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霞
【摘要】隨著全國技能大賽的開展,越來越多的中職院校參與到大賽中來。大賽舉辦的宗旨是促進中等職業學校教育教學的改革、師資隊伍的提升、實訓基地的完善及校企合作的建設,加快技能型人才培養。但目前各個中職院校的實際工作中,大賽與教學仍然是獨立的兩部分,大賽作為一個階段性的工作來完成,而不是作為常規教學工作來完成。因此,受益的學生、教師是極其有限的。將大賽與教學結合,通過大賽推進課程改革,實現二者零對接”既可保證大賽成績,又可普遍提高學生技能。
【關鍵詞】中職汽車營銷大賽 營銷實訓 課程改革
隨著全國技能大賽的開展,越來越多的中職院校參與到大賽中來。大賽舉辦的宗旨是促進中等職業學校教育教學的改革、師資隊伍的提升、實訓基地的完善及校企合作的建設.加快技能型人才培養。但目前各個中職院校的實際工作中.大賽與教學仍然是獨立的兩部分,大賽作為一個階段性的工作來完成.而不是作為常規教學工作來完成。因此,受益的學生、教師是極其有限的。將大賽與教學結合,通過大賽推進課程改革,實現二者“零對接”既可保證大賽成績,又可普遍提高學生技能。
基于汽車營銷技能大賽把競賽滲透進核心課程項目中,根據技能大賽的內容分解項目內容,形成一個個子項目,以賽促教、以賽促改、以賽促學,層層落實,層層選拔,使學生所學知識與企業崗位需求零距離接軌。
汽車營銷賽項以汽車后市場廣闊的經濟前景為背景.拓展“汽車營銷”新概念。檢驗中職學生汽車營銷基本功、團隊協作、配件管理、服務接待等職業素養和能力。該競賽除考核選手的專業技能外,更注重考核選手的方法能力與社會能力,強調選手在掌握基本工作技能基礎上具有獨立解決問題及人際溝通等能力。
本專業以大賽的標準為參考,并依據《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中關于建立健全課程銜接體系,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要求,對專業核心課程《汽車營銷基礎與實務》確立如下課程改革方案。
1.課程設置對接職業標準,部分課程有效整合
按照《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文件關于課程設置對接職業標準的要求,將原來的《汽車推銷》及《汽車營銷基礎》課程整合成“教、學、做”一體的《汽車營銷基礎與實務》課程。依據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主要專業崗位的職業標準,詳細規定該課程內容安排,確保滿足學生日后主要工作崗位的質量要求。同時設計的課程內容必須達到技能大賽主要賽項訓練的目的。由于課程涉及的內容綜合性強,應為“課證融合、能力遞進”課程體系中的職業綜合能力課程主要組成。銜接資格考證培訓,以驗證職業標準對接的效果。
2.完善理論課程內容建設,豐富實踐教學環境
國賽賽項設計啟示本專業應轉變以往的課程設計內容。整合的《汽車營銷基礎與實務》課程,在原有的汽車營銷基礎理論以及汽車銷售實務兩大模塊中.營銷基礎模塊增添綜合汽車后市場技術服務領域的商務汽配、商務汽車貿易服務、車險承保、車險理賠的內容;以上部分內容學生在一二年級的先修課程(如《汽車保險與理賠》)已經進行學習,因此,此處以國賽評分形式,選擇綜合性案例實操內容進行開展。銷售實務模塊以汽車整車真實銷售過程中的整體服務流程為依據,除展廳接待、需求分析、車輛產品推介、試乘試駕及異議處理、報價和達成交易、新車交付等課程項目外,增加衍生服務、精品配件銷售、二手車銷售以及商務車銷售等內容。
3.加快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與加強課程教材建設
國賽賽項使用人機互動的項目占比一半,為了讓學生熟悉計算機學習的比賽環境.該門課程實施過程中,必須開放網絡教學資源環境。把技能大賽的教學形式貫穿到常規教學中去。其一要加快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的建設:豐富資源類型,除了常規的課程介紹、電子課件、學習手冊、授課視頻、示范視頻等項目外,同時增加與學生的互動欄目.學生可在資源課程平臺上查閱每一項目的任務書,明確學習任務和目標后可在線與教師交流。上傳項目作品;還能通過教師組織的在線課堂,進行課下學習,觀看微課、查找學習資料(上傳案例分析)、測驗、聊天,參與投票,師生對作品進行互動評價等。教學資源建設同時加強教材建設,尤其是與技能大賽訓練項目相匹配的項目化的理論基礎教材以及實訓教材的建設,不斷補充與主要崗位相適應的新案例及新知識點。
4.深化課程教學改革。采用項目教學
深化課程教學改革.持續推進以任務為導向,任務為驅動的項目化教學為主要課程教學改革方向。教學開展過程中.通過“創設情境引出學習任務——分析問題組織分工——探究解決問題的思路一形成最終方案”這樣的步驟,實現“教、學、做”一體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意識等綜合實踐能力。以應變技能大賽過程中遇到的各種綜合性問題。課程分為13個項目模塊.每個項目模塊下都設立相應的學習任務,并要求學生以2-4人為一個小組完成任務及提出最終解決方案,通過全班展示的過程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較強的臨場發揮能力;教師及學生根據方案展示的內容及時作出評價,以幫助小組成員形成進一步的修改意見,再次經過探究解決問題思路,提出創新方案。
5.改變課程評價方式,提高學習積極性
課程改革的實施效果往往需要通過合適的課程評價方式來驗證,改變課程評價方式勢在必行。改變傳統的試卷筆試三七分的形式,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案:考核分成過程性考核和終結性考核。通過合理地設計分數比,考核目標突出能力提升,既考察單項能力也考察綜合素質。過程性考核占比50%,主要由小組活動(40%)、課堂提問(20%)、課后作業(20%)、考勤(20%)構成。終結性考核占比50%,包括兩個主要部分,一為學生小組最終提交的營銷策劃方案的教師評價(60%),二為學生在校級技能競賽的表現(40%)。評價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中,采用師生共評的方式,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