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陽學院,湖南 邵陽 422200)
當今,新媒體“微信”“微博”和“微視頻”是當前大家耳熟能詳的與外界交流的方式,更別說大學生群體對“三微”的使用頻率了,當前“三微”已經成為大學生群體生活的重要部分。所以好好利用“三微”,通過“三微”平臺開展對大學生群體的法制安全教育應該成為高校法制安全教育的重要渠道。
當今社會是網絡社會,當今時代是新媒體時代。網絡社會一詞最先出現在《De Netwerkmaatschappij》書中,此書作者Jan van Dijk認為,“網絡社會是由各種不同網絡交織所形成”。而在新媒體時代,個人、組織乃至社會的走向與目標基本上跟著網絡走。后來Manuel Castells著書《The Information Age》,他在此書中不斷提到網絡社會這個名詞,并用網絡社會描述了當代社會的轉型。書中用大量篇幅闡述了網絡社會在各個方面產生的巨大影響力,例如制造、經驗、權力以及文化等等。到1990年以后,“網絡社會”已經成為眾所周知的口頭與書面使用語。后來又出現一些相關的名稱或術語,如“信息社會”“數字化社會”“賽博社會”“虛擬社會”等等。
大數據(C Big Data)亦稱“海量數據”是新媒體時代網絡社會的重要特征,互聯網世界形式是虛擬的,卻給我們帶來了數據的網絡化,大數據應運而生,數據革命爆發。當前的大數據的規模己經大到了一個無法想象的地步,有如人體的血液,流遍全身,涉及與血液相關的身體的每一個部分。目前的工具和技術無法對之運行和處理,必須對數據進行多元化的研究。大數據的內涵經過近幾年的研究和發展后得到了極大的豐富。NetApp認為大數據包括“ABC”三要素,即分析、帶寬和內容。大數據具有“4V”的特征,即多樣化(Varity)、大量化(Volume)、快速化(Velocity)和價值化(Value)。“多樣化”體現在我們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方方面面,例如我們打開網頁搜索熱詞、進入微博發表說說、微信QQ朋友圈的更新、個人日志的分享、旅游自拍、滴滴打車時位置的定位都是大數據的一部分。“大量化”是指數據量的劇增,統計數據顯示“企業及互聯網每一年的數據都在以超過50%的速率增長,僅在2011年,全球數據增量就達到了1.8ZB(即1.8萬億GB)”,這是一個數據存儲時代。“快速化”和“價值化”則是說大數據產生的速度快和對大數據的利用要快,短短一秒鐘之內在全球產生的數據量簡直是天文數字,如果不能在短時間分析出結果,新的大數據產生之后,正在研究的大數據就己經失去了價值。
筆者2017年曾就《刑法修正案(九)》的頒布對湖南省5所二本高校里的大三大四兩個年級、六個院系中的450個非干部大學生和150個學生干部進行過問卷調查。
調查問卷結果顯示:記得《刑法修正案(九)》頒布時間的具體年月日的學生只有14.23%,且基本上是政法學院的學生。對《刑法修正案(九)》的頒布模模糊糊有點印象有41.42%,但絕大部分的學生還是政法學院法律專業的。完全不知道《刑法修正案(九)》頒布這回事的有20.98%之多。能說出《刑法修正案(九)》部分內容的學生只占有效問卷總人數的15.88%,這個清一色的是政法學院的學生,且本系的學生會干部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不能說出《刑法修正案(九)》的具體內容,但是通過網絡了解到《刑法修正案(九)》頒布的消息的占被調查學生總人數的25.18%,完全不知道《刑法修正案(九)》頒布這回事的學生有20.98%,其中理科生居多。
從大學生對《刑法修正案(九)》的頒布的了解調查數據中可以對當前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強弱窺見一斑。因為雖然是“刑法”修正案,但是《刑法修正案(九)》中新增和修改的內容與大學生法制安全問題相關的有11條(例如“刑九”第二十五條關于“在法律規定的國家考試中組織作弊的和為他人實施前款犯罪提供作弊器材或者其他幫助的;為實施考試作弊行為,向他人非法出售或者提供考試的試題、答案的以及代替他人或者讓他人代替自己參加考試的;代替他人或者讓他人代替自己參加考試的”,都明確規定了相應的處罰,且罰的力度很大。
“刑九”第二十三條關于“在依照國家規定應當提供身份證明的活動中,使用偽造、變造的或者盜用他人的居民身份證、護照、社會保障卡、駕駛證等依法可以用于證明身份的證件的”都明確規定了相應的處罰。
“刑九”第八條關于“在道路上駕駛機動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拘役,并處罰金:(一)追逐競駛,情節惡劣的;(二)醉酒駕駛機動車的;有前兩款行為,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明確規定了相應的處罰。
“刑九”第二十三條關于“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網絡實施犯罪,為其犯罪提供互聯網接入、服務器托管、網絡存儲、通信傳輸等技術支持,或者提供廣告推廣、支付結算等幫助,情節嚴重的”明確規定了相應的處罰。
“刑九”第三十二條關于“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網絡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絡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或者造成嚴重后果的”明確規定了相應的處罰。
“刑九”第七條關于“制作、散發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的圖書、音頻視頻資料或者其他物品,或者通過講授、發布信息等方式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的,或者煽動實施恐怖活動的”“明知是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的圖書、音頻視頻資料或者其他物品而非法持有,情節嚴重的”明確規定了相應的處罰。
“刑九”第一十七條關于“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將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給他人的”“竊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的”都明確規定了相應的處罰,約占“刑法”修正案九內容的22%。
如果作為一個大學生,連與自己密切相關的法律知識都不及時去了解和掌握的話,還談什么普及法律知識,增強法律意識呢?如果大學生也因“不知法、不懂法而犯法”受審判的話,那不只是大學生本人一輩子的遺憾與人生價值實現的障礙,也是我們法治建設過程中需要思考和重視的一個問題。可見,如何在網絡大數據的驅動下,利用網絡大數據的作用,構建大學生法制安全教育模式已顯示出了其重要性與迫切性。
1.學科建設方面
目前對于非法律專業的所有學生來講,在課程設置方面與法律相關的每一個大學生都必須學的就只是《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一門。且這門課程中法律知識所占的比例少,占課程總量的五分之一還不到。修改后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整本書的內容是“緒論”加六章內容,前面五章都是思想道德修養方面(“新的起點新的使命”“人生的青春之問”“堅定理想信念”“弘揚中國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的,最后一章才涉及法律“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在“尊法學法守法用法”這一章的設計中,講的都是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宏觀的法律知識(“社會主義法律的特征與運行”“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培養法治思維”“依法行使權利與履行義務”),學生了解到的是“法律的概念和歷史發展”“社會主義法律的本質”“憲法的地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構成、“我國實體法”包含的法律的名稱等等抽象的知識點。
雖然在教學過程中,有些老師補充了一些與學生密切相關的案例豐富了教學內容,提高了學生的學法興趣,但是大部分老師們往往注重前面的思想道德修養部分知識點的傳授和學生能力的鍛煉,最后那一章法律方面的知識都是蜻蜓點水,兩至四個課時左右就陳述完了。所以對于這門課,學生們都簡稱為“思修”課而不是“思法”課是有原因的。學生學完“尊法學法守法用法”這一章之后,雖然知道了一些法律概念,能夠辨別是非,明了守法是公民的基本義務,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當學生真正遇到涉及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問題時,還是不知所措,不能積極妥善應對。當談到“路邊老人摔倒扶不扶?”的問題時,很多學生受到網絡類似問題的影響都回答最好還是不扶。這個回答反映出在當代大學生的內心深處,還是畏懼權力、害怕訴訟的。畏懼也好,害怕也好,都是因為在“學法”這一關中法的內容的局限性導致“用法”的局限。
2.師資隊伍建設方面
據調查,目前法制教育在各個高校的教育體系中的地位不是很高。對于學生的法制安全教育,在主要采取講座的形式,但是講座的時間短(2小時左右)、次數少(新生入校時)、內容淺,這樣的話導致法制教育持續性和系統性不夠。因法制教育在高校教育體系中地位的問題,導致大學師資隊伍也不能滿足法制安全教育的要求。
法律知識的傳授,不能單純羅列法條,這樣枯燥提不起學生的求知欲。目前在大學生群體中普及的那本《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在最后一章法治教育的內容設計上與大學生的實際生活中發生的維權事件有所脫節,而過分強調法律知識體系的完整性。由于這本書結構設計重思想道德修養輕法律基礎,再加上法律基礎部分本身對學生法律知識的現實需求考慮得不多,導致在教學實踐中難以得到開展,需要補充大量的實際案例來豐富教學內容。而對教學案例的評述,在專業性、體系性與邏輯性方面都要求較高。但目前高校的專業法律教師本來就缺乏,所以基本上就是其他專業的教師兼任法學方面的教學。這樣大學生無求,就抱著應付考試60分萬歲的目標,實在無法達到法制教育的深層次目的。
在高校法制安全教育所面對的對象上來說,法制安全教育應充分考慮這個群體的身心發展規律。大學生群體處在成年與未成年的交接期,身心基本成熟又不是完全成熟,對于人生觀價值世界觀還處在一個迷茫探索期,對于法律知識的了解也是一個模糊狀態。所以在進行法制安全教育過程中,既要注重法律知識的專業性、體系性與邏輯性,也要注重教育對象身心發展的規律性和特殊性,大學生群體的法制安全教育只有充分考慮他們的身心發展的現實需要,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由此,從這個角度來看,高校法制安全教育的師資隊伍中能夠有既懂心理學又懂法律的綜合性人才融入的話,教育效果將更佳。但是我們正好目前在這個方面很欠缺,為了達到法制安全教育的目的,有必要在這個方面完善法制安全教育的師資隊伍建設。
2015年8月頒布實施的《刑法修正案(九)》新增和修改的內容很多都密切關系到大學生群體的實際生活與將來的就業。在當前的大學生教學課程體系設置中,對于非法律專業的學生來講就只有《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是公共考查課,且法律基礎方面的內容很少,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現在的大學生群體絕大部分都是90后和00后的獨生子,他們是家里的小皇帝,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現在是網絡社會,而網絡是把雙刃劍,利用好了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而如果沒正當使用,則容易走火入魔,耽誤他們這個群體的學業乃至身心的健康發展。由于90后和00后的獨生子在家中的獨特地位,使得很大一部分的人都沉迷于網絡游戲,他們很少通過網絡途徑主動去及時關注和了解國家法律變化的新動態,這也是導致大學生群體因“不知法、不懂法而犯法”的一個重要原因,所以,有必要將《刑法修正案(九)》新增和修改的內容中與大學生密切相關的納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學中去。如國家考試法制安全教育、證件使用法制安全教育、行車駕駛法制安全教育、網絡信息使用法制安全教育等。
大學生群體的法制教育有幾個與其他教學教育不同的特點,如大學生群體的法制教育在內容上具有廣泛性和系統性、大學生群體的法制教育在面對的對象上具有特殊性、大學生群體的法制教育在教育教學的方法上具有科學性與實踐性、大學生群體的法制教育在育人的目標上注重人本性、大學生群體的法制教育在教育教學的主體上具有專業性等等。大學生群體的法制教育特點決定了高校法制安全教育的師資隊伍建設需要通過專任、外聘、兼職、臨時兼任等百花齊放的方式來加以解決,讓其各自發揮出獨特的教育作用。
高校本專業畢業的高材生是高校法制安全教育的師資隊伍的主力軍,他們可以通過自己學到的相關法律知識和厚實的法律功底在大學生群體的法制教育過程發揮重要的作用,在對案例的評述方面會更專業、更系統、更全面、更深刻,這就解決大學生群體法制教育的專業性和系統性以及層次性問題。當地法院、檢察院、律師事務所的專家們可以成為高校法制安全教育師資隊伍中外聘和兼職的重要力量。這些專家們奮戰在司法一線,每天與各種各樣的案子接觸,并加之以合法合規的處理與解決,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在案例的評述上具有最權威的發言權,這也就解決了大學生群體法制教育的實踐性與科學性問題。社會公益組織與法治教育方面的學者們也都是高校法制安全教育的師資隊伍的建設中臨時兼任的重要支持力量,這些力量的參與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師資隊伍建設不足這一問題。這些力量的一個合力將為高校法制安全教育提供穩定可靠的平臺。
“微信”“微博”和“微視頻”是當前大家耳熟能詳的與外界交流的方式,更別說大學生群體對“三微”的使用頻率了,當前“三微”已經成為大學生群體生活的重要部分。所以好好利用“三微”,通過“三微”平臺開展對大學生群體的法制安全教育應該成為高校法制安全教育的重要渠道。
微信(WeChat)在內容分享上具有簡單、快捷的特點,它是騰訊公司推出的一款提供即時通信服務的信息交流軟件。雖然是先有QQ,后有WeChat,但是WeChat在當前更受大學生群體的歡迎。據調查現在大學生群體基本上是人手一個智能手機,而95%以上的大學生都使用了WeChat,使用頻率極高。高校法制安全教育的師資隊伍可以充分利用WeChat這個平臺,將國家最新法律法規的頒布信息、各種與大學生群體生活與將來就業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與案例等進行擴散與傳播。
微博(MicroBlog)在內容分享上具有簡短但又實時的特點,很容易受到大學生群體的關注,也成為是一種比較受歡迎的社交網絡平臺。高校法制安全教育的師資隊伍可以建立學校的官方微博、輔導員的工作微博、學生論壇微博等,將國家最新法律法規頒布信息,與大學生生活以及將來就業密切相關的案例等置于這些微博中。
微視頻(Microvideo)相對于“微信”“微博”來說更受大學生群體的歡迎和關注。Microvideo雖然時間不長,但是所含內容卻精湛而吸引人,再加上Microvideo往往圖文并茂、聲色俱全,更能夠吸引大學生群體的眼球,所以轉發率極高,傳播速度特快。高校法制安全教育的師資隊伍可以將國家最新法律法規頒布信息,與大學生生活以及將來就業密切相關的案例等制成精巧的微視頻,在學校的官方微博、輔導員的工作微博、學生論壇微博及其他媒介上傳播,有效實施法制安全教育。