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麗
【摘要】高職院校肩負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文化傳承、社會服務的基本職責。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開展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是其有效途徑之一。高職院校學生是國家未來高素質的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有義務傳承發展中華傳統文化,傳統文化可以助推學生的成長成才。囿于內外部因素,高職院校傳統文化教育仍有諸多問題亟待解決。本文擬對高職院校開展傳統文化教育的相關問題進行分析,探索高職院校開展傳統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徑,優化人才培養目標,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助推學校事業發展。
【關鍵詞】傳統文化 高職院校 教育
1傳統文化的內涵與特征
1.1傳統文化的內涵傳統文化是基于儒家思想內核.道家文化本體,由多元思想文化相互包容融通而形成的,包含核心思想理念、中華傳統美德和中華人文精神內涵的,表現為風俗習慣、生活方式、情感樣式、文學藝術、科學技術層面的,以倫理為核心的和諧文化系統。
1.2傳統文化的特征1)民族性。以孔子為代表的早期儒家確立了包括愛國在內的民族核心價值觀,造就大一統的華夏民族.漸次形成共同的民族理想、獨特的民族凝聚力和中華文化。在民族史上以各類觀念、文化、形態進行整體呈現,彰顯了傳統文化的民族魅力。2)持續性。中華文化是世界上唯一從未中斷的文化存在。在歷史變遷中不斷迭蕩和積淀.雖也有短暫的波動和起伏,但總體而言代代相傳,體現了傳統文化極強的包容性和穩定性。3)繼承性。文化是不斷發展的,但是無論怎樣發展它始終保持著自身的獨特“基因”。傳統文化中包含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意識形態,以及語言文字、藝術體育、自然科學等物質形態。既是中華文化的精華,又能為時代所傳承,煥發出新的生命力,形成了各具特征的新成果,豐厚了傳統文化寶庫。
2高職院校傳統文化教育的價值意義基于高職院校的基本職責、中華傳統文化的內涵特征和教育主體的社會屬性。高職院校傳統文化教育彰顯出極為重要的價值意義。
2.1政治性價值傳統文化教育的政治性價值在于通過教育手段培育具有政權階層和統治階級的政治思想和價值觀的勞動者。習近平指出。我國高等教育肩負著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必須堅持正確政治方向。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
高職院校擔負人才培養的基本職責,注重培養什么人的價值取向,就必須把德育放在首位,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我們提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充分體現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升華。
2.2經濟性價值其經濟性價值意指通過教育使理論上的科學技術轉化為現實的生產與工藝以及產品和服務;同理,教育還能培養具有實際處理能力的經濟科技管理人才,這些均能產生直接和間接的經濟效益和經濟效率。
2.3文化性價值其文化性價值主要體現在教育對文化的繼承和傳遞、傳播和交流、發展和創新以及反作用于教育諸方面。高職院校具有文化傳承的職責.應當通過教育教學活動使傳統文化與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在傳承、交融、創新中加以升華和發展。
3傳統文化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其成因高職院校傳統文化教育的開展已取得階段性成效。但結合價值意義的分析。按照中央最新要求和學生全面發展需求,傳統文化教育仍存在諸多問題。1)地位的邊緣化。高職教育主要擔負技能型人才培養任務,在社會競爭中逐漸形成了具有顯性、硬性色彩的專業知識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模式。傳統文化教育因其固有的隱性、軟性特質,被視為“無用之學”,在與“有用之學”的博弈中日趨邊緣化。2)內容的碎片化。傳統文化有著較為成熟的體系和內涵。但高職院校在教育的內容上至少有兩方面的缺失:一是中央文件新近規定的三大內涵并未完全呈現;二是各具辦學傳統和專業特色的內容并未充分彰顯,導致傳統文化教育課程、活動的“零敲碎打”。
4高職院校開展傳統文化教育的途徑
4.1教育模式上:體系化和聯動化基于傳統文化教育的思想性、道德性、人文性等基本內容以及高職教育的大眾性、本土性、職業性等特殊內容,高職院校應構建講授法、親歷法和熏陶法相融合的分層教育模式。1)講授法。主要借助課程和講座,設置畢業學分要求。必修課應統一開設諸如《中華傳統文化概論》,側重中央文件所規定的教育教學目標與內容等,要把傳統文化與相關理論、制度相融合,觀照傳統,回應時代,側重傳統文化的思想、道德等精神層面。而其它專業與技術類課程要講清傳統的知識、技術、技能的歷史演變和要點精華,側重傳統語言文學、科學技術等外在表現層面。講座則根據計劃和需求,闡述傳統文化及當下現實某項主題的關系,帶有前瞻性、總結性和提升性。2)親歷法。主要指課內課外、校內校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做中學、學中做”。課內教師要精心設計互動主題和環節,掌控節奏和效果,避免滿堂灌;也可把課堂放到校外的傳統文化共建基地現場教學。3)熏陶法。要依托校內外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潛移默化地滋養師生。在校內。校訓校風等精神形象、建筑設施等物質形態,能夠集中彰顯學校辦學理念、歷史傳承與文化氣質。
4.2教育隊伍上:團隊化和精英化教育隊伍建設關乎高職院校傳統文化教育的成敗。要逐步建立和完善由專業教師、學工教師、社會力量構成的團隊化和精英化的教師教育隊伍。首先,要提升境界。高職院校教師開展傳統文化教育要“明道”,以正確的文化知識和正向的文化價值塑造學生,用傳統文化堅定學生的理想信念,提升學生的精神境界。其次,要壯大隊伍。引進或補充高學歷、高技能的傳統文化專門人才,或者雙向進入、共聘共享;有條件的高職院校也可成立大師工作室,傳習技藝,學教用一體化。最后,要強化本領。激勵專業教師開展傳統文化資源的挖掘、作品創作和成果轉化。提升專業教師和學工教師的傳統文化素養;大力開展教師培訓,提升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為傳統文化教育順利開展提供人才保障。
綜上所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高職院校發展的不竭源泉.也是高職學生樹立理想信念、成就四有新人的重要保證。因此,高職院校必須重構文化發展理念,傳承創新傳統文化.塑造學生人格品質,形成辦學文化特色.以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傳統文化教育的有效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