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冰
(內蒙古廣播電視臺,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
不管是從技術層面,還是從運營、服務等層面,新媒體的商業模式是比較成功的,這給廣電傳媒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兩者融合已經是大勢所趨,相互借助對方的優勢以實現雙方的共同進步、協同發展,融合不是簡單的疊加、堆砌,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需要雙方共同的努力,以更好地推動傳媒業的發展。
新媒體是以包括數字電視、手機媒體等在內的移動通信、互聯網等數字技術為傳播驅動,以終端為載體,向廣大受眾提供優質、高效、快捷的新聞傳播,作為一種新型的傳播媒體形態,具有廣播、報刊、電視等傳統媒體所不可比擬的優勢,在技術、產品以及商業模式上不斷創新,正在逐漸實現人人參與、人人傳播的新態勢。
時效性是傳媒生存發展的制勝法寶,成為各媒體提高競爭力的關鍵因素,而在這一方面新媒體的優勢顯露無遺,是傳統媒體所無法比擬的,傳播方式更加先進、更加多樣化,擺脫了時空的限制,使得信息傳播無障礙,在第一時間內把信息傳遞給受眾,受眾能夠及時、實時、隨時隨地的接受信息,新媒體受到人們的青睞。
全民參與性高是新媒體的又一特征。這源于新媒體給受眾提供了一個開放的平臺,在新媒體中,每個人的角色是多重的,既是信息的收集者,也是信息的傳播者,同時還是信息的接受者,這也使得信息發布、傳播的途徑更加寬廣,信息的來源增多了,數量也就增多了,傳播內容愈加豐富。
在新媒體環境下,廣大受眾借助手機、電腦等多種終端,可以實現全程參與信息的收集、采訪、發布等活動,利用微信、微博、QQ等在傳遞信息的同時,針對信息實時地發布自己的評論和意見,極大地調動起了受眾的積極性,受眾由被動轉變為主動。
每個人利用新媒體下的新型傳播方式,比如微博、博客等,就可以在網絡平臺上自由地發表自己的觀點和見解,更有發言權,受眾的參與度大大提升,但是也帶來了一些負面的影響,比如傳遞不良信息、個人隱私泄露、網絡犯罪等,助長了某些囂張氣焰,網絡安全已成為互聯網一大問題。
媒體的生存和發展是以受眾為基礎的,受眾越多,基礎越強大,傳媒的發展就越有利,反之,受眾減少,基礎變得薄弱,就不利于傳媒的發展。目前傳統媒體的支撐力量在不斷下降。比如收視總量持續下降,收看電視的時長也顯著降低,有線電視用戶流失也比較嚴重,尤其是失去了一大批年輕的觀眾,究其根源主要是由于互聯網的普及使得網絡、手機用戶急劇增長,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新媒體獲取信息、傳遞信息,廣電傳媒的受眾基礎受到了動搖影響其發展。
新媒體的崛起給廣電傳媒人才提供了一個更大的舞臺,為了更好地實現自身的價值,很多人才另謀高就,甚至出現了核心團隊集體辭職的情況,尤其是那些成熟、優秀的團隊,優秀人才的流失造成的損失是巨大的,他們帶走的不僅僅是豐富的經驗,更重要的是人脈資源,人才是第一生產力,是集聚眾多資源的核心力量。人才流失從中央級媒體到一線省級廣播電視臺已經屢見不鮮,這對廣電傳媒是一個大的打擊。
新媒體在傳播報道熱點事件、突發事件等方面明顯要比傳統媒體更迅速、更及時,受眾在第一時間就可以了解事件、跟進事件,并針對事件發表自己的見解、看法,現如今,僅利用自己手中的社交圈,在不到5分鐘的時間內就能將一起公共事件的傳播變成1萬+,如果是重大事件,10分鐘之內突破100萬也稀松平常。這種情況令人瞠目結舌,而傳統媒體在這方面遜色不少。
在廣電傳媒的收入中,廣告一直以來都是絕對主力,但是如今在新媒體的沖擊下,廣告市場形勢卻不容樂觀,一個是市場份額下降,另一個增長速度相形見絀。在短短的幾年時間里,移動互聯網的廣告迅速取代電視媒體成為了我國最大的廣告平臺,很顯然已經占據了主導地位,而傳統媒體的則日漸式微。
雖然新媒體發展勢頭迅猛,但也有局限性,傳統媒體的發展受到了沖擊,但他的優勢在短時期內是不可被取代的,所以只有相互融合發展,才能使雙方的優勢持續得以完善,媒體的發展規律是一種競合的狀態,融合已經成為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實現“大媒體”之路,優勢得到互補,才能實現傳播效果和社會效益的最大化,才能推動傳媒業的長遠發展,更好地為社會穩定做出貢獻。因此,與新媒體融合發展是廣電傳媒發展的必經之路。
不管新媒體也好,傳統媒體也罷,都有各自的優勢,但也有不足之處,比如傳統媒體的公信力遠遠高于新媒體,所以作為媒體人應該合理客觀地對待新舊傳媒,充分發揮兩者的優勢促進傳媒業的發展,而不是用一方去打壓另一方,否則只會阻礙傳媒業的發展,因此,媒體融合成為傳媒業發展的一條出路,集兩者之長,補兩者之短,創造共同發展、雙方互贏的局面。作為現代媒體人,眼光應該長遠一些,轉變觀念、不斷創新,從全局的角度出發,形成媒體融合的共識,并付諸于行動,推動融合之路走得更加順暢,實現二者的良性互動,讓傳媒業擁有更加廣闊的前景。
諸如廣電傳媒之類的傳統媒體,由于發展的時間較長,擁有一批堅定的擁護者,受眾的數量還是很可觀的,群眾基礎比較牢固,而新媒體更多的是吸引了一大批中青年用戶,用戶資源也是不容小覷,如何將兩者的用戶資源實現共享,創造出更多的價值,是雙方面臨的主要問題,也是融合之路上必須要解決的問題。現今兩者還處于各自為戰的狀態,這對雙方的融合極為不利,這也是雙方共同的損失。基于此,新媒體與傳統媒體應該心平氣和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盡快形成現代傳播體系,使雙方能夠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應該對雙方現有的用戶資源進行挖掘、分析、整合,使融合后的媒體借助新的技術平臺、傳播方式,進一步拓寬傳播渠道,滿足更多受眾的需求,以提升受眾面。
作為服務行業,用戶至上應該成為服務最高的理念,只有這樣,才能贏得客戶的信賴,才能促進傳媒業的發展。廣電傳媒應該抓住媒體融合的這一契機,對自己的不足之處加以改進,使之更加滿足用戶需求,尤其是要大力拓展服務的外延,為用戶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創作出更能滿足觀眾的需求、更具網絡傳播特性的節目,比如節目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更具吸引力等。其次,面向市場深度挖掘版權內容價值,延伸版權內容產業鏈,實現長尾效應。借助社交網絡的交融混合傳播力,著力經營節目和產品的粉絲圈,深耕不同粉絲社群的潛在價值,延伸服務空間和產業價值,以創新撬動廣電變革。
在媒體融合的大背景下,對從事這一行業的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管是職業道德,還是專業水平,都需要媒體人再上一個臺階、再提高一個層次,這需要媒體人不斷提升自身的素養,成為專業性強、綜合素質高的人才,同時注重人才儲備,使得這一行業充滿活力,時時刻刻以創新為行業準則,這樣傳媒業才會有更大的發展。不僅要有扎實的基本功,還要提高從業人員的計算機水平,有效促進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有效融合。要實現這一目的,既需要從業人員嚴格要求自己,不斷上進,也需要廣電傳媒創造條件、提供機會,鼓勵他們進修學習,促進員工的成長、素質的提高。
現階段,新媒體和傳統媒體在新聞傳播過程中依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從目前來看,雖然新媒體發展較為迅速,但不足以完全取代傳統媒體,廣電傳媒與新媒體融合的發展,并不是要一方代替另一方,而是利用兩者的優勢,使雙方形成互補之態勢,促進雙方共同的發展,打造出新型的主流媒體,因此,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只有相互融合,才能共同進步、長期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