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虎
(廣西電視臺,廣西 南寧 530000)
當前,現代化信息技術的發展極大促進了新媒體技術的創新應用,新媒體技術創新平臺內容集中向著“微”的方向發展。微博紀錄片、微信微視頻的制作等集中展現了新媒體技術的創新應用特征。2018年2月,歷時四年再次開播的《舌尖上的中國》系列,受到了國內外同胞的關注,這是我國紀錄片創新發展的主要形式之一。而在新媒體語境下《舌尖上中國》所創造的微記錄視頻欄目“《一條》《二更》”的出現,促使該類型紀錄片中內容傳播朝著單一性事件發展,很好地將傳播內容在短時間內向受眾進行集中展現。難能可貴的是,在能夠做到結合受眾喜好的前提下,對較長紀錄片內容進行提煉、精簡,在提高紀錄片制作水平的基礎上,滿足廣大群眾的娛樂需求,成為我國新媒體語境下,微紀錄片創新發展主要參考的典型案例之一。
新媒體語境作為媒體技術創新發展的主要環境之一,其產生是微紀錄片的主要催化劑之一。新媒體環境在使用硬件設施和創作軟件方面有了很大的改進,能夠在結合作品主題的基礎上,選擇多樣化的傳播方式,如微博、微信、客戶端,即“二微一端”的傳播方式,極大擴大了傳播內容的范圍和提高了傳播質量。這在相應的傳播方式應用基礎上,就要求紀錄片的創作策略必須做出相應的調整,能夠與新媒體語境相適應——微紀錄片應運而生。
微紀錄片是在傳統紀錄片的時長、形式和內容改進基礎上而形成的,其主要體現在“微”字上,整體傳播的時間短、內容豐富、內容跳躍性強、受眾容易接受和理解、傳播范圍也比較廣泛。微紀錄片主要使用的傳播方式是“二微一端”,在小體積、小屏幕、小內容三方面結合的基礎上,促使受眾在移動網絡下便可以接收微紀錄片所要傳播的信息,是我國紀錄片創新發展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當前“快餐文化”中主要推行的紀錄片創新目標。
一是時間短。新媒體語境下,微紀錄片最為明顯的一個特征就是相對傳統紀錄片而言,時間有了很多大的縮短(微紀錄片大部分時長控制在10分鐘以內)。2017年,在微紀錄片創新應用基礎上,陸續出現了時間控制在幾十秒之內的“超微紀錄片”。微紀錄片時長的縮短并不意味著紀錄片內容不能夠充分傳播,而是對內容進行了進一步的精簡。時間短的特征促使微紀錄片既能夠適用于當前新媒體播放環境,同時適應了廣大受眾獲取新聞、娛樂消息的需求。
二是制作水平高超。新媒體語境下微紀錄片創作是在時間縮短的前提條件下進行的,所以為了能夠在短時間內達到傳播的目的,必須要擁有較高的制作水平。“一針見血”抓住廣大受眾的注意力,在緊緊貼近受眾需求的基礎上,創造性運用視聽語言,保證畫面的美感,合理運用音樂,保證所傳播的內容恰到好處,從而獲得廣大受眾的關注,使其獲得情感上的共鳴。
三是傾向選擇“大眾題材”。在新媒體語境下,微紀錄片為了更大范圍的吸引“粉絲”,保證投入產出效果良好,在題材的選擇上,一般偏向于和受眾生活息息相關的事件。尤其是在微博、微信以及客戶端進行傳播的微紀錄片,題材大多都貼近普通大眾日常生活,從生活中汲取素材,將平凡、普通的小事制作成為擁有情感、精神氣兒、主題、文化的紀錄片。此外,微紀錄片所選擇的題材還要同時能夠突出傳統文化、傳統村落、抓住大眾的興趣點和好奇心,能夠在“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之間合理調整,保證微紀錄片的創作成果能夠被廣大群眾所接受。
四是整體創作成本不高。新媒體語境下微紀錄片創作的主要特征是對創作人員的門檻要求低、創作所投入的經濟成本也比較低。這主要是微紀錄片所選擇的題材比較偏向于大眾,影片時間短,且題材的改進空間也比較小。有些微紀錄片在制作上不需要投入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在空閑時間內便可以進行制作。門檻較低的特征促使更多的人員參與到微紀錄片的創作中,促進微紀錄片創作形式的多樣化,同時也造成微紀錄片出現“低俗、濫套”的問題。所以,好的微紀錄片仍然需要耐心的制作和設計。
新媒體語境下,微紀錄片創作必須多樣化選擇題材,在題材內容豐富的基礎上,促使微紀錄片獲得更多人的關注。例如能夠在偏向選擇接近大眾生活題材的基礎上,選擇網絡上的熱點事件、熱點話題進行追蹤報道。但是無論選擇何種題材,有一點不可忽視,那就是“人”。注重通過人的行為、人的事跡、人的動作等傳播精神文明,這是微紀錄片創作的核心。同時在傳播內容上,要做到弘揚時代主旋律、傳播正能量。
此外,在多元化選取題材的過程中,突出題材選擇的奇特性,滿足人民群眾的獵奇心理,如魔術、跑酷等。通過視覺上的變化、精神上的沖擊激發受眾的好奇心,吸引“粉絲”的關注,且能夠向受眾傳播宣傳一些新的知識內容。
多元化題材的選擇給予微紀錄片創作人員豐富的創造構建空間,其風格多變、思想自由、創新之作不斷,這對于當前及未來微紀錄片的良好發展起著重要促進作用。
微紀錄片與傳統紀錄片相比較,在敘事技巧的選擇上更多傾向于個人自述的方式,傾向于選擇一種微觀平易的視角對微紀錄片中的內容進行敘述,以此進一步的拉近紀錄片內容與受眾之間的距離,調動受眾的情緒,引起情感上的共鳴。微紀錄片的敘事更傾向于選擇敘事時長短、節奏明快、信息量大的敘事技巧,這能夠促使紀錄片在內容和思維跳躍的基礎上,有效傳播信息內容和精神情感。從整體上而言,微紀錄片更加傾向于選擇以“點”帶“面”的敘事技巧,促使受眾在短時間內保持對微紀錄片所傳播信息的最大興趣感。與傳統紀錄片最大的不同是微紀錄片不需要過多的鋪陳,而是盡可能多的采取直接陳述。這樣做的好處是在敘事上能夠增加故事的沖突性,在敘事上彰顯矛盾,以此吸引更多的受眾群體。
在新媒體語境下微紀錄片,對于后期剪輯上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一般的微紀錄片時長基本控制在10分鐘左右,但是在不同的平臺上傳播,則要求紀錄片的時長要做出相應的變化。這就要求創作者要在不同的有效時間內,最大限度向受眾傳遞信息。同時剪輯技巧的合理運用,還必須要充分考慮受眾年齡層次。如傳播平臺偏向于時尚人群的,選擇的剪輯技巧更多偏向于交叉蒙太奇,敘事節奏輕快。傳播平臺偏向于中年人群的,剪輯技巧更多的偏向平行蒙太奇,敘事節奏要適當放緩。
綜上所述,在新媒體語境下針對微紀錄片時間短、制作精良、創作題材偏向于受眾生活以及創作成本低的特征,注重多元化選擇題材、合理的選取敘事技巧和創新性的利用剪輯技巧,從而保證微紀錄片創作內容滿足當前受眾的需求,調動受眾的強烈好奇心,以此更好地保證微紀錄片在新媒體語境下適應“二微一端”的發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