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倩 西安工業大學計算機學院
當今社會處于第四次產業革命——信息時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有別于傳統媒體的新媒體也迅速進入人們的生活,并深刻影響青少年的基本理念、社交行為和求學方式。特別是作為天之驕子的大學生,是文化和素質相對較高的群體,其思考方式、價值取向和學習方法還較為單一,易受到新媒體信息的影響。為了進一步推進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多元化,充分利用新媒體帶來的技術宏利,積極推廣以大學生為主體的自媒體平臺建設,不僅能夠日常管理工作能夠有的放矢,也有助于校園正能量文化的傳播和思想德育工作的開展。
新媒體從字面上看,是由新與媒體兩個內容所組成。新有別于舊,學術界認為新的概念是由美國較為著名的媒體工作者戈爾德馬克首先提出,并認為其是隨時代更迭與科學技術的持續進步相互作用的產物。從相對的角度來講,當前的新媒體一般是指在書面刊物、廣播電視之后發展起來的新的媒體形式,例如現在人們廣泛使用的智能手機、互聯網、數字電視等。我國著名媒體工作者王斌秘書長指出,“新媒體是以數字信息技術為基礎,以互動傳播為特點、具有創新形態的媒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新媒體下的定義:“以數字技術為基礎,以網絡為載體進行信息傳播的媒介。”隨著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新媒體的理念和表現形式還在不斷變化,諸如微信、微博等自媒體平臺也迅速融入人們生活。因此,廣義上講,基于數字化手段向使用者進行信息傳播服務的表現形式就屬于新媒體的范疇,并且具有實時性、交互性、共享性和多元化的群族特性。
人們對大學生的定義就是首先要把學業完成,但殊不知當前社會個人的綜合素質更加重要。通過軟文寫作,信息整理,事件訪談等多種形式的社會化鍛煉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實踐經驗缺乏的短板,進而在保證學業的基礎上完善自己的人格和能力。
目前,高校思想德育工作缺乏制度化,不同學校對思想德育工作的重視程度也不一樣。采用大學生自己的自媒體參與德育工作更加貼近學生生活,并且更具有說服力。
當今的社會發展速度越來越快,人的生活節奏也越來越快,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越來越短。網絡信息和智能手機的迅速發展使得人的碎片化時間逐漸增多,大學生同樣也不例外。食堂、課堂、宿舍三點一線的生活模式,加至沉溺虛擬網絡世界,很多大學生連基本社交活動也不具備了。通過運營自媒體,基于過程導向使其參與其中,豐富了其大學的生活。
自媒體作為一種新的媒體傳播形式,具有普泛化、平民化的特點,大至大V微博,小至個人微信朋友圈都是自媒體。大學生在使用這些平臺的時候,不僅僅局限于分享個人生活狀態,更應該將其作為校園文化信息傳播的窗口,應該認識到個人也是正能量的一個學習者和傳教者。
媒體的內容是大學生運營自媒體的重中之重,沒有緊貼學生實際的內容,想要在學生中形成影響力無從談起。學校應該面向學生組織專門講座,從底層技術上指導學生如何組織內容,甄選主題,融合觀點,最終實現具有個人風格且內容積極向上的經典軟文。
大學生的自媒體運營同樣離不開讀者的數量,基于高校的基本受眾體是大學生,應深入學生之中積極在學生之間進行推廣,形成閱讀——喜歡——介紹——閱讀的良性循環。高校也應該多組織征文、軟文大賽等活動,并鼓勵學生和老師開展文化周活動,營造濃厚的校園氣氛。
大學生運營自媒體單靠學校和個人的力量還是不夠,要多注重校外和政府機關的技術指導。可以引薦大學生社會實踐的一些做法和資源,對一些較為優秀的社會實踐主題,基于自媒體對其進行資源整合,實現其全過程的數字化,并將其分享出去,實現雙贏。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給高校教育工作帶來重大機遇和挑戰,如何合理的利用網絡信息平臺的帶來的技術優勢,組織精彩的軟文,成為當前自媒體運營的關鍵之一。從根本上強化運營意識,緊貼學生實際需求,做到從學生中獲取信息,再將信息回去影響學生,才能在學生管理工作中有所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