩個方面入手,一個方面是提興趣,另一個方面是提高可操作性,提興趣就是采用項目式的模塊化方法,根據相關的知識建立一個項目,再把項目根據把知識分成塊狀,這個塊狀的知識相對獨立,與前后的知識關聯性要少,在模塊批的基礎上進一步分化,根據實際工作的環境建立一個個的工作任務,一次完成一個或二個工作任務,在完成工作任務的過程中逐步掌握所學的知識。比如服務的安裝及配置模塊,可能化為DHCP服務器的安裝及配置、DNS服務器的安裝及配置、Web服務器的安裝及配置、FTP服務器的安裝及配置。在每個模塊中建立不同的工作任務來完成教學,如DHCP服務器的安裝及配置可以分解成,DHCP服務器的安裝的工作任務,設置排除地址和保留地址的工作任務,驗證DHCP服務性能的工作任務。
(三)在學習場景中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一提到人與人的關系,大家可能想得復雜了,但在教學上,沒有那么復雜的內容,主要是在教學和學生學習生活中的人的關系,一個是教師與學生的關系,一個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在以往是教師為主的教學方式完成教學內容,這個方式教的內容比較多,學生聽的內容比較多,但實際掌握的內容就有一定的局限性,根據社會發展的需求,社會的簡單勞動者的需求已經降低了,對有一定知識,又有較強技能的勞動者加強了,所以,在現代的中職的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技能成為了主要的目標,在教學上提倡以學生為主,教師為主導的教學人際關系,學習的主人是學生,學生在課堂上是主要的活動者,教師在課堂上成為了一個指導者,現在的教學內容也滿足了這個要求,以任務驅動性改編的教材,可以達到以學生為主的教學場景,教學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工作任務,通過學生的自主式學習,達到學生的技能培訓,在這樣的環境下,也更容易養成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另一個關系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在任務驅動的教學環境下,學生與學生之間接觸的機會會更加的多,學生與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會培養出合作的能力。團隊能力在學習的過程中不知不覺中就養成了。
四、結束語
隨著社會的發展,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要求更高了,只有通過教學改革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新時代的技能人才是時代的需要,中職技能人才的培養方式要進行徹底的改革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一個是向高等學校輸送合格的技能苗子,一個是向企業提供合適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