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永艷,伍惠玲,楊 萍
(湖南有色金屬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株洲 412006)
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場所,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其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足越來越凸現出來,尤其是在職業教育領域尤為突出。教育界為了打破這個瓶頸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教學改革浪潮,很多的課改項目取得了可喜的效果。教育工作者為了使自己的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為了把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教學和機械古板的實操教學變的有血有肉。各學校的老師都在想盡辦法把教育家們的課改成果與自己所任教的學生群體進行有機融合,創新出即能適合自己學生,又具有個人特色的教學方法。
筆者所在的學校是一所高等職業學校,學校把實現“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造就自主發展的人作為學校發展目標。學校為了真正意義上把學生從課堂上解放出來,達到高效課堂的要求,從2012年下學期開始根據學校現有學生的實際情況并結合學校發展綱要嘗試著進行課堂教學改革,這次化學課程教學改革嘗試的是小組合作學習[1]模式。經過一段時間的理論摸索和教學實踐探究,在教學中逐漸發現了這種教學模式的優越性。通過教學實踐也驗證了其在化學課程教學中的有效性。
學校開設基礎化學課程的對象主要是從初中招收過來的五年制大專學生,學院為了讓這部分學生在升入高職階段后,能夠快速適應專業課的學習,在五年制的前兩年開設相當于高中層次的基礎文化課,其中就包括了高職基礎化學課程。五年制學生的最大特征就是文化基礎薄弱,尤其是對化學類的理科課程更加薄弱。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又加上學生對學習的厭煩情緒,因此對于高職基礎化學課程的任課老師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為了打開教與學之間的這個結,老師們在不斷的嘗試各種教學手段和方法,以求尋找到一種適合五年制高職學生學習化學的有效教學方法。
興趣是一個人干好一件事情的基礎,為了使學生喜歡上某課程那么就必須要使他們對該課程感興趣。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中通過組員之間的相互幫助,能夠使組員之間較好的掌握所學知識,會使學習氛圍會更加輕松愉悅,學生自然就會逐漸喜歡這門課程。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如果能夠充分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這種優勢,將有效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1]。
在講授五年制高職《化學》課程中原電池這個課題時,因為這個課題難度比較大,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發現大部分學生對該課題非常不感興趣,在課堂上睡覺的同學比比皆是。在本次課程教學設計過程中就想嘗試采用其他的教學方法能夠讓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這樣每個學生都有事做,使他們在課堂中找到成就感,學生也就會對該課程感興趣了。通過對比發現小組合作學習具有這種優勢。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這一課題的內容主要是以老師講述為主,為了讓同學們領悟原電池原理等難點知識,會運用演示實驗或者多媒體課件等輔助教學手段,這樣的課堂比較平淡,很難使學生感興趣。這次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把這個課題的重點難點內容細化成很多小問題或者小任務,然后把這些小問題或者小任務分配到每個小組去,每個小組的內容由小組長根據本組成員的特點再分到每個組員,課后通過討論和上網查詢的方式完成,在課堂上每一個小組再把本組學習成果展示出來,最后老師給與評價。我發現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通過分配的任務引領[2]著學生進入課程教學中,學生上課的積極性被大幅度提高。很多平時上課不喜歡發言的同學都踴躍的發言,他們從中找到了成功的樂趣,同時也改變了化學課堂上老師一個人講,同學們在下面昏昏欲睡的局面。
素質教育就是要打破傳統教育模式中的精英教育,讓每一個學生在每一堂課上都均衡發展,這也是每一次課改最希望見到的效果,我覺得均衡發展對于職業學校來說更為重要,因為職業院校學生起點低,基礎較弱,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成績弱的學生往往對自己缺乏信心,加上老師對這部分關注不夠,因此他們很難融入到課堂中去,這就出現了老師在講臺上講的大汗淋漓,學生在下面聽得迷迷糊糊、昏昏欲睡。
針對五年制學生的特征,我們充分利用小組合作學習能夠讓人人參與到課程教學中的優勢,即讓每個人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讓每個同學在課堂上都有事情做、能夠從每一節課中找到學習的樂趣,打破這種課堂中只有老師一人講,所有學生都只能聽的傳統格局,從而達到促進學生均衡發展的目標。
在五年制高職班上《化學》中《原子結構》這一節內容時,我就采用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來組織教學。在課前,根據學生情況和教學內容的安排,我會把這一節的內容分成六部分,對應的把班上的學生分成六個學習小組,每個小組分配幾個小任務,每個小組根據安排去完成本組的任務,在課堂上同學們踴躍發言,連最不愿發言的都上來把本組的內容板書到黑板上了,打破了平時課堂上只有優生在參與的局面,從而有利于學生的均衡發展。
現在的學生生活環境非常優越,什么事情家長都給想好并且也給做好了,生活無憂,因此造成了學生缺乏必要的競爭意識。在職業院校的學生中,生活中得過且過,學習上缺乏競爭意識現象在普遍存在。這種現象在五年制高職的學生身上表現的尤為突出。這個問題也是職業院校教師們一直在研究的課題,如何在課程教學中根據課題內容創設一些競爭情景,用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效率。
五年制高職學生具有年齡小、學習基礎比較弱、學習習慣不好,在學習上缺乏目標和競爭意識、對未來缺乏危機感等特征,因而在學習中經常會出現老師在講臺上費盡心思的講,學生在下面睡覺、玩手機、講話這樣的尷尬局面。我從第一天上五年制化學課程起,就在進行如何提高五年制課堂教學效果的研究,在這幾年的教學實踐中我發現要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因素之一就是要激發學生在學習上培養競爭意識。
根據五年制學生的特征,我在課程教學設計的時候就有意識的采用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根據班上學生的個體差異,把學生均勻搭配分好組,再給每一組設計難易程度不同的問題,讓每個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問題,同時在教室里給每個同學都設計了一個加分牌,把平時在課堂的表現情況作為化學這門課程平時考核的依據,每個星期統計一次,讓他們自己去比較。經過一個學期的實踐我逐漸發現上課的氣氛活躍了,回答問題的時候都爭相搶著回答。
團隊合作指的是一群有能力,有信念的人在特定的團隊中,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相互支持合作奮斗的過程。它可以調動團隊成員的所有資源和才智,并且會自動地驅除所有不和諧和不公正現象,同時會給予那些誠心、大公無私的奉獻者適當的回報。教育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掌握所學習的基礎理論知識,也不只是讓學生掌握一項或者幾項生存的技能,而是培養大家的團隊合作意識。我們現在所面對的學生大部分是來自獨生子女家庭、也有一部分是來自單親家庭或者是留守兒童,由于家庭教育長期沒有到位,造成我們的學生缺少團隊合作意識。而我們職業學院學生畢業后將直接進入社會。團隊合作是每個單位,每個崗位對每個員工的基本要求。為了使我們職業院校的畢業生能夠快速適應工作崗位對團隊合作的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非常有必要設定一些必要的任務或者情景,用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
根據五年制學生年齡小,團隊合作意識弱,但個人表現欲較強的這種特性,結合化學課程的特征設置一些情景、問題或者課外探究實驗來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以求達到培養學生團隊合作意識的目的。因此在給每個小組設置問題的時候我會根據學生成績給每個學生量身設定一個小任務,這些小任務之間又都有相關聯和交叉點,單獨一個人不能完成,必須要有小組內相關聯的幾個同學一起配合完成。雖然把一個小組中的問題分解為若干個看似獨立的小任務,但是由于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小組之間的成員必須要相互合作、相互配合才能完成,因此又把小組成員有機的串接在一起形成了一個有機整體。通過分小組去完成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學生之間的團隊合作精神。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實踐發現整個班級的團隊合作意識有一定程度增強,學習氛圍變的更加濃厚。
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過程也是一個系統的過程,因此我們需要在教學實踐中去不斷的總結經驗,發現我們教學方法中的優點和缺點,從而達到最理想的教學效果。職業教育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掌握基礎理論知識、熟練的實踐動手能力,而是要讓學生通過這幾年的大學學習得到全方位的發展。因此注定了職業教育的教學過程不會有固定的方法和模式。每個職業學校的老師都要根據自己的課程特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性的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模式,這樣才能才能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這里只是我個人在這一次學院課程改革活動中所得到的一點心得,僅供各位參考。
[1]馬震圣.合作探究促提高 教學煥發新活力[J].華夏教師,2015(11):59.
[2]張 紅.淺談任務引領法在中職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科教創新周刊,2013(22):178.
[3]陳平安.用“互動式”程序教學法進行高職化學教學的研究[J].現代企業教育,2013(18):77-78.
[4]黃 平.小組合作學習課堂教學模式改革[J].重慶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7,1(22):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